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6 16:25:20
(原标题:从供应链到消费端,企业如何构建绿色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董国琪
绿色消费正从概念倡导加速转向行为重塑,倒逼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变革。在这一进程中,链主企业如何扎根高质量发展、引领绿色转型,成为值得关注与借鉴的焦点。
日前,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
本次论坛以“智启新程,共筑未来”为主题。在绿色转型的未来之路上,从原料供应、产品设计与营销到废料回收与利用,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论坛“构筑消费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圆桌会议中,多位嘉宾一同探讨链主企业在“三链”绿色转型中的探索之道与核心挑战。
企业的绿色转型,不仅要以切实行动消除“漂绿”质疑,更要让消费者真切感知到其对环保的切实贡献。
正如ACCA中国公共事务总监钱毓益在开场发言中强调,“供应链的低碳优化、产业链的资源循环以及价值链的可持续创新,每一个环节都与绿色消费息息相关。”
她进一步指出,其核心要义在于如何将消费者的一次绿色选择变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推动可持续行为从个体行动发展为整个企业群体的共同实践。
长链挑战
贯穿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减排挑战,是企业普遍面临的严峻现实,其痛点因行业特性差异显著。
“我们的供应链非常长,从食材的种植,食材的加工,物流运输,餐厅运营,到下游废弃物的管理等等。”麦当劳中国公关部副总裁金鑫解释道,其中,上游的农林牧渔领域减碳被视为“挑战最大的一个领域”。为此,麦当劳正积极探索“再生农业”概念,目标是“让我们的食材做到品质保持持续的好,另外一方面降低对环境污染”。
同样深陷供应链减排挑战的还有服装行业,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企业公关及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吴亮也有同感说,“有80%的碳排放是来自于我们的供应商。”同样面对供应链减排压力的,作为品牌方虽不拥有工厂,但其减碳成效高度依赖供应商配合。
阿迪达斯也正积极推动供应商节能减排,“包括废弃煤作为主要的燃料,鼓励他们用更好的清洁能源”。
目前,阿迪达斯已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99%的聚酯纤维都是可再生的聚酯纤维”,这一数字远超市面上12%的行业标准。
除供应端外,消费端带来的回收难题同样严峻,这在迅猛扩张的外卖市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艾瑞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从1250亿元激增至1.5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其产生的海量包装垃圾能否得到有效回收?
对此,玛氏亚太区包装可持续负责人宗慧超表示,“目前,在中国的食品包装真正能回收的量不超过5%-10%”。以MM巧克力豆的塑料软包装为例,她解释道其“很难进入到我们的回收条,它最终的目的地会是焚烧厂”,点明了品牌方面临的回收体系瓶颈与责任压力。
相较于单一行业的链条挑战,业务多元化的集团管理更为复杂。索尼(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金燕敏解释道,索尼业务横跨电子电器、娱乐及科技板块,“在索尼多元化的集团下,如何实现跨不同行业的多元化ESG管理,这是我们内部一直在过去几年探讨的课题。”
多元路径
而面对成本与效率的双重压力,数字化、技术等成为了破解绿色转型难题的新方向。
“在市场上大部分的可再生塑料行业标准可能是30%,我们能够达到99%。而且我们再生塑料的阻燃性提高了一大截。”金燕敏介绍了一项颇具突破性的“So Plus”技术,能将废旧光盘与PET水瓶开发成一种可再生的材料。该材料已应用于知名箱包品牌、电脑电池盖及电视机后盖。
同样投入巨大技术研发的还有玛氏,“我们还在不断的投入一亿多美元的研发成本,持续改进包装回收问题。”宗慧超表示,玛氏两年前就开始把巧克力豆改为纸包装,第二年实现了MM巧克力豆全线纸包装的切换。此外,玛氏还通过“软塑新生”项目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成功回收了一万吨难以处理的软塑包装。
除了重量级的环保黑科技,金鑫分享了看似平凡但高效的数字化实践:“麦当劳从几年前做了非常多的餐厅数据采集,其中一个采集就是不同设备的用电量。”通过建立模型对比预估与实际用电,系统能迅速发现异常,发出警报并指导调整。这套“并不是高科技的系统”带来了“近两位数的能耗节省”,既降低电费成本也实现有效减排。
华住集团运营副总裁邓苗则强调了从源头设计入手降本增效的策略。其最新酒店版本采用“模组化的设计,模组化的营建”,实现了成本降低15%、工期缩短30%、建筑垃圾减少40%。在运营环节,华住还广泛使用可降解材料,如梳子、牙刷、垃圾桶,并通过数字化的系统进行节水、能耗管理。邓苗特别强调了要关注员工体验,如在降塑过程中优化清洁工具设计以提升效率。
“AI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的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日常的运作。”吴亮着重分享了日常运行中的踏实实践,“去年推出了一个环保袋的项目。把阿迪达斯消费者退货或者是不太达标的服装用物理的方式打碎,织成布,做成环保袋”。该项目从员工试用起步,因受欢迎而发展为会员积分兑换的常态化产品,目前已累计循环利用“六万吨废旧衣服”。
更进一步的,让企业的绿色承诺转化为消费者的理解、认同和行动,是完成“三链”绿色闭环的关键一跃。邓苗介绍,华住在自有APP上推出“绿色住”产品,鼓励客人“自带洗漱用品”,并在入住时选择“免打扫”,通过微小善心改变环境。为激励参与,华住还给消费者奖励绿色环保的积分,此活动受到消费者的显著欢迎,特别是年轻住客积极拥抱ESG倡议。
“在我们日常运作当中,扎扎实实的把这个可持续变成业务的一部分。”吴亮始终认为,“能够让消费者毫无负担的选择环保产品才是最重要的,避免让环保成为消费者的额外负担或仅吸引特定人群的选择。”让消费者在选择阿迪达斯产品时,本身就选择了一个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眼下,可持续转型离不开企业对于三个方面的重新思考:治理与人员、风险管理与运营管理。
当链主企业将这三方面的深度思考系统性地贯穿于实践,绿色转型便能从潜在成本负担转化为显著的效率红利与可持续的品牌价值,最终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协同与绿色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子弹财经
2025-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