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营收净利双降、渠道推广力度收缩三成!华熙生物降本改革成效待察

来源:新刊财经

2025-08-28 13:52:08

(原标题:营收净利双降、渠道推广力度收缩三成!华熙生物降本改革成效待察)


财报数字背后的华熙生物,正站在一个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赵燕的重回一线,究竟是力挽狂澜的开始,还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注脚?答案或许不在过去的财报里,而在华熙生物能否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有效平衡成本控制与业务拓展,重塑品牌形象并恢复市场信心。

8月26日晚间,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45.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2.18亿元,同比下降45%。


图片来源于:华熙生物2025年半年报

资本市场反映方面,截至8月27日收盘,华熙生物股价单日下跌2.25%,报收56.87元/股,较2021年7月创下的314.99元/股历史峰值已累计下跌超80%,公司总市值萎缩至274亿元。


补贴支撑利润,降本改革成效待察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营收11.83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8.44%,但归母净利润却一度同比增长20.89%。从结果上来看,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华熙生物净利润率首次实现回升。不过,需特别指出的是,此次利润改善并非源于公司整体产品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而是得益于政府补助增加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共同作用。

据Wind数据统计,华熙生物的销售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由2020年的81.4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99%,累计下降10.42个百分点。


在政府补助方面,华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达4883.80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为18.76%。其中,一季度政府补助为1749.21万元,由此可推算出第二季度政府补助为3134.59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高达26.30%。鉴于政府补助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或者公司无法持续满足补助政策要求,可能会对华熙生物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降本增效政策则源于2025年3月,华熙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赵燕宣布重回业务一线,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赵燕对华熙生物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深感不满,曾直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充裕财务资源与广泛影响力资源,致使团队迅速丧失了在资源匮乏的创业时期解决问题的拼搏精神与思考能力。”

而赵燕的改革似乎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为8.08亿元,同比下降31.44%。其中,主要削减项为渠道及推广宣传费,该费用从去年同期的6.27亿元大幅削减至今年上半年的3.93亿元,削减幅度超过37%。


图片来源于:华熙生物2025年半年报

然而,销售费用的削减并非毫无代价,实际上也对华熙生物核心业务造成影响。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0.36%。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曾是支撑华熙生物市值超千亿的关键力量,2022年其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72.45%,如今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且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相比之下,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受改革影响相对较小,营收同比分别仅下降0.58%、9.44%。值得一提的是,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同期营收实现逆势增长32.4%,但由于其营收基数过小,仅占总营收的1.68%,尚不足以扭转华熙生物整体营收的低迷态势。


薪酬与业绩背离,财务背景高管上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区间费用均遭到削减,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管理费用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1.63%。其中,职工薪酬达1.45亿元,同比增长25.3%,成为推动管理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尽管半年报未披露华熙生物管理层2025年的薪资详情,但从2024年的数据可窥一斑。在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高管薪酬却呈现逆势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华熙生物高管薪酬总额达4355万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71.25%。其中,副总经理郭珈均、郭学平以及业务副总裁樊媛的薪酬涨幅显著,分别增长529.6万元、248.51万元和245.12万元,在薪酬增长排名中位居前列。


图片来源于:华熙生物2024年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6月1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副总经理郭学平、业务副总裁樊媛未能当选非独立董事。其中,郭学平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办理退休手续,而樊媛的落选则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樊媛历任医美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CEO助理、BM肌活事业部总经理及华熙生物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群总经理等职,被视为推动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发展的核心人物。

与此同时,新当选的非独立董事汪卉、于静、陈玉鑫均长期深耕财务领域。尽管此举有助于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但也可能导致业务拓展与市场营销策略受到一定限制,进而对华熙生物业绩产生进一步下行压力,未来发展路径似乎尚不明朗。

此外,华熙生物今年还频繁陷入舆论风波之中。无论是5月公司公开质疑多家券商及巨子生物关于“玻尿酸不如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观点,还是7月遭前员工举报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债券,均对华熙生物的品牌声誉及产品市场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财报数字背后的华熙生物,正站在一个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赵燕的重回一线,究竟是力挽狂澜的开始,还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注脚?答案或许不在过去的财报里,而在华熙生物能否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有效平衡成本控制与业务拓展,重塑品牌形象并恢复市场信心。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