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跨过8万亿,广东求解服务业“高水平供给”与“高水平开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4 21:48:37

(原标题:跨过8万亿,广东求解服务业“高水平供给”与“高水平开放”)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郑康喜 广州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9万亿元,同比增长7.3%。同一天,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也在广州举行。

规上服务业的亮眼增速为会议主题设置作出了最直观解释:这是一个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9%的支柱产业。2024年,广东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达57.5%。

但在“高歌猛进”的营收增速背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核心技术服务、高端护理服务等高质量供给不足,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开放程度相对滞后,金融、科技、跨境服务等专业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跨过8万亿元增加值之后,广东服务业如何寻找发展新空间?这场专题会议将解题目光投向供给与开放两大关键环节。

跨过8万亿之后

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服务业在广东整体经济结构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广东省人大环境资源委主任委员任小铁分享了一组数据:从规模上看,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9%。从结构上看,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现代生活服务业是广东全省现代服务业的三大优势产业。

其中,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五个行业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广东服务业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支撑着制造业持续增长和转型。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大规模制造等复杂场景,为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供了真实试验场。2024年,广东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就达到6.9万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并培育了华为、腾讯、树根互联等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供给方。

除背靠广大制造业市场的生产性服务业外,1.5亿实时在粤人口和超1900万户登记在册经营主体带来的超大规模市场也为广东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支撑。2024年,广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9万亿元,连续42年居全国第一。

但增加值总量站上8万亿元后,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与产业环境,广东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更多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表现最为集中的当属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供给质量和能级不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广东在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相当数量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数字产业也面临“硬制造”强、“软服务”相对弱的问题,企业平均创新质效有待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不足。

任小铁表示,目前广东在高端护理、智慧养老等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缺口较大。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智慧康养、定制旅游、银发经济、私人船艇、低空经济等新消费需求旺盛,但仍受到法规、政策、监管环境等因素制约,高端生活性服务业能力和品质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质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从电商平台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存在着高品质供给、有效消费需求释放有待提升等痛点。”广东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也看到消费端存在的痛点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广东服务业开放开始进入更关键的“深水区”。如何更好地鼓励外资进入数字经济、高端医疗等领域?如何进一步扩大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领域服务贸易规模?

“当前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远未释放,贸易内部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从整体看,大湾区服务市场开放相对滞后,仍是服务业体系深度合作中的突出障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表示。

破题“供给”与“开放”

高质量供给与高水平开放,是广东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两大瓶颈,也成为解题关键。

这两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围绕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增量空间,巩固存量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对此,广东要破解现代服务业发展瓶颈,尤其需要在优化增量与存量供给上持续发力,才能击破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的深层次矛盾

早在2008年,广东就已经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32条措施。此后,广东也曾发布过多轮相关政策。整体来看,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点发展面向生产与生活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内容,是广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长期主义”。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认为,核心技术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根基所在。左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成色,关键是看广东能否培育出更高科技含量、更大消费市场、更多应用场景的生产性服务业。

“广东要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投入强度,设立相关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也要鼓励各类资本投消费促消费,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投中心。”左丁说。

本次人大专题调研报告也提出,广东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报告从高端软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金融服务、银发经济、托育服务、文旅消费等方面,为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提出建议。

直面行业发展诉求,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管理局等5个部门也在专题会议现场作出回应。

广东省工信厅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坚持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7个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支撑力、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必由之路,开放深度不足将制约其国际化步伐。在郑永年看来,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就是背靠香港。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优势。成立15年来,前海在制度创新、深港融合、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今年上半年,前海二、三产业比例为22:78,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占GDP65.5%。前海的探索表明,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继续稳妥有序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

“广东可以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和香港对接。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推广使用香港商事规则和标准,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郑永年说。

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积极创新服务消费场景,通过举办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对接全球跨境电商资源,扩大出口。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下一步,广东将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服务标准创新,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作用,推动制定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领域“湾区标准”。

听取各方意见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表示,广东要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做大数字服务,大力支持平台企业发展;做精专业服务,完善物流支撑,扩大服务开放;做强金融服务,建强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供给;做优生活服务,以提振消费为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