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2 19:41:29
(原标题: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 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8月底,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中信金融资产”)于港交所披露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核心财务指标表现亮眼:实现总收入超400亿元(同比增长 21.1%)、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 15.7%),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ROE)高达21.1%,盈利能力持续领跑行业。
9月1日,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刘正均携管理层召开业绩发布会,进一步解读经营逻辑与战略规划。会上刘正均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业绩、主业能力、品牌形象和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不良资产经营持续突破,从房地产化险到金融五篇大文章,业务不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三年励精图治,今天的中信金融资产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公司从扭亏到利润的三连涨,年化ROE能达到21.1%,盈利能力在持续的提升,资产的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产的结构不断优化,全面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刘正均表示,未来,中信金融资产将聚焦党建引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合规风控、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六大方向,全力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业绩逆势增长,盈利能力持续领先行业
从整体业绩指标上看,2025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多项核心指标实现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公司合并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总收入402.21亿元,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2.7%、21.1%以及15.7%,盈利能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赵晶晶在发布会中详细分析了业绩亮点,指出公司持续加大主业高质量投放,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4倍。同时她表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提升的同时,强化了成本管控,“在业务拓展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同比减少13.2%,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同步强化。得益于盈利能力改善和资产结构的优化,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 15.97%,较上年末提升 0.28 个百分点。
总裁助理兼首席风险官刘泽云进一步解释道,这源于中信金融资产“清旧控新” 双管齐下:上半年启动风险资产三年处置攻坚,存量风险项目 “一户一策” 精准化解,同时严控新增项目准入,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整体资产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主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不良资产经营持续突破
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不良资产经营表现亮眼。在收购处置、纾困盘活、股权业务方面业绩凸显。
其中收购处置类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新增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债权原值1252亿元,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前列,实现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0.8%。中信金融总裁助理袁彩平在业绩会上指出,公司上半年在收购端和处置端均取得积极成效,“聚焦‘收购开源’,加大市场营销,拓宽收购渠道”,从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和个贷不良市场等多渠道获取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则为业绩支撑的第二曲线。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新增纾困盘活投放389.25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 65.5%,截至6月末业务余额1512.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9.9%。副总裁赵晶晶指出,这一业务 “立足逆周期救助功能”,在存量低效资产盘活、实体企业纾困、破产重整等领域落地多个创新项目,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等方式,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股权业务则精准锚定国家战略,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补充。上半年公中信金融资产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在半导体、新材料行业投放超 50 亿元,落地国网新源、攀钢矿业等标杆项目。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陈鹏君介绍道,公司的股权业务既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秉持“耐心资本”理念,积极培育公司稳定盈利点和核心竞争力。
融入国家战略:从房地产化险到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多次强调“心怀国之大者”,将业务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李子民在发布会上表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是国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也是公司一直以来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其中,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是重点发力方向。据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杨毅介绍,2022 年以来,公司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总规模559亿元,保交楼7.59万套,带动 2630 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化解金融机构风险超732亿元。
在具体实践当中,中信金融资产积极支持保交楼,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代管代建等方式盘活问题项目;助力盘活核心区域烂尾项目,通过运用收购违约债券、投放共益债等手段激活资产价值,同时改善了城市风貌;创新产融化险模式,形成了“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在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中信金融资产亦有突破:绿色金融领域,投资 26 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科技金融领域,上半年向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投放近100亿元;普惠金融领域,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数字金融领域,“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设” 项目获IDC中国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奖,AI技术已应用于尽调、估值等环节。
刘正均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实现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品牌形象和队伍能力”的四个显著提升,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作用。
向 “行业标杆” 迈进
在2024年底,中信金融资产就已经提出打造不良资产行业标杆的战略规划。刘正均在会上指出,回顾公司 “一三五” 战略推进历程,“一年走上正轨” 目标已顺利实现,“三年质效显著提升” 也将在今年完美收官,当前我们正全力向 “五年成为行业标杆” 的最终目标进军。
刘正均强调,在向行业标杆迈进的路上, “主业能力标杆” 是核心支撑——毕竟不良资产主业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未来行业竞争的主赛道。
刘正均指出:“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特功能定位,其主业就是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这个特殊的定位决定了它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经营逻辑上有明显的不同,或者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未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首先将会是认知的竞争、理念的竞争。”
刘正均强调,要形成行业领先的认知体系,需从五个维度深入把握:
一是深入分析宏观形势与国家战略,把握经济走向,顺应“时”与“势”配置资产;
二是需要超前预判行业波动与企业发展,在这过程中看到企业发展“危”和“机”的转化,通过发挥逆周期的救助作用来博取逆周期的特殊收益;
三是深刻理解市场需求与客户痛点,专业解困能力捕捉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盈利点,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四是准确把握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实质,吃透“具体条文”背后的监管政策的实质;
五是深度洞察不良资产业务逻辑和业务实质,建立科学的展业标准,推动“非标中的非标”业务实现标准化创新。
证券时报
2025-09-03
格隆汇
2025-09-02
格隆汇
2025-09-0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0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0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