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安徽大动作:让创投力量更加“敢投”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09 21:13:00

(原标题:安徽大动作:让创投力量更加“敢投”)

安徽再次出手,让创投力量更加“敢投”。

8月7日,安徽省科技厅发布了《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高质量运营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围绕基金“募、投、管、退”全流程提出系列创新机制,具体包括适度放宽政府出资比例限制、优化返投机制等举措。

《指引》明确,天使基金群将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以70%对单个子基金的最高出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和最高延长至20年的存续期为GP(普通合伙人)和项目提供“弹药”,力促重点产业早期项目孵化。

出资比例“松绑”,返投认定“柔性化”

据了解,《指引》中的“天使基金群”是指安徽省科技厅对口主管的省雏鹰计划专项基金、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省级种子基金二期母子基金集群。

该《指引》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下简称“四投”),清晰界定了“四投”标准:被投企业须注册不满5年,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不低于30%,研发投入不低于3%,资产总额或年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指引》还对母基金出资比例进行了“天花板级别的松绑”。《指引》提到,母基金出资采取认缴制,对单个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可动态调整对各子基金的出资份额,对募投进度快、财政出资撬动比例高、投资效果好的予以适当倾斜。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政府引导基金或母基金及地方国有独资企业实际出资子基金的比例不设上限要求。

此外,返投认定机制也更加科学灵活。《指引》称,在子基金存续期内,省外被投企业注册地迁往省内(5年内迁出的除外),或被安徽省注册企业收购(仅限于控股型收购或收购并表);被投资企业注册在安徽省外,通过对该项目投资,将其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纳税主体、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落地安徽省内,或在省内成立子公司,实缴资本不低于子基金投资安徽省外被投企业投资额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管理公司在管的不属于引导基金体系内的其他基金,新增投资安徽省内注册企业或投资安徽省外注册企业且符合前述情形的,均视为返投。

基金考核评价机制也更加完善。《指引》提出,基金考核评价、审计、巡视、国资监管考核以基金整体项目投资核算作为评价依据,不以单一子基金或单个投资项目损失作为评价依据。在天使基金运营未触及容错率和违法违规问题,可不作负面评价。同时《指引》明确,省审计厅、省国资委对基金体系按期审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与对母基金进行的基金考核评价可以互认。

基金管理机制也进行了优化。《指引》提出,优化母基金运营周期,对于运营绩效优秀的母基金经审批后可延长至20年。对于技术突破关键期或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优质企业可在评估风险后适度延长退出时间。优化投资协议条款,减少设置对赌、实控人兜底、无限连带责任等要求。

安徽形成“基金丛林”,擦亮科创名片

近年来,合肥以及安徽已经被打上了“敢想敢拼”的标签。在全国范围内,安徽都是较早开始全省域谋划推进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建设的省份。安徽省财政厅从2022年起,就以“拨改投”方式注资省属企业,组建了500亿元规模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设立16只母基金,形成“1+16+N”体系布局。

目前,安徽已经形成一片“基金丛林”。截至2025年1月底,引导基金体系认缴规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20.13亿元。引导基金设立的16只母基金共设立子基金142只,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86个、投资金额349.22亿元,实现了对全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覆盖。

许多“科创大树”在安徽“敢想敢拼”的土壤中成长。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万家,是2020年的2.7倍,年均增长率约28%,其中2024年一年就新增了约35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安徽省还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位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安徽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贡献率达到40.2%。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3%,集成电路增长9.9%,工业机器人增长93.3%。

江淮潮涌,创投扬帆。如今的安徽,正用一纸《指引》撬动资本活水,为科创森林洒下更加丰富的养料,为科技创新打下“安徽样板”。

校对:冉燕青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