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智飞生物由盈转亏,国产疫苗转型突围成趋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19 20:21:52

(原标题:智飞生物由盈转亏,国产疫苗转型突围成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曾经的疫苗行业领军者,现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18日,国产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49.19亿元,同比暴跌73.06%;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22.34亿元急转直下至亏损5.97亿元。

从具体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智飞生物的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同比大降76.8%,从1827.17万支跌至423.88万支;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从去年同期的46.6万支跌至0;其代理默沙东产品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75.9亿元跌至43.7亿元,跌幅达75.16%。

这是智飞生物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也是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单季亏损。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智飞生物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核心产品的周期性波动与渠道库存压力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其过往业绩高度依赖HPV疫苗、流感疫苗等大单品,这些产品在特殊时期曾凭借“刚性需求+渗透率提升”,实现爆发式增长。但自2024年起,由于前期接种需求的集中释放,以及部分二类疫苗被纳入免费接种计划,自费疫苗市场空间受到压缩,加之渠道端前期囤货消化缓慢,终端实际销量因此低于预期。另一方面,智飞自主产品,如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等,需求断崖式下跌,进一步拖累整体收入。

智飞生物当前的境况,也映照出整个国产疫苗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集体面临的困境。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究竟该如何突围?

国产疫苗业的挑战

智飞生物的业绩下滑早有预兆。

根据财报,智飞生物在2024年面临了严峻的市场挑战,营收大幅下滑至260.7亿元,同比下降50.74%;净利润也显著减少至20.18亿元,同比下降74.99%,反映出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其中,智飞生物生物制品2024年营收为258.46亿元,同比下降51.15%。

2025年一季度,智飞生物营收继续同比下滑79.16%至23.74亿元;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4.58亿元。

到2025年上半年,智飞生物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中报”,其中,一大变化是代理产品贡献大幅减少。前6个月,代理产品收入约为43.70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89%左右。而2023、2024年,其代理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98.05%和94.61%。特别是2023年,以默沙东HPV疫苗为核心的代理业务营收和毛利润分别达到518.9亿元、133.2亿元,分别占到公司总营收和毛利润的98.05%、93.5%。

“智飞生物所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普遍性挑战。过去几年,HPV疫苗等带来的高增长具有特殊性和阶段性。当这些驱动因素消退,而企业未能及时培育出具有同等分量的新增长点,业绩‘变脸’是必然。”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高管直言。

事实上,智飞生物的困境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整个国产疫苗行业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今年以来,沃森生物虽凭借13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品种维持一定体量,但增速已显著放缓,利润承压明显。其重磅产品HPV二价疫苗面临万泰生物等强劲对手的贴身竞争,放量速度不及预期。

另一方面,万泰生物受市场调整、政府集采及九价HPV疫苗扩龄等影响,其HPV二价疫苗馨可宁这一曾是国产替代的先锋,同样面临市场增长趋缓、竞争加剧的压力。康泰生物、康希诺等企业均面临主力产品增长乏力、新产品尚在培育期的青黄不接局面,业绩普遍承受较大压力。

长期以来,国内疫苗企业多聚焦成熟度高且市场风险较小的传统技术路线产品,同类管线占比高,且大多集中在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等热门疫苗品种,重磅产品上市时间显著晚于欧美头部企业,进而导致国内疫苗存量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产品同质化日益明显。

“从行业共性看,疫苗企业的业绩波动本质上是天然局限于‘产品驱动型’业务模式。除智飞外,沃森生物(依赖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万泰生物(依赖二价HPV疫苗)等头部企业均面临类似问题。”前述分析师指出,单一或少数大单品贡献主要收入,部分企业单一产品占比甚至超60%,而疫苗研发周期长、审批严格、市场渗透率存在天花板,一旦核心产品进入生命周期后半程或竞争加剧,业绩便易出现大幅波动。

转型突围成趋势

面对业绩的重压,转型自救成为疫苗企业们的共同抉择。尽管路径多样,却无一不面临着重重挑战。

今年3月,智飞生物宣布以现金5.93亿元对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宸安生物”)进行增资,并取得后者51%的股权。宸安生物在国内代谢疾病药物领域中位居前列。围绕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制剂,宸安生物已形成十余个在研项目。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正处于临床Ⅲ期阶段。

当前市场表现显示,GLP-1在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之后逐渐崭露头角,备受业界关注,已成为新一代的“药王”。根据诺和诺德披露的数据,其三款司美格鲁肽产品半年合计收入1127.56亿丹麦克朗(约合166.83亿美元)。

IQVIA数据显示,自2021年新型GLP-1激动剂上市以来,肥胖症处方药的销售量显著增加。预计到2031年,该类药物的销售额将超过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6%(2021~2031年)。这一增长趋势与市场研究机构的其他预测相符。例如,IQVIA Holdings预计到2027年,美国肥胖药物支出将达到100亿美元,增幅超过378%。

由于司美格鲁肽的专利2026年将在中国和印度到期,当前正处于国产首仿争夺战的白热化阶段,业内普遍将智飞生物在该赛道的布局视为其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策略。

万泰生物则选择进军“胶原蛋白”医美材料。近期,锦波生物发布公告,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向养生堂(万泰生物控股股东)发行不超过717.57万股股份,以筹集约20亿元资金。同时,锦波生物实控人杨霞将其持有的575.33万股股份作价14.03亿元,协议转让给杭州久视。养生堂、杭州久视背后的实控人均为钟睒睒。

2025年上半年,锦波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其中医疗器械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33.41%,毛利率高达95.04%,核心驱动力正是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的植入剂产品。截至报告期末,其核心产品“薇旖美”已覆盖超4000家终端医疗机构,成为市场爆款。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在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585.7亿元,并在未来五年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达到2193.8亿元。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无论是GLP-1领域,还是疫苗赛道,龙头企业格局已定,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且与智飞、万泰等企业的现有疫苗业务协同性不高,跨界整合面临重重困难。对国产疫苗企业而言,这是一场高风险、高投入的豪赌。”前述不具名药企高管如此评价,传统疫苗业务下滑,进入陌生领域,面临技术、人才、市场、监管的全新挑战。如果新业务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长,企业现金流和财务压力会剧增。

依赖单一爆款产品或特殊事件推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加之行业周期的调整,所有疫苗企业都不得不直面转型的严峻考验。无论是智飞生物跨界减肥药,还是万泰生物切入消费医美,都反映了企业在困境中求生的本能与探索。跨界转型风险不容忽视,谁能成为这场深度调整中最终胜出的企业,也需市场验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