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前有康美后有华润,云南白药北上突围

来源:源媒汇

2025-08-28 21:20:12

(原标题:前有康美后有华润,云南白药北上突围)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中药材行业的洗牌仍在加速。


云南白药日前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药资源,以6.6亿元现金收购河北省安国市聚药堂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聚药堂”)100%股权。这是云南白药深耕中药领域的又一重要落子。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自2023年三季度起,云南白药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于2024年明确不再开展此项业务,以此摆脱炒股带来的业绩波动影响,全力聚焦医药主业发展。为进一步夯实主业,云南白药设立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金,通过一级市场培育中药产业链企业,强化主业生态。


在主业布局中,云南白药的四大板块各有境遇: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主力的健康品板块和医药流通板块,增速显著放缓;药品板块虽然表现稳健,但存在过度依赖气雾剂等老产品、新品储备不足的问题;中药资源板块的营收占比则相对较低。


在此背景下,聚焦主业的云南白药,斥资入主北方药企聚药堂,希望达成怎样的目标呢?


01

现成的产品和渠道


中药材行业的地域属性较为突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特定的温湿度、海拔及土壤矿物质成分,会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这使得中药材的分布与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依托中药材的这一鲜明地域属性,国内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药材集散地。


在北方地区,河北省安国市是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集散地。


中药饮片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净制、切制、炮炙等炮制加工后,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或制剂生产的药品,是中药产业中连接中药材与终端用药的关键环节。安国,这座被称为“药都”的城市,聚集了千余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形成了从药材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聚药堂扎根于安国,依托当地成熟的产业生态和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北方中药饮片领域占据一定地位,公司业务布局与安国的产业优势结合紧密,形成了基于地域特点的市场竞争力。


而云南白药选择收购聚药堂,实则源于后者在多个维度与其形成“互补”。


从市场区域来看,云南白药在中药资源领域的传统优势市场集中在西南及华南地区,在北方市场的渗透相对有限。而聚药堂扎根安国,销售网络以北方为主,覆盖京津冀、东北、晋冀鲁豫等区域,方便二者形成“南北联动”的市场布局。


在产品品类方面,云南白药虽在三七等道地药材及相关制剂上具备优势,但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品类丰富度有待提升。聚药堂拥有1567个饮片品种(4000余个品规)和240个国标配方颗粒备案品种,品类覆盖广泛,可有效补充云南白药的产品线,增强其在中药细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公告显示,聚药堂的主营业务为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中药饮片年均收入在6亿元左右,是核心收入来源。不过,扣除高额成本后,每年净利润仅约6000万元。对于每年净利润超40亿元的云南白药而言,即便聚药堂能丰富其中药饮片种类,带来的利润提升仍较为有限。


云南白药看中的,实际是聚药堂的销售渠道。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聚药堂通过自研APP开展B2B线上销售,长期合作客户高达5.3万。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披露的聚药堂前十大客户的营收占比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客户群体更为分散且多元化,进而避免因个别客户经营状况变动等因素对企业整体营收造成重大冲击。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因此,对于云南白药而言,聚药堂那些已下沉至县镇一级的药店、诊所及中医馆的庞大客户资源,或许正是此次交易的核心价值所在。


云南白药在数字化产业平台搭建、全产业链整合及品牌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而聚药堂则在北方市场渠道渗透与线上B2B运营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在产业资源与运营能力上形成的互补,不仅能让云南白药快速填补北方市场的布局空白,也能借助聚药堂的渠道网络加速自身产品下沉,未来有望实现“1+1>2”的整合效果,进一步强化云南白药在中药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此次交易,不仅是云南白药开拓北方中药材市场的关键布局,更是其应对潜在竞争的未雨绸缪。


02

多个中药材集散地已被收购


2022年末,华润三九正式完成对昆药集团28%股份的收购,将后者变为自己的控股子公司。这一收购案,对中药材领域尤其是与云南白药在三七等中药材方面,带来了潜在竞争。


三七作为云南特色优势生物资源,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华润三九收购昆药集团后,明确表示将承接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把昆药集团打造为三七产业链龙头企业。昆药集团本身是三七制剂国家标准制定者,在三七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上经验丰富,主要产品血塞通软胶囊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云南白药近些年也重点布局三七产业,凭借自身品牌影响力,将三七广泛应用于药品及大健康消费品,如三七口服液、胶囊以及含三七成分的牙膏等产品。


华润三九借助昆药集团,从三七的种植、研发、生产到销售全流程发力,与云南白药在三七产业链布局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而云南白药此次选择北上布局,或许也与其他地区的中药材集散地已被康美药业收购有关。


从行业格局来看,地处华南的康美药业,已在当地中药饮片领域形成深厚积累,不仅构建了成熟的生产加工体系,还依托区域资源和渠道网络占据稳定市场份额。2024年数据显示,作为华南地区中药饮片龙头的康美药业,录得27.5亿元的中药饮片收入;其还通过自主建设与收购,陆续布局了安徽亳州中药城、普宁中药城、甘肃西部中药城、西宁康美新城等多个中药材市场。


康美药业凭借早年布局,覆盖了华南、华东及西北等重要区域,形成了对中药材流通环节的强把控力。在这种格局下,市场上留存的具备规模和资源优势的中药材相关平台已较为稀缺。


由此看来,云南白药收购聚药堂,不仅是对自身中药饮片业务短板的精准补位,还能避开与康美药业在成熟集散地的直接竞争,依托聚药堂的区域根基快速切入北方市场,实现向北方突围的战略目标。


当然,在这桩交易背后,聚药堂自身也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03

业绩承诺低于当前


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聚药堂总负债4.2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7.02%,云南白药同期仅24.81%。


这对于收购方云南白药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高杠杆导致抗风险能力弱,若原材料价格波动或销售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偿债危机。


不仅如此,聚药堂还存在历史上向其股东马占江、张双、石光提供4541万元借款的情况。虽然交易协议约定,三人需在云南白药向聚药堂支付首付款的当日或次日,一次性向聚药堂清偿债务,但这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聚药堂内部资金管理可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针对如何解决较高负债率及规范财务管理等问题,源媒汇向云南白药董秘办邮箱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此外,尽管云南白药在收购后将深度介入聚药堂的战略与核心管理环节,但为保障业务平稳过渡与业绩承诺落地,聚药堂原核心团队仍需留任至2027年。


不过在未来三年期间,聚药堂给出的业绩承诺却低于当前水平。


2024年聚药堂实现营业收入约6.32亿元,净利润约6933万元,展现出一定的盈利能力。然而,聚药堂现股东对2025-2027年做出的业绩承诺却低于2024年水平,其中2025-2027年承诺的净利润分别为6600万元、5970万元、6390万元,对应承诺营业收入分别为6.24亿元、6.16亿元、6.66亿元。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从季度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聚药堂实现营业收入约1.4亿元、净利润约1149万元,若按此年化,2025年全年净利润预估为4596万元,远低于2024年。这一数据变化,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较低的业绩承诺埋下伏笔。


这种业绩承诺安排,也从侧面反映出原股东对聚药堂未来盈利前景信心不足。


正常情况下,企业若处于上升发展态势,业绩承诺应呈增长趋势,以体现对企业经营的乐观预期。但聚药堂此番业绩承诺不升反降,背后或暗示其面临诸多经营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销售渠道拓展受阻等。


根据协议约定,若聚药堂原股东未能在业绩承诺期内达成目标,差额部分需自行补足。只有在完成业绩承诺且补足差额后,云南白药才会向原股东支付剩余的交易尾款。


对于云南白药而言,在收购后如何挖掘聚药堂的潜力、打破业绩增长瓶颈,将是一大考验。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