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地方国资凶猛:从加码投资到筹设基金,并购成产业升级新引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18:03:08

(原标题:地方国资凶猛:从加码投资到筹设基金,并购成产业升级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7月,浙江出台新政,提出探索设立省级并购基金,鼓励地方、社会资本设立并购基金。在此之前,福建释放信号,将加快筹设100亿元省级并购基金,打造总规模超13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矩阵。

不仅如此,短短数月间,地方国资频频出手,或直接收购、或筹设基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展开一场“并购竞逐”。

早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上,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原“浙江金控”)相关人士负责人透露,浙江省正在筹备一只规模100亿元的并购母基金。

浙江省是政府产业基金起步相对较早、运作相对较好的省份之一,过去十数年间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浙江实践”。在我国以传统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背景下,杭州和浙江在科技金融上的成功经验,为很多城市和地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继深圳、上海、安徽、广东等发文鼓励并购重组后,福建、浙江提出探索设立省级并购基金。这些动向不仅凸显了地方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畅通创投资本退出渠道上的积极作为,也意味着地方国资参与并购的路径正在拓展——在直接发起并购重组的同时,也加快通过基金化方式统筹资本与资源。与此同时,并购基金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金融工具。

地方国资并购凶猛

从《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到“并购六条”的“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再到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加大力度活跃并购市场,支持科技、绿色产业领域高效整合重组”。随着诸多重磅政策和文件的释放,并购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当下正处于积聚力量、蓄势繁荣的关键时期。

从政策落地层面,多个省市发文明确提出设立并购基金、发展S基金、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推动产业链并购整合等方式加快落地。新基金消息频出,显示出地方国资正通过基金化路径加快并购布局,推动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

从交易落地层面,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企并购市场共完成1397笔交易,同比增长10.09%。其中830笔披露金额,合计888.70亿美元,同比大增31.07%。同期,地方国资主导的并购频繁,涉及能源及矿业、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活跃的并购交易凸显着地方政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布局与资源整合的强烈意愿。

投中研究院团队认为,“国资收购+产业整合”的组合拳,通过收购后对地方现有国资平台及产业资源进行深度协同整合,旨在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或行业龙头。在政策支持和战略需求驱动下,国资(尤其是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的浪潮预计将持续,范围涉及更广、力度持续加大。

筹设基金撬动产业升级

在自主发起设立之外,参与设立并购基金是地方国资的重要举措。

今年1月,元禾璞华一只以并购策略为主题的基金完成规模超12亿元的首关。该基金的基石投资人为元禾控股,其他出资方还包括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和多家上市公司,主要围绕长三角区域内十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链主企业,支撑产业补链、固链、延链、强链过程中效益显著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

8月,信宸资本宣布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完成最终募集,募资总规模超过45亿元人民币。该基金获得了苏州园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石投资,将依托于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推动资本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元禾璞华合伙人牛俊岭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基本上来到了一个‘并购+创新’的综合性时代”。在他看来,退出机制倒逼的同时,也是半导体上市平台公司通过主动产业整合做大做强的真实意愿——当前正在聚力的这轮并购热潮更像“系统型并购”。

相比VC基金,并购基金在运作模式上要求更高,不仅要善于捕捉并购时机,更要在收购完成后通过投后管理与资源整合释放协同效应。

能否真正提升企业价值、控制交易风险并创造良好的退出条件,往往决定了一只基金在新市场格局中的成败。对于作为基金出资人的地方国资机构来说,通过并购引进优质企业,不仅能加快项目落地,还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链配套和集聚效应。

类似的基金化布局,正在成为地方国资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共同选择:对基金管理人而言,引入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作为基石出资人,已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重要募资策略;对地方国资而言,借助专业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则是不失为以资金撬动专业能力和企业协同、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

拓宽基金退出渠道

今年年初以来地方发力并购基金也可看作拓宽多元化基金退出渠道、推动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前述引用的数据来自投中研究院今年7月发布的中企并购市场研究报告。同一份报告里还有这样一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共计171只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金额飙升至430.65亿元,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多地发布的股权投资相关文件中,推动设立并购基金和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被视为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全完善涵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的关键抓手。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的《浙江省关于科技金融赋能创新浙江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提出拓宽多元化基金退出渠道。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基金之外,还提出了两项具体的关键举措,分别为: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用好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助力创投资本有效退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争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并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此前表示,将推进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探索设立“科创专项并购”基金,发挥“S基金”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更多在并购领域的更多生态建设工作还在推进。广东证监局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指导成立了“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集聚了国有投资平台、产业集团、创投机构、股权交易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也有地方行业协会专门设立了并购投资专委会,正通过常态化活动、案例库建设和研究报告发布,完善行业交流与资源体系,提升专业化与规范化水平,助推并购投资高质量发展。

从地方国资的基金化探索到并购退出生态的完善,并购基金正从政策推动走向市场自发演进,逐渐发展成为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退出渠道的拓宽,不仅回应了创投行业的现实需求,也正在使并购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重要承载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