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8-29 08:18:35
(原标题:翻倍基超百只!公募基金业绩解码:锚定新质生产力,“科技战队”正在崛起)
8月以来,A股市场的突破性上涨行情,让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彻底打开。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市场5279只主动权益基金(按基金主代码统计2025年8月以前成立,含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1616只在8月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创下历史新高,占比超三成;近一年更是诞生105只“翻倍基”,232只年内涨幅超50%。
这些“领跑”基金,大多数围绕着人工智能、创新药、半导体等科技创新赛道,显示出公募基金对时代主线的前瞻布局。头部机构的“科技战队”正以扎实的投研功底,将产业趋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
易方达等头部机构领跑
中生代基金经理扛旗
这轮基金业绩行情里,“头部效应”与“中生代力量”尤为突出。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市场5279只主动权益基金(按基金主代码口径统计2025年8月以前成立的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有1616只在8月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创下成立以来历史新高,占比超三成。
从管理人来看,易方达、富国、南方、广发、中欧等10家头部公司,旗下净值创新高的主动权益产品均超40只;仅排名前20的公募,就贡献了802只创新高基金,占总量近五成。绩优基金的分布同样集中,232只年内涨幅超50%的基金中,易方达、富国、广发、永赢4家公司旗下产品均超10只;105只“翻倍基”虽散落于49家管理人,但易方达、信达澳亚、财通等9家公司均有4只以上“入围”。
具体到产品与基金经理,一批聚焦新兴成长的中生代选手正“异军突起”。易方达武阳管理的3只基金因前瞻布局通信、电子等板块,近一年均实现净值翻倍,其中易方达瑞享I涨幅近150%;广发吴远怡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A布局港股新消费、互联网科技,近一年回报达160%。
细分赛道的“深耕者”同样表现亮眼。易方达郑希深耕TMT领域,所管理的易方达信息产业A近一年涨幅超90%,其另一只北交所主题产品近一年回报超150%;鹏华闫思倩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押注高端制造、机器人板块,也精准踩中科技行情。此外,随着创新药板块爆发,多名医药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收获颇丰,如易方达杨桢霄、汇添富张韡、永赢单林等。
这些业绩的共性逻辑清晰:要么锚定人工智能、创新药等新质生产力赛道,要么紧跟产业革新趋势提前布局,“深耕研究+提前布局”成为赚钱的核心前提。
公募重仓新质生产力
双创板块配置创新高
2025年权益基金业绩的集体爆发,本质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线叙事”,而公募基金正是这条主线上最积极的布局者之一。
从政策脉络看,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地位持续升级:2023年9月首次提出,2024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明确定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核心任务,还细化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具体领域。政策的“指路明灯”下,资本市场的方向愈发清晰,而公募基金的配置动作早已跟上。
科创板和创业板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成了公募加仓的重点。广发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对创业板的配置比例从16.6%升至19.0%(超配1.1%),科创板从15.2%微升至15.4%(超配7.2%)。兴业证券测算更印证这一趋势:二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达15.36%,创历史新高,超配比例从7.5%升至7.72%;回溯来看,今年一季度该比例已达15.17%,较2024年四季度提升2.15个百分点,“持续加仓”的趋势明确。
行业偏好上,电子和医药生物成了“加仓焦点”。电子行业占基金重仓股市值首位,达4392亿元;科创板中,半导体企业因AI算力需求提升被密集增持;医药生物领域,创新药企业不仅受内资青睐,还被摩根基金等外资机构重点配置。
头部公募的布局更具“前瞻性”。以易方达为例,2019年至2024年,其主动权益基金投向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资产规模从超110亿元增至超370亿元,合计增幅超230%。正如国信宏观研究团队所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公募正通过布局这一领域,捕捉“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投资机会。
“科技战队”崛起
投研与产品线双升级
为更好地布局新质生产力赛道,基金公司正系统性强化科技投研能力,多家公募的“科技战队”已从零散布局走向“成熟化运营”。
西部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市场有531只科技主题基金,其中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有299只,涉及77家管理人、191位基金经理,总规模达4264.39亿元。这其中,诺安、易方达、万家、汇添富4家公司的科技主题基金规模均超200亿元,成了“科技投资第一梯队”。
诺安基金是较早系统性布局科技板块的机构,2018年就明确方向,近年还喊出“投资中国科技,诺安一直都在”的口号,2025年3月还发布了科技投资报告。从团队看,其2020年起持续培育科技组,目前已有9名成员,产品线也形成“科技超市”,至少10只基金聚焦科技方向,基金经理刘慧影、邓心怡等均是领域内“熟手”。
易方达的布局则更“全面”。自2019年以来,易方达积极布局投向科技、制造、绿色、医药等方向的主动权益产品,截至今年6月已推出相关产品超20只。近年来,随着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易方达加大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研究投资和产品布局,目前仍在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投资矩阵。同时依托其强大的投研平台,近年来也诞生了如郑希、武阳、刘健维、蔡荣成、欧阳良琦等一批擅长科技投资的基金经理。
万家基金同样“多点开花”,旗下14只科技主题基金总规模达289.74亿元,黄兴亮、莫海波等基金经理各有侧重,覆盖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细分领域;汇添富则以8只产品、241.56亿元规模紧随其后,形成了“研投一体”的科技投资体系。
潜力赛道长期机会明确
公募前瞻布局助力价值发现
业内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意味着科技、高端制造、创新药等赛道的长期机会明确。
从逻辑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长周期叙事”,其中蕴含的长期投资机会将持续涌现。而公募基金凭借对产业和企业的深度研究和前瞻布局,有望在挖掘未来潜力机会、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发现长期价值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投资者而言,选择“有准备的机构”或许是把握机会的关键——那些投研团队稳定、科技布局深入、风格清晰稳定的产品,更有可能在长期行情中持续兑现收益。正如市场观察到的,头部公募及旗下“科技战队”正通过业绩与规模的正循环,既为投资者分享科技创新红利提供支撑,也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随着更多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公募基金的“业绩密码”或将继续生效。
(免责声明: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投资。该文稿不代表中国基金报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