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19 21:02:59
(原标题:全球央行年会前三重挑战压顶,鲍威尔“谢幕演出”会否撼动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2022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亮出“鹰爪”,强调“抗通胀是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加息”,标普500指数在年会那一周大跌4%。
今年的全球央行年会更加复杂,美联储面临通胀、就业和白宫三重压力。2025年全球央行年会将于8月21日至23日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山区度假胜地杰克逊霍尔举行,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再度聚焦于此,这也是鲍威尔阐明立场、强调央行独立性的最佳舞台。
在鲍威尔周五发表重磅讲话前,市场忧心忡忡,鲍威尔可能会借助这一场合,反驳市场目前日益增长的激进降息预期。美国银行甚至警告称,即使鲍威尔释放“鸽派”言论,美国股市也可能因“买预期、卖事实”而回落。
这几乎肯定是鲍威尔最后一次以美联储主席的身份出席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他将给世界带来怎样一场“谢幕演出”?
在去年的央行年会上,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准备将利率从20年高位下调。到了去年9月,美联储最终确实启动了降息,而且一出手就是50个基点的“暴力降息”。
但今年9月降息50个基点或难重演。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去年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鲍威尔阐述了放宽货币政策的理由,但在看到下一轮就业和通胀数据之前,他并未承诺降息。鲍威尔今年可能释放类似讯息,期待更明确讯号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在没有更确凿的就业和通胀讯息之前,鲍威尔可能并不会确认或者推翻市场预期的降息,会偏向保持谨慎立场。
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今年与去年的美国经济环境其实存在很大差异,最明显的就是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提高,美国通胀已经逐渐反弹。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鲍威尔大概率维持谨慎立场和偏鹰派姿态。他认为,鲍威尔可能强调当前经济数据逐渐接近政策调整条件,但具体降息节奏和幅度将严格依赖后续数据表现,以避免市场过度定价,为后续政策调整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数据变化提供更多灵活性。鲍威尔可能延续“数据依赖”逻辑,强调需更多证据确认通胀持续回落,尤其是核心服务通胀随需求降温而缓解。鲍威尔可能会含蓄提及关税对通胀的不确定性,强调美联储决策不受政治干预。
美联储内部的争论焦点在于:降息以支持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是否有意义?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降息稳就业,但眼下,鹰派官员们担心通胀飙升的风险很大,他们也并不认为劳动力市场像部分鸽派同事认为的那样疲软。
央行年会在即,投资者普遍预计,鲍威尔将试图避免彻底动摇市场的利率押注,但同时也可能会提醒外界,9月17日下次美联储决议的政策决定将取决于会议前的数据,以确认劳动力市场是否正在降温、通胀是否得到控制。
鲍威尔往年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的讲话曾引发市场巨震,这次可能会发生什么?华尔街对此分歧重重。
根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策略师团队的统计,回溯至2009年,备受瞩目的“杰克逊霍尔周”通常会给美股投资者带来正回报,标普500指数历年的中位数周涨幅为0.8%。
但需要警惕的是,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已升至25.5倍,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Evercore ISI首席股票和量化策略师Julian Emanuel认为,投资者期待鲍威尔周五能够保持适当的鸽派立场,但届时存在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风险,这可能意味着股市将面临危险。
Renaissance Macro经济研究主管Neil Dutta也提醒,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在杰克逊霍尔年会召开前获利了结可能是明智之举。宏观经济模型强烈表明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应更低,但如果鲍威尔暗示利率应下调,可能也需要承认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正在走弱。鉴于股票估值已飙升至历史高位,任何失望情绪的露出都可能令股市承压。
王有鑫对记者分析称,由于近期美联储官员已开始提前向市场释放偏鹰派立场,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相关定价已有所调整,特别是对降息50基点的期待已打消。如果鲍威尔继续释放相关立场,预计对市场和全球风险资产的影响虽然整体偏负面,但影响相对可控。
考虑到9月降息25个基点仍是大概率事件,王有鑫预计,美国股市在短期波动后可能重新受益于政策宽松的刺激,再度维持偏强表现。美债收益率将整体回落,收益率曲线将逐渐陡峭化。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或因降息预期明显回落,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受期限溢价和通胀预期支撑,预计回落幅度将低于2年期美债。对于美元指数来说,受鲍威尔相关表态影响,短期可能有所反弹,但在短期波动后或将延续下行趋势。
除了9月降息25个基点之外,货币市场预测年底前至少还会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在降息周期下,王昕杰认为美债收益率倾向下行,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12个月目标仍为4%—4.25%,技术指标显示短期支撑位在4.20%,阻力位在4.35%。
对于股市而言,除了降息预期外,王昕杰发现多项因素正推动风险资产迎来下一轮上涨,包括人工智能投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企业盈利改善,全球股市经过短暂的整固后,再创历史新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通胀率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低于目标值,利率也很低。因此,美联储重新审视框架,以应对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2020年,美联储对通胀率一直低于目标这一事实做出了反应。
2020年8月27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宣布,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重大调整,采用平均通胀目标(Average Inflation Targets)。美联储仍将2%作为通胀的长期目标,但改为在特定时间内将通胀均值维持在2%水平。
但时过境迁,在2020年之后的几年里,美联储面对的不是低利率和低通胀,而是高通胀以及如何应对高通胀,美联储2020年制定的框架并不适合指导自身或公众如何应对高通胀。
王昕杰表示,2020年美联储设立了“平均通胀目标制”,在维持2%长期通胀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通胀短期超调,“平均通胀目标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在仍然确立2%作为长期通胀目标的同时,对于就业和通胀之间的平衡可能会更灵活。
美联储正进行每五年一次的货币政策框架评估,鲍威尔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传达一个相对清晰的货币政策框架。
王有鑫分析称,“平均通胀目标制”在应对高通胀时暴露出不足,2025年评估可能转向“更加灵活的价格水平目标制”。如放弃“一段时间内平均2%”的表述,改为“当前通胀需持续锚定政策目标”,增强政策透明度。引入“通胀走廊”,允许短期波动但长期回归政策目标,同时将就业缺口纳入决策函数,平衡双重使命。
展望未来,王有鑫对记者表示,美联储的政策框架调整需要更好地应对一些结构性调整因素,如全球供应链重塑、人口老龄化、绿色低碳化、技术创新等趋势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从政策目标平衡、全球政策协调、结构性变化和预期管理等维度动态评估,提升政策调整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明年鲍威尔“谢幕”几成定局,但通过调整政策框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能迎来结构性调整,鲍威尔或许可以确立一些能够超越其任期的指导原则,释放最后的光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