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东阳光药中期业绩公告解析:创新突围与国际化布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9-02 15:12:09

(原标题:东阳光药中期业绩公告解析:创新突围与国际化布局)

8月29日,东阳光药正式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随着医药行业进入创新驱动与多领域布局的转型期,东阳光药已通过感染、慢病、肿瘤三大领域的战略深耕,构建起多元化发展格局。

略显波动的财务数据背后,东阳光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药管线进展显著。中期业绩公告中,“创新”、“国际化”和“AI”成为高频词,这家老牌药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全面向创新药驱动,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

持续创新研发投入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阳光药总营收19.38亿元。业绩虽有波动,但深入剖析后发现,这份成绩单背后隐藏着多个积极信号。

从中期业绩公告综合分析看,营收下降主要源于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流感首选用药,销售额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系列产品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8%,显示出东阳光药在慢病治疗领域的增长潜力。

更重要的是,东阳光药研发管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东阳光药拥有150多款获批药物,已上市3款创新药,在研药物达100款,其中包括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在短期内影响了利润表现。今年上半年,东阳光药研发支出达4.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21%。当然,研发上的积累也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战略性“投入期”与“收获期”之间的转换,也是创新药企发展过程中的常态。

核心管线突破,三大治疗领域全面发力

东阳光药的研发战略聚焦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核心治疗领域,上半年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进展。

在抗感染领域,公司的抗丙肝新药产品东卫卓(磷酸萘坦司韦胶囊)和东英贺(艾考磷布韦片)于2025年2月和3月获批上市,成为国产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泛基因型丙肝治疗方案。该方案对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12(治疗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达95%,且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已上市同类药物更小。这一定位精准的产品组合有望帮助东阳光药打造国产消除丙肝第一品牌。

在慢病领域,公司已建立起多元化且成熟的在研产品,专注于纤维化、糖尿病与代谢等疾病。核心重磅品种盐酸伊非尼酮片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国产创新药。其二期临床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伊非尼酮200mg组延缓肺功能下降比例达96%,远优于对照药吡非尼酮组的47%。

糖尿病管线更是东阳光药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公司已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家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并成功递交BLA的制药企业之一,有望成为第四家在美国上市甘精胰岛素的公司,和首个在美国市场上市胰岛素的中国企业。

在代谢疾病如肥胖、MASH治疗领域,公司多款产品获得显著进展,新型GLP-1/FGF21双靶点长效融合蛋白注射液HEC88473国内处于临床2期,海外即将启动2期;GLP-1/GCG/GIP三靶点HEC-007进入1期临床,同时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明显改善;GDF15激动剂HEC-301获批临床,有望实现月制剂给药,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肿瘤领域覆盖小分子、分子胶、双/多靶抗体、ADC和细胞疗法(CAR-T)等技术手段。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作为第二代高选择性FLT3抑制剂,正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携带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III期临床,目前已进入快速入组阶段;全球首创针对结直肠癌的4-1BB/LY6G6D双抗解决4-1BB靶点相关肝毒性问题,单药药效显著,与PD1抗体联用均具有协同效果。

AI赋能研发,国际化布局加速

东阳光药正在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全流程。公司建立了覆盖药物研发全周期的HEC药物智能发现平台,以六大自研模型为核心,构建了从靶点预测到AI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分子模拟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

AI技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东阳光药将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筛选时间从2至3年减少至1.5年,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治疗MASH的THR-β激动剂HEC169584就是AIDD实验室开发的首款在研小分子新药,已进入I期临床。

国际化布局方面,东阳光药采取了“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通过自主申报将核心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海外授权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2024年11月,东阳光药与Apollo Therapeutics订立独家海外许可及商业化协议,授权其新型GLP-1/FGF21双靶点长效融合蛋白HEC88473的海外权益,展示了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能力。

东阳光药的海外销售网络已覆盖包括美国、德国及英国在内八个国家及地区。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2款仿制药产品获得欧美药品注册批件,分别为利伐沙班片美国药品注册批件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德国药品注册批件。

生产能力是国际化的基础保障。东阳光药的松山湖生产基地获得美国、欧盟和中国的GMP认证,包括2024年3月通过美国FDA的GMP检查。预计2026年,东阳光药将建成符合国际GMP标准、规模化的生物药设施,为在研生物药的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持。

业内共识是,2026年将成为东阳光药的关键转折点。甘精胰岛素或在美国市场的上市将开创中国药企的全新纪元,证明中国制药企业有能力进入全球最高标准的药品市场;与此同时,创新药管线将在2026至2028年迎来集中收获期,多个核心产品有望上市销售;AI驱动研发模式的成熟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在集采压力持续、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只有勇于投入创新、前瞻布局国际化的企业才能赢得未来。东阳光药正在走的,正是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难而正确的道路。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