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医疗险成健康险市场主力,众惠相互深耕细分领域践行保障初心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8-11 14:43:39

(原标题:医疗险成健康险市场主力,众惠相互深耕细分领域践行保障初心)

在商业健康险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普惠型医疗险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焦点。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是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其董事长李静在第六届“今日保·保险中介峰会”上,分享了公司在普惠健康险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生态共建理念,为破解行业“普惠性、可持续、服务质量”的三角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健康险市场格局重塑,医疗险成行业增长主力

近年来,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经历了深刻变革。自2015年移动互联网普及推动短期个人健康险兴起后,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健康险总保费规模已接近一万亿元,2025年医疗险首次在规模上超越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的主力险种,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转变背后,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竞争与产品形态的不断迭代。百万医疗险自2015年问世以来,已从标准化产品向非标体等细分市场延伸,中端医疗险也开始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从市场参与主体看,财产险公司表现亮眼,2024年其健康险业务增速达16.6%,远高于人身险公司,业务规模达2043亿元,展现出短期健康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众惠相互作为这一转型期的重要参与者,自2017年成立之初便与中介平台合作推广百万医疗险,成为行业早期探索者。董事长李静指出,健康险市场的增长与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在DRG/DIP改革推动“医保保基本”的背景下,商业健康险正成为补充保障的核心力量,而政策层面的持续赋能,包括“健康中国2030”战略、医保数据开放等,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破局“不可能三角”从服务业视角重构健康险价值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商业健康险仍面临“普惠性、可持续、服务质量”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挑战。一方面,保险公司盈利空间收窄,投入产出效益承压;另一方面,用户对健康险的可获得性与服务体验仍有较高期待。对此,众惠相互提出了从服务业视角重构健康险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创新层面,众惠相互打破标准化供给模式,转向动态适配细分人群需求。以带病体保障领域的“惠肝保”为例,该产品构建了多层次保障与服务体系:既覆盖肝癌确诊后的医疗费用报销,解决患者“治不起”的后顾之忧;又纳入线上诊疗全额报销、季度检测补贴等高频服务,增强用户日常获得感;同时通过全周期肝病健康管理服务,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支出,实现风险减量与产品可持续性的平衡。这种“预防-筛查-治疗”的闭环设计,践行了“防得住、治得好、付得起”的保障目标。

服务创新方面,众惠相互将健康管理从增值服务升级为核心保险责任。借鉴国际经验,健康管理不仅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更是保险公司的风控手段。通过整合医疗资源、药品服务、康复管理等全链条生态,保险公司能更贴近用户需求,降低销售阻力,形成服务与保障的协同价值。

模式创新则要求保险公司回归“实体企业”经营逻辑,深耕服务链条中的“苦活、累活”。众惠相互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生产流程与运营环节的快速迭代,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打磨每一个客户触点的体验细节,推动医疗险从金融产品向“保障+服务”的实体型产品转型。


凝聚内生力量构建中介与险企的生态共同体

破解普惠健康险发展难题,离不开行业生态的协同共建。众惠相互强调,保险的本源是互助共济,而相互保险的组织形式天然契合这一理念——在相互保险框架下,客户即是会员,公司是为全体会员管理风险的平台,这种“互助、互信、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为构建普惠生态提供了天然基因。

在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中,众惠相互突破传统供销关系,将其升级为共同为客户价值负责的生态共建者。双方通过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服务协同,共同开拓带病体保障等“无人区”市场。以肾病、肝病保障领域为例,众惠相互与中介伙伴合作8年,聚焦如何通过全链条服务延缓患者病症进程,而非单纯销售保险产品,这种深度协同让保险价值超越了传统理赔范畴。


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表示,中国医疗保险市场仍是一片蓝海。作为相互保险组织,众惠相互将坚守“呵护向善的力量”的初心,与中介机构并肩践行“上善若水”的合作理念,以“静水深流”的专注深耕医疗险赛道,通过长期主义的积累,共同推动普惠健康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群体提供有温度、有韧性的保障服务。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