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8-31 08:02:00
(原标题:创业板IPO待审“钉子户”过会丨IPO一周要闻)
本周(8.25-8.29)A股IPO有4家企业上会,3家获审核通过,1家暂缓审议。其中创业板1家,科创板2家,北交所1家。
8月29日,上交所、北交所对泰金新能、恒坤新材、精创电气三家公司的IPO申请进行了审议,恒坤新材、精创电气获通过,泰金新能(首发)被暂缓审议。值得注意的是,恒坤新材一个月前首发也被暂缓审议。
一、证监会过会情况
1、恒坤新材
8月29日晚,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上会获得通过。
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深耕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是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2022-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恒坤新材营业收入从3.22亿元增长至5.48亿元,但净利润从9972.83万元波动至9691.11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94亿元(同比+23.74%),净利润4158.45万元(同比-5.71%),扣非净利润3072.39万元(同比-25.18%)。
2、纳百川
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创业板IPO申请,获通过。纳百川从2023年9月27日IPO获受理,到2025年8月28日顺利过会。
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3.37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8925.78万元、8804.38万元、1391.38万元。
3、精创电气
精创电气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医药与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制冷热泵检测仪表及环境颗粒物检测仪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物联网和基于云的系统解决方案。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33.69万元、43,450.44万元和49,879.96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4.10万元、5,535.90万元和5,891.21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112.24万元、4,983.97万元和5,195.21万元。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和“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项目”,拟募集资金1.75亿元。
二、新增上市企业情况
1、双登集团
8月26日,“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储能第一股”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登股份”,证券代码:06960.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双登股份表现十分亮眼,其发行价为14.51港元/股,收盘时股价达到19.05港元/股,涨幅达到31.29%。值得注意的是,双登股份本次上市前,曾一度试图登陆A股市场。双登股份曾于2023年6月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并于2024年4月撤回A股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双登股份是一家涉及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的公司。双登股份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产品覆盖通信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电力储能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与全球领先的通信运营商及科技企业等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截至2024年底,双登股份服务了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近30%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2、巴兰仕
巴兰仕于8月28日也就是本周四在北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50元/股,收盘时股价涨幅达216.86%。2022年至2024年,巴兰仕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7.94亿元、10.57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0.3亿元、0.81亿元、1.29亿元。2025年上半年,巴兰仕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实现净利润0.78亿元。近年业绩增长较快,但外销依赖程度较高(约75%)。
3、佳鑫国际
8 月 28 日,扎根于哈萨克斯坦的钨矿企业佳鑫国际资源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中金公司担任本次 IPO 独家保荐人。首日开盘,公司股价表现亮眼,较发行价大涨 132.60%,报 25.40 港元 / 股,对应市值达 111.56 亿港元。作为专注于钨矿开发的企业,佳鑫国际资源的核心资产为巴库塔钨矿项目,其资源规模与产能优势显著。
三、本周递表企业
1、应世生物
8月25日,应世生物港股IPO申请获得受理,招股书正式公开。应世生物成立于2017年,聚焦应对肿瘤耐药挑战,核心管线为FAK抑制剂,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递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其他适应症也在积极推进临床开发。后续研发管线包括二代FAK选择性抑制剂、FAP ADC等。
2、格林美
8月24日,格林美(002340.SZ)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多数赴港上市企业逻辑一致,格林美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并借助国际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撑可持续发展。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核心业务聚焦“新能源材料制造 + 城市矿山开采”:前者涵盖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后者则通过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再生镍、钴、锂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
3、圣火科技
8月27日,据港交所消息,圣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信达国际。招股书披露,该集团为于2013年成立的整合营销及广告营销服务商,业务据点设于广州市。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圣火科技实现营收分别约为1.12亿元、1.63亿元、2.52亿元及1.29亿元,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978万元、2715.2万元、3320.4万元及1211万元。2025年上半年,圣火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78.26%和28.38%。
4、希磁科技
8月26日,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磁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希磁科技专注于磁性传感器领域,行业主要受下游新能源车、光伏、机器人等需求波动的影响。截至2025年8月18日,希磁科技完成了六轮融资。其中,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是公司的主要机构股东,该基金是一支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0亿,普通合伙人为国投招商,目前持有希磁科技已发行股份的15.79%。
5、珀莱雅
8月26日,珀莱雅(603605.SH)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进行挂牌上市。此举旨在加快公司国际化战略推进与海外业务拓展,同时提升境外融资能力。据了解,公司目前已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此次发行工作展开商讨,具体发行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6、国星宇航
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更新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774亿元、5.075亿元、5.535亿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76.6%。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3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1.462亿元增长65.1%,显现出强劲的营收上升轨迹。
据招股书,国星宇航是全球AI卫星技术领域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研制及发射AI卫星的商业航天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发射卫星27颗,其中AI卫星达21颗,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居AI卫星发射数量第一。
7、纳真科技
8月25日披露,纳真科技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花旗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据招股书,纳真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通信与光连接解决方案的全栈式供应商,为AI算力网络提供最关键的光通信产品。公司亦是全球少数同时拥有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招股书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按全球光模块收入计,纳真科技在全球所有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五;按中国光模块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所有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三。此外,根据同一资料来源,2024年,按全球数通光模块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所有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前五,按全球FTTx光模块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所有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前三,按中国光网络终端盒子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所有专业光网络终端盒子厂商中排名前三。
四、市场动态
Wind资讯数据显示,港交所今年已迎来30余家内地公司上市,仅5月份,香港市场新股发行累计募资金额就达561亿港元,创2021年3月以来最高单月纪录。截至目前,合计有高达165家内地企业正在排队登陆港交所。
在这些企业中,既有A股上市公司寻求「A+H」二次上市,也有A股龙头企业拆分子公司赴港上市,还有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和新兴科技公司。它们覆盖了消费、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9-01
投资者网
2025-09-01
投资者网
2025-09-01
投资者网
2025-08-31
投资者网
2025-08-31
投资者网
2025-08-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