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8-18 09:12:12
(原标题:新益昌半年报营收净利润大降:近三年持续承压,今年发力机器人)
《港湾商业观察》王璐
营收下滑近三成,净利润下滑超过九成,这是新益昌(688383.SH)交出的2025年半年报。
天眼查显示,新益昌成立于2006年。公司官网的自我介绍是,10余年专注智能装备制造,打造市场认可、客户信赖的产品国内半导体、MiniLED、MicroLED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
新益昌于2021年4月28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这家行业知名领先企业,何以在半年报会如此之差?实际上,拉长时间来看,从2022年开始,公司的业绩就持续承压。
1
营收净利润大降,近三年持续承压
2025年上半年,新益昌实现营收4.02亿元,同比减少28.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57万元,同比减少96.05%;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同比减少95.3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8.02万元,同比减少95.10%。
针对业绩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国际贸易政策影响下游客户群体的国际业务布局及设备投资意愿,智能装备订单减少导致的收入减少所致。
至于经营现金流下滑,公司称,主要系公司收入减少影响销售收款,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相对有所减少所致。
在半年报中,公司指出,外部不确定性及国际经济动荡依然突出,公司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优化传统LED产能规模,聚焦资源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封装技术等核心领域,以审慎经营的态度面对外部挑战,确保核心业务保持稳健,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及竞争优势均未弱化。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9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6.79%。公司称,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用公司较多的营运资金,可能导致公司流动性资金短缺;若应收账款的对象出现信用恶化或者经营不善情形,导致无法支付货款的,公司将面临坏账损失,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考虑到应收账款变现与短期负债偿还的时间性差异,特别是若应收账款对象出现信用恶化或者经营不善情形,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公司将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8.3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2.47%,金额及占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公司期末存货余额水平较高与公司产品主要为智能制造设备以及下游客户的验收政策相关,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设备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出货至最终验收确认收入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存货余额均较高。
显然,新益昌无论应收账款还是存货都超过收入,如果不能及时回款及去库存,公司的业绩大概率将持续承压。
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新益昌的业绩压力都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67亿,同比下滑13.78%,归母净利润1170万,同比下滑59.58%。
2021年-2024年,新益昌实现营收分别为11.97亿、11.84亿、10.40亿和9.339亿,同比增长分别为69.90%、-1.08%、-12.12%和-10.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0亿、2.047亿、6030万和4046万,同比增长分别为115.78%、-11.75%、-70.55%和-32.91%。
2
主动收缩转型,今年成立机器人子公司
在今年5月份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新益昌表示,公司主动实施产业升级战略,通过前瞻性收缩传统LED产能规模,聚焦发展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技术,持续保持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加强竞争优势。
华鑫证券在8月10日的研报也认为,公司主动推进战略转型,前瞻性的收缩传统LED规模,致使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在半导体及新型显示领域布局进展顺利,相关产品毛利率持续优化,此外,公司基于在设备制造能力与软件控制算法领域的积累切入机器人领域具备天然的技术协同优势,看好未来成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在7月份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对于业务及订单方面,公司介绍称,今年年初一些头部面板厂商开始布局Mini LED产能,公司战略转型计划得以进一步推进,公司Mini LED订单情况良好,验收情况仍主要视客户情况而定;公司近日与苏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有签订采购订单,该订单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相关订单,公司已履行了签署该订单的内部审批程序,订单双方均具有履约能力,但订单履行期间,存在因外部宏观环境重大变化、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客户需求变化以及其他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最终执行情况,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华鑫证券指出,公司于2025年成立机器人子公司,借助自身在设备制造能力与软件控制算法的积累,力图打造集人工智能研发与机器人制造销售一体的平台。公司在驱动器、高精度DDR电机、运动控制卡和高性能一体式控制器领域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使得公司在切入机器人小脑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跨越技术壁垒的能力。未来随着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投入的不断扩大,公司有望借助自身设备技术优势赋能机器人研发制造,打造新的增长飞轮。(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APP
2025-08-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8
挖贝网
2025-08-18
证券之星APP
2025-08-18
财经报道网新浪看点
2025-08-18
挖贝网
2025-08-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