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赶上双风口 顺丰半年净赚57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2 12:11:49

(原标题:赶上双风口 顺丰半年净赚5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若馨深圳报道

9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8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9%。其中,业务总量指数连续六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连续七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行业件量继续维持双位数增长,快递企业普遍给出了较为亮眼的营收数据。其中,顺丰控股上半年速运物流业务件量累计达78.5亿票,同比增幅25.7%,高出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速的19.3%。

根据顺丰控股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加9.26%;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加19.37%;实现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加16.00%。

同日披露的分红方案显示,公司拟每10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人民币4.6元(含税),预计分红金额为人民币23.2亿元,约占上半年归属净利润的40%,较去年同期分红金额提升。

新业务拓展加速

从业务板块来看,其六大板块营收均有上升。传统时效快递稳定增长,新业务开拓进展顺利。

今年上半年,顺丰的快运业务踩中了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双风口”。

财报显示,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家具消费的刺激,顺丰快运加速向大件物流细分场景渗透,延伸 2C的家具家电的拆、验、装、收一站式服务和2B的入仓、入厂等专业配送服务。上半年,快运业务收入达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

同城即时配送成为上半年增速最快的业务黑马,营收达54.9亿元,同比增长38.9%。今年上半年,其业务范围从传统餐饮配送,拓展至商超便利、医药健康、母婴等领域,相关品类收入均实现双位数的高速增长。规模效益使该业务板块净利润翻倍至1.4亿元,同比增长120.43%。

在出海热潮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顺丰重金投入的国际及供应链业务稳坐营收第二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顺丰在鄂州货运枢纽累计开通国内航线59条、国际航线19条,海外仓运营面积超250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顺丰的全货机国际航班超过6800架次,同比增长84%。

不过,这一业务目前还尚未完全扭亏。今年上半年,供应链及国际分部净亏损约3亿元,同比减亏48.47%。顺丰表示,这主要由于海外子公司KEX的亏损及并购KLN相关融资利息费用的影响。若剔除相关因素,供应链及国际分部上半年净利润为4.3亿元,较去年同期可比口径的净利润增长178%。

此外,顺丰于去年确立“加速行业化转型”战略,加快从“卖标准产品”向“卖解决方案”转型。财报介绍,上半年,顺丰突破拓展更多行业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场景,在消费品、汽车、工业设备、通信高科技等行业的物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顺丰控股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随着产业升级,客户对大件物流的时效、服务、质量、质价比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看来,全网型快运直营企业的竞争力更优,并且加速向区域快运和专线网络渗透整合。

将继续主动前瞻性投入策略

顺丰在财报中坦言,作为快递业务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电商市场的增速从高爆发性走向常态化平缓增长,在增量空间减弱下,存量市场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同时,消费者对购物性价比的重视,将促使企业和商家寻求进一步降低快递物流成本。

这也导致各家快递公司在实现营收规模正增长的同时,营收增速普遍放缓,单票毛利普遍下滑。

今年上半年,顺丰、极兔、圆通、申通、中通、韵达每票单价分别为14元、0.3美元、2.19元、2元、1.15元、1.92元,同比分别下跌12.2%、11.8%、6.55%、4.3%、6.2%和7.7%。

快运业务占比超九成的德邦股份在半年报预告中称,行业价格下行压力导致公司单价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叠加资源投入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面临阶段性压力。

7月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强调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快递行业企业纷纷响应,陆续上调单票价格,保障企业利润,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服务升级、流程优化、品牌建设上。多家快递公司管理层表示,将摒弃以价换量模式,推动企业升级转型。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目前快递行业件量增速维持双位数,从增量往存量市场切换的过程中,行业的竞争烈度会比在增量市场里更大,所以快递行业格局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优化和判断。短期内随着国内“反内卷”政策加强,会对整个行业价格托底,但是行业达到格局均衡还需要时间。

顺丰控股在财报中指出,行业层面“反低价内卷”和“快递员保障”有助于行业竞争环境趋稳。运营层面,顺丰将通过拉直线路、减少节点、协同灵活资源等实现降本,结构性降本效果预计将在明年逐步显现。业务层面,公司的综合物流布局和资源优势能更好应对市场波动。

在未来3至6个月,顺丰将继续执行主动前瞻性投入策略,拓业务、布资源,“相信这些投入将转化为公司的沉淀和积累,伴随着行业环境改善,加上公司持续结构性降本和发挥行业化等综合优势,有信心在明年继续交付稳健业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