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青岛制造”行 消费韧性强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09 07:44:02

(原标题:“青岛制造”行 消费韧性强)

证券时报记者 黄翔

短期的消费热度靠活动引流,长期的消费活力靠产业支撑。青岛消费市场的韧性,重要基础来自于城市扎实的制造业底盘。青岛之所以能从“网红”城市变成“长红”城市,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产业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末,青岛诞生了以青岛啤酒、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为代表的“五朵金花”,这些工业品牌不仅撑起了城市经济的脊梁,更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青岛制造”的品质认知。如今,“五朵金花”已升级为更庞大的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年产值突破4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承担了全国动车组50%的产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拥有“海葵一号”等全球领先成果。

工业实力直接转化为消费市场的供给能力与创新底气。青岛啤酒从传统酿造厂升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通过数智化改造实现柔性生产,消费者可定制印有专属图案的啤酒,24小时冷链直达全国餐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着4.3万家企业,将用户需求实时反馈至生产端,公司的“场景品牌”战略,让冰箱、洗衣机不再是孤立产品,而是智慧家庭的入口,上半年公司智慧家庭场景解决方案收入持续增长。这种“制造端精准响应消费端”的能力,正是青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的核心支撑。

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消费注入新动能。在虚拟现实领域,歌尔声学、小鸟看看等企业领跑,青岛崂山区集聚起虚拟现实领域的科研力量;在生物医药领域,阿斯利康吸入剂基地、海尔大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中国康湾”加速成型。今年上半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高于规上工业增速,新产业带来的新就业、新收入,转化为新的消费需求。

当前,青岛正构建“10+1”产业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先导产业,以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为新兴产业,以智能家电、高端化工等为优势产业,前瞻布局量子通信、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这种“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模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市场提供长期支撑。

目前,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超80家,境内上市公司超60家,居省内第一、北方城市第三,其中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占比近四成。近年,海尔智家借助资本运作收购国际品牌,完善高端消费产品线,还有众多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持续壮大,为消费市场扩容提供了充沛动力。

从城市文旅的烟火日常,到产业转型的升级之路,消费市场展现活力的背后,青岛不止做了一篇文章。除了玩法丰富、花样出圈之外,政策的细致托举、产业的有效支撑,都是青岛能为其他区域带来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8-09

证券时报

2025-08-09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