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20 09:56:11
(原标题:170万亿资管市场格局重塑 专业化与头部化成定局)
2025年上半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管理工作室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整体规模(AUM)已达到170.1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27%。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标志着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我国大资管行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从细分领域来看,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末上升2.38%;公募基金规模达34.39万亿元,增长4.78%。值得注意的是,理财公司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核心发行主体,其存续规模达到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在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中的占比已提升至89.61%,显示出行业专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在市场格局方面,头部效应持续加剧。公募基金行业中,易方达、华夏等头部机构保持稳定领跑;银行理财市场则呈现“强者恒强”态势,194家银行和32家理财公司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小机构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突破,如指数增强基金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方向,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理财公司主导银行理财市场,专业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银行理财合计服务投资者1.36亿人次,较去年末增长8.37%。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18万只,规模达30.67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存续规模达到27.48万亿元,占比高达89.61%。这一数据反映出,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向专业化、机构化转型的成效显著。
从产品结构来看,银行理财仍以公募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公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08万亿元,占比94.82%;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占比97.20%。在投资业绩方面,2025年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收益,主要产品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约0.65%。其中,偏股混合型产品净值增长率达到1.01%。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其中,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32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5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银行理财正在从单纯的财富管理工具,逐步转型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渠道。
在市场格局方面,银行理财行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包括194家银行和32家理财公司在内的发行机构中,银行数量较去年末减少24家,理财公司数量增加1家。这种变化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整合与转型,部分小型银行可能因竞争力不足而退出市场,专业化理财公司则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公募基金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12905只,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78%。从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基金规模14.23万亿元,占比41.38%;股票型基金数量较去年末增加13.50%,反映出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上升。
在产品发行方面,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行业新发产品375只,环比一季度增加26.26%;合并募集份额2803.71亿份,环比增加12.16%。从产品类型分布看,股票型基金占比最高,达58.93%;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最大,达1287.88亿元,占比45.93%。这种发行结构表明,在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投资者既希望通过股票型基金获取超额收益,也不忘通过债券型基金进行风险分散。
业绩表现方面,QDII基金成为最大亮点。2025年二季度,股票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91%,混合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0.72%。境内基金中,REITs基金表现突出,平均收益率为7.57%。这些数据反映出,在全球化配置需求上升和基础设施投资受追捧的背景下,相关主题基金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易方达、华夏等头部机构保持领先地位,广发基金紧随其后。中小基金公司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突破,如重点布局指数增强基金等细分领域。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二季度混合型、QDII、FOF等产品在上报、获批、发行等多方面延续复苏态势,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的微妙变化。
私募与保险资管差异化发展,境外经验提供新思路
私募资管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截至6月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2.09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897亿元。从产品类型看,固定收益类规模占比最高,达73.50%;期货及衍生品类规模增长最快,较去年末增长38.72%。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存续规模达5.5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0.35万亿元。量化多头策略以6.83%的平均收益率领跑,而FOF策略则表现不佳,平均收益率为-0.22%。
保险资管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4.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3%。资产配置以债券、银行存款等固收类资产为主,但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上升明显。其中,人身险公司投向股票资产的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6.65%,财产险公司增长7.37%。这种配置变化与监管政策调整有关,2025年4月发布的《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为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提供了政策空间。
境外资管机构的经验也为国内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报告研究了美国和日本保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策略。美国险资选择增配国内权益资产,并将债券投资拉长久期、适度信用下沉;日本险资则倾向于增配境外债券。这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反映出在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机构需要根据本国市场特点和自身风险偏好,制定差异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创新产品的涌现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2025年二季度,国内首单租赁住房REITs扩募项目上市,首批数据中心公募REITs获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突破千亿元。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也为资管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开辟了新渠道。
2025年上半年资管行业的发展数据,清晰地展现了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170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背后,是理财公司主导地位的确立、头部效应的持续强化,以及多元化产品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些变化既是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的必然结果,也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值得深思的是,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资管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低利率环境持续压缩传统固收产品的收益空间,迫使机构寻求新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对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如何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回报,都是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展望未来,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而非单纯的数量增长。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以及投资者教育的逐步普及,资管行业有望在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有效管控投资风险的机构,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