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2025-08-20 13:29:46
(原标题:健民集团上半年毛利率升至59.44%!联营收益下滑四成,营利承压待修复)
作为老牌药企,健民集团如今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医药行业加速创新的背景下,健民集团能否在主营业务上实现突破,有效降低对单一联营企业的依赖,或将决定其能否在中药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守住阵地。
“孩子不爱吃饭不长个,用龙牡壮骨颗粒!”这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语,曾见证了健民集团在儿科OTC市场的辉煌岁月。然而,在全媒体营销生态重塑与医药零售渠道深刻变革的双重背景下,健民集团或正陷入转型阵痛。
8月19日晚间,健民集团(600976.SH)披露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录得18.05亿元,同比下降1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7.83%。尽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5570万元,同比微增0.84%,但整体业绩表现仍显疲软。
图片来源于:健民集团2025年半年报
业务调整初显成效,营销效率或待提升
在半年报中,健民集团将营收同比下滑的原因归结为对下属商业子公司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逐步缩减了部分低毛利、低效率的业务,致使医药商业板块业务收入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健民集团医药工业收入实现23.07%的增长,而医药商业收入则大幅下滑37.82%。得益于业务结构的调整,集团销售毛利率由2024年底的47.7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9.44%,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健民集团销售费用显著增加,较上年同期激增逾1.4亿元,由6.33亿元攀升至7.79亿元,同比增长23.10%,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上升至43.16%。其中,营销及广告费等关键支出项由上年同期的5.38亿元增加至6.92亿元。
单从销售费用驱动营收增长的效率来看,健民集团或面临一定挑战。23%的营销投入,营收反而下滑10%,单位销售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呈递减态势,营销效率仍存在优化空间。此外,若未来市场推广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水平,高额的营销费用或将对利润空间构成显著挤压,成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隐忧。
高度依赖联营收益,牛黄市场格局生变
而净利润同比下降则由于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减少等非主营业务因素。其中,联营企业投资主要为从事体外培育牛黄业务的健民大鹏,健民集团持有其33.54%的股权,并依据与其他股东的协议约定,享有32.76%的实际分红比例。根据健民集团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健民大鹏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93%,受此影响,健民集团从健民大鹏处获得的投资收益亦同比例减少。
据了解,健民大鹏自主研发的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不仅荣获国家专利认证,更被纳入《中国药典》标准体系。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600余种名贵中成药的生产,成为同仁堂、片仔癀、广药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商,这一垄断性市场地位曾为健民大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行业话语权。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4年期间,在产能充分释放与产品提价的双重推动下,健民大鹏的盈利能力步入加速增长轨道。具体而言,2019年其净利润约为1.60亿元,至2020年同比大幅攀升80.65%,达到2.90亿元;随后的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增长至3.43亿、4.48亿、5.65亿及6.90亿元,连续多年维持超过20%的增长率,健民集团亦因此受益匪浅。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健民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其中来自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高达2.26亿元,占比达62.4%。回顾历史数据,除2021年至2023年受疫情影响投资收益占比有所下降外,2019年及2020年,健民集团的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8.2%和64.2%。
这一现象表明,健民集团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民大鹏的经营表现,从而使其面临多重潜在风险。若健民大鹏的经营状况出现波动,诸如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客户需求发生显著变化等不利因素,其盈利能力将直接受到冲击,进而可能拖累健民集团的整体业绩表现。
而此种担忧并非无端臆测。自健民大鹏的核心专利于2021年保护期届满后,市场迅速涌入大量竞争者,其中不乏白云山、云药集团、神农药业等业内大型药企的身影。此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百草堂(湖北)制药有限公司与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亦于2023年成功获批体外培育牛黄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的竞争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在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开展试点,允许进口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此举标志着自2002年疯牛病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首次开放牛黄进口,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对体外培育牛黄的需求,对健民大鹏等相关企业构成新的挑战。
虽然健民集团尚未披露健民大鹏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具体缘由,但从当前市场格局与行业趋势来看,体外培育牛黄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或遭遇瓶颈,健民集团亟需聚焦并深耕主营业务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然而,2025年上半年,健民集团研发投入虽达5297万元,同比增长30.89%,但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2.9%,投入力度仍显不足。此外,据天眼查显示,自2022年以来,健民集团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投资者对其创新能力的担忧。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作为老牌药企,健民集团如今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医药行业加速创新的背景下,健民集团能否在主营业务上实现突破,有效降低对单一联营企业的依赖,或将决定其能否在中药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守住阵地。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乐居财经
2025-08-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