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全面共建启动,加速“学研产城”融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9 20:18:00

(原标题: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全面共建启动,加速“学研产城”融合)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8月29日,“共建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暨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南沙越秀iPARK粤港云谷举行。推进会上,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现场签约,12项“南沙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与12支潜力创新团队发布,标志着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全面启动,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第二阶段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动力。

去年10月,南沙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会上,研究院正式启动,将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搭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引育高层次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鲁仁全受访表示,南沙前期已提供12000亩的场地、100亩的中试基地并已开建,研究院将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接下来即将落地2个钛合金、锂电池方向的项目,落地后即可产生效益。

据介绍,该院将构建“高校筑基+研究院产业化”的校地合作模式,采用“研究院+产业化平台公司”的形式实现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依托广工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小试验证,同时遴选全球成熟科技成果,开展中试验证、产业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快速形成技术研发或遴选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的完整链条,并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力打造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样板。

推进会现场完成四大类重点项目签约,涵盖产业基金、人工智能、区域协同等多个领域。

其中,广州景祥工智创业投资基金由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景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首期规模1亿元,重点投向工业智能与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科技项目,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培育。

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与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共建公共采购AI创新实验室,依托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全链条采购服务能力与联盟的技术研发优势,实验室将探索人工智能在采购需求管理、交易监管、履约验收等环节的应用,制定智能化采购标准体系,推动公共采购向“价值创造型”转型,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迎来基立智能决策、力生新能源、灵鲛科技等10个优质项目集中入驻,行业涵盖AI智能决策、智能传感、氢能动力、浑浊水下3D重建机器人等。科创项目陆续入驻,将进一步强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质量发展,推动“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创新协作模式落地。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与大横琴(澳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开展青年人才交流、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共同推动港澳创新资源与南沙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会上,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州市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联合发布了12项“南沙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与12支潜力创新团队,覆盖生物医药、工业AI、深海装备、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

2024年9月,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该社区位于庆盛枢纽区块,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定位“粤港枢纽·创新城区”,已成为南沙承接港澳创新资源、推动“学研产城”融合的核心载体。

建设一年来,社区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核心,社区已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80家,集聚近4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港科大(广州)自成立以来,师生创立企业超80家,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入驻34个项目,与广汽、粤芯半导体等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落地应用。

在生活配套方面,社区已建成国际高端专家公寓200余套、人才公寓900余套,引入24小时营业的港式咖啡厅、书店、米其林西餐厅等配套,规划“iPARK港汇坊”主题街区;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提供12年港式教育,10公里水之廊环、8个特色公园构建“蓝绿融合”生态,打造“以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的湾区典范。

南沙通过多维度资本支持创新。南沙科技创新母基金累计实缴出资10.35亿元,撬动子基金总规模180.45亿元;港科大(广州)联合广州产投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并牵手一批直投基金合作伙伴,总基金规模达到24亿元;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重点投资港澳高校项目,为企业从孵化到成长提供全周期资金保障;广东省(南沙)海洋科技投资基金已完成设立和基协备案,加快促成相关项目落地,目前已储备一批优质海洋科技项目。

本次大会还正式发布了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形象标识。LOGO以“南沙”拼音首字母“N”为核心视觉元素,融入“纽带”与“网络”的双重意象,喻指南沙科学城在联动国内外科技资源、推动跨区域创新协作中所发挥的关键枢纽作用。标识中融入了水纹元素,呼应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地理特征,流畅的曲线形态象征着南沙持续涌动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科技圆点元素则传递出前沿科技感和未来愿景,强调南沙科学城聚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坚定使命。

此次推进会召开标志着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接下来南沙将做好“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文章,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创新体系,推动社区真正成为创新创业者的首选社区。


1.第五代6000米工作级深海机器人(深海智人)

2.公辅车间AI云智控数智化节能系统(蘑菇物联)

3.面向元宇宙AR/VR设备的高集成低损耗柔性基板(安捷利)

4.超薄绝缘涂层浆料突破锂电池安全瓶颈,赋能新质生产力(纳诺新材料)

5.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副、灵巧手滚珠丝杠副制造工艺及设备(敏嘉制造)

6.水面智能无人系统—智慧环保一体化解决方案(番高领航)

7.国产5G芯片宽带连接终端,产业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通则康威)

8.针对妇科实体肿瘤的“同类第一”创新药工程化T细胞疗法(天科雅生物医药)

9.疫苗生产用高精度中空纤维分离膜材料及其膜包(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10.整体式家用空气能热泵冷气热水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芬尼科技)

11.新一代实时智算湖仓一体化平台(睿帆科技)

12.基于国产芯片的智能座舱车载大模型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星河智联)

科伊斯、黑森矩阵、派得新能源、智科自动化、慧眼奇智精密技术、彼岸医疗、银微抗菌材料、深度医疗器械、寰越创新技术、东微电声科技、淼道智能科技、拓诺稀科技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