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又见“老鼠仓”丑闻!80后美女基金经理一顿操作反而亏钱

来源:网易财经

2025-08-20 09:38:25

(原标题:又见“老鼠仓”丑闻!80后美女基金经理一顿操作反而亏钱)

8月18日,天津证监局披露了一起“老鼠仓”案,经比对公开信息,涉案人员疑似为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李丹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趋同交易,但最终不仅未能盈利,反而亏损收场,最终被处以60万元罚款。

类似案例在近年曝光的基金经理"老鼠仓"案件中并非个例,部分基金经理既违背职业操守,又暴露投资能力的不足,让本应专业的资管行业蒙羞。

80后女基金经理趋同买入3300多万元,亏了...

8月18日,天津证监局披露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基金行业又一起“老鼠仓”案。

2022年3月22日至2024年2月8日,李丹控制“王某”证券账户从事与基金未公开信息相关的交易活动,李丹作出交易决策,指示杨某尘具体实施下单操作。相关交易与基金发生交易趋同,趋同买入股票41只,趋同买入股票占比74.55%,趋同买入金额3311.97万元,趋同买入金额占比72.77%,交易亏损。

对照上述信息,当事人李丹或为国寿安保基金前员工。资料显示,李丹是一名投资年限接近10年的从业人员。2013年11月,李丹加入国寿安保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类型涵盖灵活配置混合、偏债混合型基金。

业绩层面,李丹业绩较为平庸,国寿安保稳信、国寿安保消费新蓝筹、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在同类产品中均排在倒数位置。

国寿安保基金隐瞒了近一年?

2024年9月,李丹卸任最后一只管理的基金并离职,这一节点与后续披露的违规行为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关联。

根据天津证监局披露的信息,李丹的老鼠仓违规行为发生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而直到2025年8月,天津证监局的处罚公告发出,国寿安保基金的这起老鼠仓事件才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从时间线来看,有一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国寿安保基金最晚在2024年9月也理应知晓老鼠仓的相关情况。换而言之,国寿安保基金大概率没有主动披露这一关键信息。直到一年后,随着证监局处罚公告的发布,基金持有人和社会公众才得以知晓一年前发生的这起违规事件。

8月18日,国寿安保基金表示,近期关注到,有媒体对本公司前员工被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相关事项进行了报道,并表示该名前员工所涉及到行政处罚的相关事项,系其个人行为。

国寿安保基金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持有人利益,一如既往地为持有人创造更多价值。

报恩还是报仇?

平安基金前基金经理教嫂子炒股亏百万

类似案例在近年曝光的基金经理"老鼠仓"案件中并非个例,部分基金经理既违背职业操守,又暴露投资能力的不足,让本应专业的资管行业蒙羞。例如2018年底,裁判文书网就公布了一起更为荒诞的“老鼠仓”案件。

平安基金前基金经理史献涛利用职务便利,操作亲属账户进行趋同交易,金额高达3.19亿元,最终竟亏损376.4万元。对此,法院判决史献涛犯利用未公开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根据判决书中各证人的证词,基本可以还原出整个案情的全过程。根据史献涛嫂子王某花的证言,2010年,史献涛给他嫂子打电话,说从小家里供他上大学不容易,让她去开个股票账户,他来帮家里炒股赚点家用。开户后没多久,史献涛就从外地回家把股东账户等资料全部都拿走了。她没往账户里存过资金,账户交给史献涛后就没再管过,期间有几次史献涛通过打电话让她买卖账户中的股票,她使用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操作。

由于她有时按照史献涛的指令操作,怕不懂操作会出错,因此找到胡某英来帮助确认操作是否正确。胡某英看到账户操作赚了钱,因此她也想找史献涛帮忙炒股。史献涛一开始不同意,后来又说了几次,胡某英提出赚钱后盈利二八分成。2015年,史献涛开始管理胡某英的账户。这位胡某英本是小吃店主,她向某券商借款400万元,前前后后存了700万进账户交给史献涛炒股。胡某英表示,这些钱后来都亏了,所以也没分红。

从史献涛的投资业绩情况来看,他在平安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管理的产品全线亏损。管理时间较长的平安智慧中国任期亏损38.66%,同类排名倒数第二。

马乐案:国内涉案金额最高、涉及股票最多的公募“老鼠仓”案

马乐案是公募行业内涉案金额最高、涉及股票最多的“老鼠仓”案件。“80后”的马乐,凭借优秀的学历背景,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博时基金,担任旗下博时精选基金经理。这本是令人艳羡的职业起点,却因贪欲,沦为阶下囚。

2011年3月9日至2013年5月30日期间,马乐负责博时精选的股票交易指令,掌握着交易标的、时间、数量等未公开信息。他利用职务之便,操作“金某”“严某进”“严某雯”三个股票账户,在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账户买卖股票的同期或前后几日,进行相同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高达10.5亿余元,非法获利1883万余元。

2015年12月11日,最高法再审宣判,认定马乐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考虑其自首、退还违法所得等情节,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913万元。

马乐案的审判历程,彰显了司法机关对“老鼠仓”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其警示着金融从业者,法律红线不可触碰,任何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也为完善金融监管与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推动金融市场朝着更公平、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结:法律红线不容触碰,职业操守不可逾越

原浦银安盛旗下FOF基金经理许文峰、原华安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张亮、原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

这些基金经理的手握投资者信任与专业资源,却背弃职业操守,试图通过内幕信息牟取私利,最终或亏损收场,或身陷囹圄,既暴露了投资能力的匮乏,更击穿了行业道德底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机构对违规行为的隐瞒与滞后披露,不仅伤害了持有人的知情权,更侵蚀着公众对资管行业的信任。金融市场的基石是公平与诚信,基金经理作为受托管理者,理应敬畏市场、恪守规则。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职业操守不可逾越。唯有机构强化内控、监管持续高压、从业者坚守初心,才能肃清行业乱象,让资管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真正守护投资者的每一分信任。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