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深圳“村民”再掏3亿设立VC基金,投向这些前沿赛道!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25 20:18:00

(原标题:深圳“村民”再掏3亿设立VC基金,投向这些前沿赛道!)

时隔两年,深圳再现村企VC基金。

8月25日,深圳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深圳龙岗龙兴创投基金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证券时报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这两只基金的总规模预计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存续期10年,现已完成意向资金募资,正在推进后续法定程序。两只基金将聚焦以人工智能为先导的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投资。据了解,目前两只基金已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背后的LP除了深圳国资以外,还站着深圳市龙岗区12个村股份合作公司(以下简称“村企”),且这些村企是两只基金的主要出资人。此外,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均为深圳南岭村旗下的专业创投机构——南岭创投。

实际上,深圳村企设基金并非新鲜事,早在2023年,深圳多只村企基金相继成立,一度成为当时国内创投市场的焦点。承担着盘活集体经济的村企VC基金发展如何?村企做风险投资的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地方?

3亿元村企VC基金投向人工智能等领域

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此次设立的两只基金分别是龙岗龙兴创投基金和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其中,龙岗龙兴创投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从基金的LP及出资比例来看,龙岗金控出资30%,龙兴创投50%、南岭村10%、樟树布村5%,以及上李朗村5%。

而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背后的LP包括:坂田集团、岗头村、禾坪岗村、风门坳村4个村企,其中,坂田集团出资比例为50%。据介绍,目前这两只基金已完成募资,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将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投资,且目前已经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记者留意到,这两只基金的其中一个LP龙兴创投,以及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南岭创投,都是村企VC的老面孔。其中,龙兴创投由龙岗区5家村企——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共同发起设立,早在2023年就曾出资由深创投管理的红土龙城创新(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且以24.7%的持股比例成为基金的最大LP。

而南岭创投则由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于2017年设立,成为广东省首个村集体经济成立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据了解,该机构目前已投资十余个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其中,投资的海创药业已成功IPO,此外还有多家企业正在走向港交所、科创板IPO的路上。

据介绍,两只基金由龙岗区国资系统参与谋划、全力推动设立。值得一提的是,两只基金均为创投基金,存续期为10年。

“村VC”相继设立 融入城市产业发展格局

早在1992年,深圳开全国之先河,成立了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经历两轮农转非后,深圳所有农村集体经济都以“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名义运营。据深圳市国资委2021年统计,深圳全市有近1000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近2500亿元,净资产超1200亿元,拥有超过1亿平方米物业。

多年来,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园区运营等传统业务,并且积累了大量资金,目前仍以物业租赁形式维持收入。但是,近年来,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压力陡增。在对外投资领域,虽有零星探索,但整体投资偏好趋于保守,更依赖固定收益类项目,对基金等多元化投资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深圳市蔡屋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光曾坦言,在经济下行等因素冲击之下,凸显出以物业经济为主的集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齐全的短板,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企业升级转型。

2023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只“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的设立打响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共建股权投资基金“第一枪”。龙岗区动作最大,市区国企联合多个村企,成立了总规模高达5.05亿元的红土龙城基金,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还引导集体经济融入深圳“20+8”产业发展大局中。

自此,深圳多只“村VC”相继设立,成为国内创投圈一抹独特的风景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深圳有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已涉足创业投资,这些村企分布在深圳南山、罗湖、龙岗、龙华、坪山等行政区。

记者观察到,这些村企在基金的投入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此外,他们多以LP的身份参与成熟的市场化基金投资,因此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因专业投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直接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前主流的国资LP不同,村企LP是难得的纯市场化资金。“村企LP主要以财务回报为导向,且投资方向、投资决策都更加市场化。但也要看到,当前这类资金的规模还比较小,战略布局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南岭创投合伙人侯雪锋表示。

政策“松绑”助力村民“敢投”“愿投”

尽管基金规模不大、参与的村企占比仍然很小,但村企试水创业投资,一方面是村集体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也对地方发展科技产业贡献资金力量。但在村企布局创业投资的过程中,村集体的共识及地方监管的态度尤为重要。

不可否认,与出租物业获得零风险稳定现金流相比,股权投资是一笔“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生意,这不免让习惯了每年获得稳定分红的股份合作公司的每一位股东心生顾虑。“万一搞失败了,到时村民会找你麻烦,甚至会说换个人当董事长。”一名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相关人士如此坦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村集体参与创业投资来说,有三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第一,是否有政府的专项扶持政策,里面是否包含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金等;第二,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否足够专业;第三,投资的项目是否经过充分验证。

这其中,监管的态度和制度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龙岗区财政局集资科科长巫万恒说,过去,在村集体经济对外投资方面,存在显著的制度制约,体现在对外投资的免责容错机制尚未健全,仅在改革创新领域有初步适用;投资流程也过于繁琐,所有投资均需经股东代表大会集体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限制了股份合作公司的投资积极性,因此各村大量资金长期闲置,难以有效激活。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困局,推动各村带头人和广大村民实现“敢投”“愿投”“会投”,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加大对外投资、加快经济转型、探索集体经济“第二增长曲线”,深圳市龙岗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政策,可以说直接促成了两只基金的筹备设立。

据巫万恒介绍,龙岗区采取三大举措来激发股份合作公司的投资活力,同时筑牢风险“防线”:一是健全容错免责机制;二是放宽投资决策权限;三是实施分级精准监管。其中,在全国各地国资基金力推容亏容错机制的背景下,深圳龙岗国资也将此落到实处。

2025年7月,龙岗区政府印发《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公司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及改革创新相关工作中,若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合规、个人及所在单位未牟取私利、未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恶意串通这三项情形,可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这一政策直接打破了“投资失败怕追责”的桎梏,为股份合作公司投资“松绑”,摘掉了长期束缚其发展的“紧箍咒”。

“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以及村民乐见基金所投项目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后,南岭村的许多村民对股权投资的态度都越发开明,尤其是这次龙岗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基金设立,各个村带头人、股民的态度相比之前有了明显变化,从之前的怀疑、观望到更加积极参与,从谨慎、保守到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侯雪锋表示。

对于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布局创业投资这一新尝试,一名研究集体经济的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集体经济在当前发展困境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经验及背后的驱动逻辑值得深入研究与复盘。不过,鉴于各地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存在显著差异,深圳的这一模式恐怕难以简单复制。更为关键的是,唯有这些村企基金实现投资的成功退出,才能从根本上验证该模式是否真正具备可行性。

校对:吕久彪

fund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