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09 13:01:06
(原标题:和恐龙对话的科学家们)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恭喜你获得2025未来科学大奖,你为什么戴着草帽?”
这是知名生物学家、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项委员会代表饶毅现场连线获奖人徐星时的提问。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公布,首次将“生命科学奖”颁给古生物学家。因为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周忠和一同获奖。
画面另一头,戴着一顶黄色宽檐草帽的徐星站在烈日下。在他身后,是云南元谋县大片的山丘和田野。“这是我们野外的日常装扮。”徐星笑着回答饶毅。
通过数十年野外考察和研究,三位古生物学家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恐龙并没有完全绝灭,有一支小型的食肉恐龙长出了羽毛,长出了翅膀,飞向了天空,活到了今天,成为大家看到的鸟类。
作为颁奖人,饶毅解读了三位古生物学家的获奖工作。“希望他们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演化生物学,点燃人们对各种生物起源和演化的兴趣,纠正儿童们对‘我们活在见不到恐龙的时代’的想法。”饶毅说:“我们天天都可以见到恐龙的后代,也就是鸟。”
远古世界的探险者
饶毅首先和74岁的获奖人季强连线,他问:研究一个这么有趣的领域,同时又是一般人也会好奇的领域,各种各样的争论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刚开始,这是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事情,怎么恐龙身上长出了羽毛?”季强说,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恐龙约在6600万年前就绝灭了,但在发现了一系列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后,人们就把鸟类和恐龙连接起来了,同时认识到恐龙并没有完全绝灭。现在,天上飞的大雁,河里游的鸭子,都是现成的长羽毛的恐龙,和人类活在同一蓝天下。
在连线徐星时,他正在云南省元谋县一个荒僻山村中科考,他特意爬到山坡上找信号。信号中断了几次,他才和饶毅说上话。他捡起一块化石说,他身后红色的岩层有亿万年历史,而他关于恐龙和鸟类关系的第一篇论文,就来自云南大地。
“你这个草帽以后可以换成桂冠。”饶毅笑着调侃:“很多人认为科学家是坐在象牙塔和实验室里做研究,你为什么很愿意在野外风餐露宿?”
“我觉得这就是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探索。科学是有温度的。”徐星告诉饶毅,古生物学家被称为远古世界的探险者,这个过程有巨大乐趣,会有化石发现,会揭示前人知之甚少的生命历史,这种乐趣难以用语言表达。在野外工作时,他们会去到山沟、沙漠等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环境,但正是在融入和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重大的化石发现。
连线周忠和时,饶毅问了一个“不太客气”的问题:“在三位得奖人中,你的行政工作做得最多,你还去野外做科学吗?还是从此就躲在‘闺房’不出去了?”
“我还是很喜欢去野外,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去野外,可能时间稍微短一点。”周忠和回答。
过去三十多年,周忠和在野外采集化石时,常常一连数月都一无所获,这让每一件化石都尤其珍贵。在获奖后的采访中,周忠和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无数次野外考察中,他最难忘的是自己第一次发现鸟化石的那一次。那是1990年,刚刚毕业的他独自在外考察,雇了一个民工,一连在工地挖了两个星期,意外发现了两块保存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这两块化石的发现填补了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史上的空白,也让周忠和从此开始专攻古鸟类研究。
鸟类起源于恐龙
有“中国的诺贝尔奖”之誉的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设立,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等值100万美元,10年来有袁隆平等46位科学家获奖。
在公布获奖名单之后,饶毅对三人的获奖工作作了解读。
鸟类源于恐龙还是鱼类?1868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提出了“鸟类可能起源于恐龙”假说,因缺乏证据,长期有争议。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约翰·奥斯特罗姆重新复活该假说,并提出鸟类源自一种小型虚骨龙类恐龙,让这一假说再次引发科学界关注。
后来,这一假说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正是基于中国科学家季强、徐星、周忠和多年来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季强和陈丕基(已故)分别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上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开启了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
1996年,季强从辽西一位农民手中得到一块特别的恐龙化石,化石中的生物全身覆盖着一层短短的、类似纤维状的结构,是过去全世界发现的恐龙化石里从来没有过的。季强大胆地把这种纤维状结构定义为“原始羽毛”。
“当我第一次看到恐龙化石上有羽毛的时候,那种震撼至今难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恐龙。”季强回忆。
季强告诉记者,随着未来发现的化石越来越多,人类的认知还会发生改变。现在,人们不知道鸟类究竟是由哪种恐龙演变而来的,但以后肯定能搞清楚。他希望在自己退休后,能多做一些科普的工作,把科学发现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
而徐星和周忠和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他们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解剖学研究和功能推测,从形态和功能上建立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链接,为鸟类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系提供了确切证据。他们的系列工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彻底改写了人类对恐龙的认知。
周忠和告诉记者,未来科学大奖将“生命科学奖”颁给古生物学家令他诧异,因为古生物学常常被放在地球科学中,而且是一个比较小众和边缘的学科。不过,由于鸟和恐龙都受到大众喜爱,鸟类起源成为古生物学中较受欢迎的研究,国内外先后有上百人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家能在其中做出较多贡献,和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化石资源有关。
“有很多人给这项工作做了贡献,除了学者,还有很多农民、工人帮我们干粗活,很多重要的化石都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获得的。”周忠和说。
在周忠和与徐星的合作中,徐星负责上半段恐龙的研究,周忠和负责下半段鸟的研究。周忠和告诉记者,在合作过程中,他和徐星从没有过争吵。但在国外读研究生期间,他曾和几位研究古鸟类的权威有过争吵,因为他们不相信鸟类起源于恐龙。出国前,有科学家在Nature发文章说在蒙古发现了一种鸟类的化石,但他认为那个化石不是鸟,是恐龙,他专门写文章去反驳前者的观点。
“后来,跟我吵架的这些人,和我成了朋友。”周忠和说。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