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8-20 10:11:25
(原标题:金戈新材研发费用率远弱同行:应收账款大增,超产能生产被问询)
《港湾商业观察》萧秀妮
2025年6月30日,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戈新材)向北京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并于7月28日进入审核问询阶段,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平台,为众多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开辟了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通道。近年来,伴随新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企业的上市进程愈发受到瞩目。在此背景下,金戈新材提交招股书开启IPO征程。然而,其上市之路仍面临着业绩波动、成本压力、供应链风险以及研发可持续性等多重挑战。
1
主营产品单价持续下降
据天眼查与招股书披露,金戈新材于2012年成立,专注于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公司拥有导热粉体材料、阻燃粉体材料、吸波粉体材料等系列产品,其产品最终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5G通信、光伏储能等领域。
在2022—2024年(报告期内),金戈新材的业绩呈现显著波动,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16亿元、3.85亿元和4.6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14.07万元、4094.4万元和4692.9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56%、25.28%、24.24%。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2.68%、27.66%、26.44%。
从盈利能力上进一步分析,报告期内,金戈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31.66万元、3411.53万元和2447.5万元,净利润现金转化率分别为12.04%、83.32%、52.15%,2024年净利润的现金转化效率大幅下降值得警惕。
细究症结,不妨观察主营业务的具体表现。报告期内,金戈新材的导热粉体材料销售额分别为3.08亿元、2.69亿元、3.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4.01%、69.84%和68.4%;阻燃粉体材料销售额分别为1.03亿元、1.08亿元、1.29亿元,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69%、28.20%、27.69%;吸波粉体材料销售额分别为452.08万元、651.34万元、1781.42万元,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9%、1.69%、3.81%。
从数据上来看,金戈新材的主营业务产品均呈现“单价降低、销量增长”的特征。导热粉体材料销售数量分别为2万吨、1.81万吨、2.34万吨,销售单价分别为1.56万元/吨、1.48万元/吨、1.37万元/吨;阻燃粉体材料销售数量分别为1.87万吨、2.03万吨、2.59万吨,销售单价分别为0.55万元/吨、0.53万元/吨、0.5万元/吨;吸波粉体材料销售数量分别为127.27吨、187.33吨、691.42吨,销售单价分别为3.55万元/吨、3.48万元/吨、2.58万元/吨。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从数据来看,导热粉体材料作为核心业务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但其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销售单价也在降低,这反映了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标准化和降价压力。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以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鉴于业绩的波动性,公司应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产品的依赖,优化产品组合,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面对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将有助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结合招股书提及,金戈新材未来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各应用领域市场增长速度放缓等问题,进而导致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金戈新材或许存在通过降低价格以获取市场份额的考量。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仍需密切关注销量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单价下滑对利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2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将近77%,供应商相对集中
面对净利润承压风险,直接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将成为直接因素。报告期内,金戈新材的营业成本分别为3.18亿元、2.87亿元、3.54亿元,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2.53亿元、2.14亿元、2.72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79.57%、74.63%、76.92%,对公司产品成本的影响较大。
随着金戈新材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显著波动,金戈新材的原材料采购金额分别为2.13亿元、1.55亿元、2.19亿元,占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61.80%、56.86%、59.24%。金戈新材于招股书中也清楚表示,若未来球形氧化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氧化锌等材料价格大幅攀升,且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将相关成本压力转嫁给客户,将引发公司产品成本增加和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双双下降。
叠加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问题,金戈新材的供应商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挤压净利润的增长空间。报告期内,金戈新材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1.83亿元、1.28亿元、1.92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3.12%、46.77%、51.83%。引人注意的是,金戈新材与广州升腾贸易有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具体表现为向关联方采购商品、服务及接受劳务。2022年,向关联方采购金额为513.18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49%。以及2023年向关联方采购金额为18.57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0.07%。
余丰慧客观分析道,金戈新材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较高,说明公司的供应链相对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应风险。若这些主要供应商出现任何问题,比如生产中断或价格大幅波动,都会对公司的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与关联方的交易也需要更加透明和公正,以避免利益输送等潜在问题。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较大比例,表明公司在原材料价格管理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公司应考虑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甚至探索垂直整合的可能性,以稳定供应链并降低成本波动的影响。
3
销售费用率超同行平均水平
原材料成本高企不仅压制净利润,亦加重存货负担。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账面价值分别为4804.66万元、3079.36万元和3502.46万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60.72%、49.88%和47.30%;公司半成品账面价值分别为1384.93万元、1452.98万元和1947.54万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7.50%、23.53%和26.30%;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分别为1331.18万元、1423.18万元和1644.47万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6.82%、23.05%和22.21%。
尽管原材料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逐期下降,但依旧高于其他存货。金戈新材对此表示,公司原材料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公司根据合同签订及预测订单情况,结合原材料价格预测变动趋势进行采购备货。
整体看来,金戈新材在存货方面的波动也是较为突出。报告期内,金戈新材存货账面价值下降后回升,分别为7913.32万元、6173.89万元和7404.2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0.86%、21.60%和23.20%,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91、4.01、5.05。
存货跌价准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分别为85.02万元、174.7万元、268.97万元,北交所对存货真实性及减值计提充分性进行问询,需金戈新材说明各期末存货结构及明细变动原因,结合生产发货与销售周期说明存货余额与业务规模、在手订单的匹配性;补充披露各类存货库龄结构及减值计提情况并与同行业对比;说明长库龄、无订单、无销售记录及负毛利存货的金额、跌价计提依据、期后销售情况以判断减值是否充分;同时说明存货管理措施、内控制度有效性、存货保管地点及数量金额(含是否存在异地、第三方及境外存货),以及各期末存货盘点的范围、方法、时间、地点、人员、金额、比例等情况,及账实差异的原因与处理结果。
一般而言,企业的运营资金健康度直接反映经营质量。金戈新材在存货、应收账款及销售费用等方面的表现,共同构成了其盈利质量的综合影响。在存货规模“V”型反弹,且存货跌价准备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销售费用的表现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首先,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08亿元、8541.63万元及1.34亿元,占流动资产较高区间,占比分别为41.97%、29.88%及41.90%,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85%、22.21%和28.6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53、3.78、4.05,销售端回款节奏或对资金周转形成持续制约。坏账准备分别为612.71万元、456.32万元、711.73万元,计提比例分别为5.39%、5.07%、5.05%。
北交所于问询函对于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充分性作进一步问询,要求金戈新材说明2024年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合理性,以及截至目前各期末应收账款对应的主要客户期后回款情况,是否存在期后回款比例较低、信用风险较大客户,是否涉及诉讼,相关坏账计提是否充分。
其次,在销售费用方面,金戈新材则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报告期内,金戈新材销售费用分别为1257.43万元、1352.48万元、1482.66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02%、3.52%、3.17%,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仅为1.39%、1.83%、1.52%,凸显市场拓展投入强度与行业常规水平的分化。同样,北交所针对这一现象,围绕销售费用率偏高原因、销售人员相关情况以及管理费用中的中介费用和股权激励费情况向金戈新材进行问询。
尽管销售费用有所增加,但大客户订单的不稳定性对金戈新材的营收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报告期内,金戈新材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9亿元、8725.80万元和1.07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35.88%、22.69%和22.78%。
4
研发投入待提升,超产能生产遭北交所问询
研发能力也是影响盈利质量的关键因素,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金戈新材的研发投入力度还有待考量。报告期内,金戈新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51.26万元、1864.31万元、2044.9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3%、4.85%、4.37%,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数分别为5.03%、6.92%、5.97%,金戈新材的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北交所审核问询函直接指出了金戈新材在独立研发和研发费用归集核算准确性方面的问题。
不仅如此,金戈新材的专利数量表现也较为有限,技术壁垒亟待加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戈新材拥有3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专利数量均多于金戈新材。其中,与联瑞新材(688300)的对比最为明显。联瑞新材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17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
在产能方面,金戈新材超产生产问题成北交所问询重点之一。报告期内的产能分别为2.86万吨、2.86万吨、4.94万吨,产成品产量分别为3.94万吨、3.97万吨、5.22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7.61%、138.86%、105.57%。报告期内存在功能性粉体材料的实际生产产量超过已取得的环评批复产能的情况。北交所问询函要求金戈新材披露以下内容:结合各期超产能生产的具体情况,说明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合规性及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风险,是否存在被处罚的情形,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以及整改规范措施的有效性。
此外,北交所问询函对“新增自动配、混料生产线”投资项目、“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二厂改扩建项目”等投资项目的环保、备案、节能审查等手续瑕疵事项进行了进一步问询。尽管公司声称相关超产及程序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毕,但其暴露的管理问题仍需警惕。
此次金戈新材拟募资2.05亿元,其中将7535.03万元将投向年产3万吨功能性材料技术改造项目,5641.20万元投向研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3819.44万元投向智能仓储建设项目,35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北交所指出,2024年公司总产能为4.94万吨,年产3万吨功能性材料技术改造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提升60.73%,预计正常年平均营业收入3.76亿元,内部收益率28.49%,本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68年。对于年产3万吨功能性材料技术改造项目支出必要性及产能消化风险,北交所要求金戈新材对相关情况作详细披露。
股权结构上,招股书显示,公司董事长黄超亮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880.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7.96%,同时通过金沃投资间接控制公司15.26%股份,合计控股超70%。
内控方面,金戈新材在报告期内存在未为部分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金戈新材对此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未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欠缴问题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未为全部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事项不会构成公司本次上市的实质障碍。(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20
网易财经
2025-08-20
证券之星APP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电鳗快报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