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小米:手机再遇“寒流”,汽车“狂飙”来救场?

来源:海豚投研

2025-08-20 10:31:27

(原标题:小米:手机再遇“寒流”,汽车“狂飙”来救场?)

小米集团(1810.HK)于北京时间2025年8月19日晚的港股盘后发布了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2025年6月),要点如下:

1.整体业绩:收入1160亿,同比增长30.5%,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IoT和汽车业务增长带动。毛利率仍维持在22.5%的相对高位,主要是受到了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的支撑,而传统硬件毛利率受促销及竞争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

2.汽车业务:本季度汽车相关收入212亿元,符合预期。其中公司本季度汽车出货量8.1万台,单车均价进一步提升至25.3万元。主要是受Ultra车型等高价车型出货,结构性带动均价提升。

本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继续提升至26.4%,再超市场预期23.5%,主要是受规模效应的带动。本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的经营面亏损3亿元,其中公司本季度汽车及创新业务的经营费用为59亿元。随着YU7上市以及二期工厂产能爬坡,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将继续走高,下半年有望实现盈利。

3.手机:455亿,同比下滑2.1%,低于市场预期483亿。其中小米手机本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0.5%,而小米手机均价同比下滑2.6%。而在促销及市场竞争影响下,手机业务毛利率本季度再次下滑至11.5%。

分市场看: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8%,而海外市场的出货量下滑了0.6%。虽然国补政策影响下,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有所提升,但整体手机市场的需求依然还是低迷的。

4.IoT:387亿,同比增长44.7%,市场预期362亿。公司IoT业务持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大家电、可穿戴产品及平板收入增长的带动。其中大家电和可穿戴产品本季度都实现了60%以上的同比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IoT业务的增速在本季度有所放缓,同时IoT业务的毛利率本季度也出现了明显下滑。虽然国补仍在持续,但后续对市场需求带动的持续性仍需观察。

5.互联网服务:91亿,同比增长10%,符合预期。增长主要来自于广告业务的带动,而增值服务环比略有回落。其中MIUI用户数同比增长8%,而ARPU值仅增2%。

分地区来看:本季度海外互联网收入30亿元,而国内互联网收入约为61亿元,两地区都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国内和海外的MIUI用户数本季度都继续增长。

6.利润端:核心利润89亿,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其中小米公司传统业务的核心利润约为92亿元,汽车业务的亏损缩窄至3亿元。公司本季度核心利润的环比下滑,主要是传统业务的利润缩水,受手机及IoT毛利率环比下滑的影响。

海豚君整体观点:手机再陷低迷,汽车依然火热。

小米公司的本次财报,上演着明显的“冰火两重天”:

a)冰冷的手机业务:近七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滑。其中小米手机出货量略有增长,而手机均价出现了下滑,这直接带来了手机收入的下滑。

小米手机出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而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仍是同比下滑的。原本寄予厚望的国内市场,小米的市占率确有提升,然而即使在国补的助力下,国内整体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本季度还是出现了下滑。

结合增速放缓的IoT业务,国补政策对小米传统业务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弱,这也反映了当前传统硬件市场的需求是相当低迷的。

b)火热的汽车业务毛利率大超预期。由于销量数据基本都是公开的,市场更关注于小米汽车的单车均价和毛利率。本季度小米汽车均价继续提升至25.3万元,主要受Ultra车型占比提升的带动。

而更为炸裂的是,小米汽车的毛利率本季度达到26.4%,远远好于市场预期。其实受Ultra销量及产能爬坡情况影响,买方已经把汽车毛利率预期从原本的23.5%提升至24.5%。而本季度超26%的毛利率,这明显体现出公司汽车产品的均价提升和规模效应的推动效果。

整体来看,小米本次财报展现出的传统业务“疲软”状态,基本符合preview的预期。而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情况是明显好于市场期待的。近期小米股价已经出现连续下滑,表明传统业务的情况基本被市场消化。

在传统业务“不具看点”的情况下,市场更关注于汽车业务的变化:

小米汽车的SUV车型YU7在6月末正式发布,具体发布会情况及车型信息可以阅读海豚君此前文章《小米汽车:YU7 炸裂开场,会将特斯拉踢下 “神坛”?》。

小米公司将YU7的竞争对手主要定位为特斯拉的Model Y,两者也将在25-35w价格带上形成竞争。

而对于小米汽车,更为重要的是订单、产能和毛利率的指标

订单方面YU7开售18小时内锁单量突破24万台。结合小米工厂的产能情况,这相当于,“即使当天下订单,到今年年底还是拿不到车”

从当前的排产周期看:SU7当前的平均交付周期在9个月左右;而YU7的交付周期更是在1年以上。即使近期YU7上市,SU7的交付周期并没有被明显缩短,而YU7进一步加剧了小米汽车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

产能情况:在二期工厂开启前,小米汽车的月交付量难以突破3万台关口,SU7维持着9周以上的交付周期。目前二期工厂也进入了量产爬坡阶段,小米汽车7月的交付量就突破了3万台。

然而二期工厂的量产也并未缩短交付时间,YU7上市又带来了近30万台的订单。结合二期工厂产能爬坡情况,海豚君预期公司当前SU7+YU7的合计在手订单将有50万台以上,将现有订单交付完成需要排期至明年下半年

汽车毛利率:对于小米汽车业务,收入端主要受产能释放影响,相对确定。而毛利率是现阶段影响汽车部门业绩的主要因素。本季度公司汽车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6.4%,主要得益于公司汽车产品均价提升和规模效应的带动。

随着二期工厂的量产爬坡,公司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将继续提升,海豚君预期小米汽车业务在下半年有望实现核心经营利润的转正,不再是公司整体业绩的“拖累项”

<此处结束>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