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3 21:05:30
(原标题:佛企斩获1万台订单,具身智能商业化按下“快进键”)
南方财经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陈乐怡 佛山报道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多款人形机器人以惊人速度“狂奔”的场景引发热议,赛事还设有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6个项目的场景赛,成为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实践检验场。
赛场之外,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落地进程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推进。
不久之前,佛山企业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未来数科”)、港仔机器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签署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万台订单。其中,天太机器人主要负责硬件本体和运动控制系统的生产,山东未来机器人是采购方,港仔机器人集团则将负责机器人场景落地。
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纪录,更在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要知道,过去两年人形机器人虽稳居 “未来产业” 热门赛道,但实际交付量始终处于低位。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期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也仅在两千台左右。巨大的数字反差下,质疑声随订单曝光度同步增长。为此,南方财经记者采访了总部位于佛山的天太机器人相关负责人。据其介绍,新一代超轻薄、高性能关节模组的量产与价格下探,将成为万台级交付的重要基础,。
据行业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达27.6亿元,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000亿元。一场关乎技术、场景与资本的产业革命,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
家庭康养成规模化落地“首站”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批人形机器人将首要聚焦于家庭康养赛道,深度融合医疗辅助、教育陪伴与数字生活等多种功能,试图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生态”。港仔机器人集团执行总裁覃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港仔机器人作为其中的最终交付方,在海睿云端大脑加持下,负责对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尤其是家庭康养场景下的落地应用。
那么,家庭康养是否真的需要一万台人形机器人?观察者人士指出,家居养老领域确实有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先大规模落地的核心场景,其商业化前景已进入“可见可及”的阶段。
一方面,政策层面的支持日益明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并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同样在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分阶段实施一批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等。一系列动作表明,养老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已进入快车道。
另一方面,现实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护理人力缺口,这从需求侧为养老机器人提供了扎实的市场基础。
而从技术适配性来看,家庭环境相对结构化、任务复杂度低于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容错率更高,即便功能有限的服务型机器人也能发挥出实际价值。目前,在北京、深圳等地的养老机构中,已经出现可完成洗浴清洁、辅助行走等基础功能的机器人,技术可行性正被一步步验证。
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毅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机器人产业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痛点、赋能民生改善的重要载体,因此成为公司战略聚焦的方向。此次合作汇聚了行业多家领军企业,未来将共同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终端,构建“网云边端”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而作为硬件本体和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生产方,天太机器人方面也表现出强烈的信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完全相信市场有能力消化这一万台机器人,并判断面向C端的机器人产品很快将迎来出货爆发与价格下探,这是技术迭代和规模化的必然结果。
按照协议规划,这批机器人将即日起分批交付,各方将分阶段推进项目落地,预计2025年完成首代产品原型开发,2026年实现5万台量产并追加投资扩大产能,2026年底至少交付1万台面向家庭康养的具身人形机器人。
如果一切顺利,这不仅是一张订单的完成,更可能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从样品走向产品的一个重要转折。
尽管政策与场景需求双双到位,但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依然是横亘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面前的大山。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关节、电机、减速机及结构件等硬件占比高达70%。长期以来,正是这些核心部件的成本与研发投入推高了整机价格。
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或服务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仿人的结构与运动方式。而从“移动”维度看,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分为三类:足式、轮式、轮足式。其中,双足机器人需模拟人类步态,涉及复杂重心转移与多关节协同,技术门槛高;而轮式结构则可依托成熟算法实现稳定移动,在商业化落地的节奏上显然更占先机。
这批订单中的机器人高度约1.2米,采用仿人形上半身设计,含头部、躯干与双臂,而下半身,正是选择了轮式移动方案。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更侧重现实环境中的性价比与应用可行性。随着核心部件技术升级与规模效应显现,这批机器人的定价或将“极具竞争力”。
而作为核心零部件、运控算法以及操作系统的提供者,天太机器人的技术储备为此次量产提供了关键支撑。早在数年前,天太机器人就已布局人形机器人,坚持自研路线,主攻一体式关节总成、AGV驱动轮、精密谐波减速机等关键部件,并在2024年初推出了全球首创具有仿人脊柱功能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平台。今年8月1日,天太机器人牵头制定的《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要求》正式发布,成为广东省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天太机器人即将全球首发新一代径向与轴向关节模组,其具备“超轻、超薄、高动力”的核心优势,单价首次进入“三位数区间”。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将直接应用于此次万台机器人的生产,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从“高价定制”走向“平价量产”,为行业成本重构提供了“技术解法”。
从合作方背景来看,采购方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资基因”也让本次项目更具话题性。企查查信息显示,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由山东未来智算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华伟投资有限公司、济南香农熵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和硅基具智(山东)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山东未来智算技术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而山东未来智算技术有限公司是本次订单另一合作方未来数科的全资子公司,未来数科则是山东省属国资产业互联网平台——山东未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由此可见,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山东未来集团体系内的公司,有着雄厚的国资背景。
一条来自民企的技术创新链,一条源自国资的资源与场景链,两者强强联合,将为这批机器人的技术攻关与场景应用提供重要助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子弹财经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