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8-18 11:06:50
(原标题:0.1折,卖基金!)
【导读】中小银行代销基金费率低至0.1折,机构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商业银行代销基金的费率“价格战”再度升级。继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将代销费率降至1折后,近期部分中小银行又推出0.1折的费率优惠。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大打“折扣牌”是代销市场竞争加剧下的获客策略,但中长期来看缺乏持续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预计会有更多机构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部分中小银行代销基金费率低至0.1折
日前,部分中小银行加入代销基金降费阵营,并且加码让利。据深圳农商行公告,自8月5日至9月30日,该行对部分开放式基金(前端模式)费率实行优惠,个人投资者通过该行手机银行App申购指定基金,可享0.1折费率折扣(包括定期定额投资)。
按照公告,上述“指定基金”包括9只开放式基金,涵盖主动权益、债券、指数、FOF、QDII等多种类型,涉及易方达、南方、大成、长盛等4家基金公司。
这并非深圳农商行年内首次下调代销基金费率。今年6月,该行曾宣布,自6月18日至9月30日,对长盛基金旗下两只债券产品的前端申购、定投费率实行0.1折优惠。
除深圳农商行外,推出0.1折优惠的还有常熟农商行,对手机银行渠道的120余只基金申购(含定投)实行0.1折优惠,活动将持续至今年年末。
此前也有不少银行对费率“打折”,但大多数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且最低折扣为1折,而农商行推出这样低的折扣较为罕见。“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运营更加市场化,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所以能够率先推出较低折扣。”业内人士表示。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认为,这一折扣力度反映出当前基金代销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大型银行凭借强大品牌影响力、广泛客户基础和优质服务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互联网平台依托便捷性、丰富产品吸引众多年轻投资者,在双重挤压下,中小银行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自身客户基数与业务规模有限,在产品筛选、投顾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通过服务质量竞争,只能以降费作为吸引客户的直接手段。
低价策略能走多远?在孙珩看来,短期来看,降价手段能快速见效:对投资者而言,0.1折的申购费直接降低了入场成本;对中小机构来说,低价策略能迅速获得关注度,吸引对费率敏感的下沉客户,短期内能提升基金代销规模和平台流量。
“但中长期看,这种模式暗藏隐忧:投资者若过度聚焦于费率,可能忽视基金业绩、风险匹配度等核心因素,反而增加投资盲目性;对银行而言,超低费率会大幅压缩代销利润,还可能引发行业无序竞争,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她说。
“价格战”愈演愈烈
机构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近两年,银行代销基金的费率“价格战”愈演愈烈,此次部分农商行的“地板价”更是将这场竞争推向了新的白热化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头部机构都曾推出基金销售费率优惠措施。尤其是在2024年,招商银行宣布公募基金买入费率低至1折,交通银行随后跟进。
“中小银行受渠道、品牌等限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通过低费率吸引客户是无奈之举,但全面突破1折以下的概率较低。”孙珩认为,一方面,银行成本结构和渠道投入差异大,不会无底线下调费率;另一方面,监管对金融服务收费有相应规范,也不允许过度价格竞争。
“长期来看,基金代销市场的竞争,将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产品筛选、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竞争,银行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实现从销售导向到服务导向的转型。”她说。
盈米基金认为,银行下调代销基金费率至“地板价”,将促使更多机构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谈及未来基金代销市场的发展格局,盈米基金认为,互联网、券商、银行这三类代销渠道各有优势,未来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去服务好客户。互联网代销平台凭借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能够快速吸引大量客户;券商凭借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和丰富的金融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银行依托其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品牌信誉,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此外,传统券商、银行等机构还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那就是全面向数字化转型,探索线上化、智能化发展道路,重构基金销售业务流程。
编辑:黄梅
校对:纪元
制作:舰长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