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AI的水龙头,对准“社交+游戏”的沃土

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8-08 12:51:24

(原标题:AI的水龙头,对准“社交+游戏”的沃土)

在内容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泛娱乐产业正走向一个全新的增长路径。

近期,赤子城科技发布盈喜预告,2025年上半年社交业务收入预计达28亿—28.6亿元,同比增长35.4%~38.3%,AI被明确列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与此同时,心动公司依托自研游戏与TapTap平台,实现净利润同比激增215%,同时以1400万美元投资聚焦“游戏+社交”的创业公司MiAO。而在“社交+游戏”的赛道上,Yalla Group已经凭借本土化的模式席卷了中东泛娱乐市场。

受利好影响,一周时间内,心动公司市值涨幅超35%,赤子城科技涨幅超10%,Yalla(雅乐科技)涨幅近20%。

种种信息表明,中国泛娱乐企业正在融合社交与游戏,打造下一代出海产品的增长底座。而AI在“高频社交×中、轻度游戏”的数字生活场景中发挥了颠覆式的作用,催生出新的全球化平台机遇。

“社交+游戏”重塑数字生活入口

在短视频与社交应用的反复迭代中,数字娱乐日益碎片化,中国泛娱乐产业的增长引擎正悄然转向。从中报看,“社交+游戏”的深度结合,正成为撬动海外市场、构建平台级生态的新路径。

社交平台借游戏增强粘性,游戏借社交拓展互动,二者共同构成一个新的数字生活场景。数据显示,全球社交游戏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约300亿美元,预计将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至2030年。

近期,几家代表性公司的动向与业绩提供了有力佐证。

赤子城科技发布盈喜预告,其2025年上半年社交业务收入预计达28亿至28.6亿元,同比增长35.4%至38.3%,公司明确将AI技术列为这一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业务模式正从单一社交,向精品游戏、休闲游戏及社交电商等创新领域拓展,推动整体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强劲双增长。

同样增长显著的还有心动公司。依托自研游戏与TapTap社区平台的协同效应,心动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激增215%。其自研游戏《出发吧麦芬》(日服名《GOGO × MALTESE》)凭借独特的“放置+社交”玩法,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并引发关注,印证了社交设计在全球化冷启动中的关键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心动近期以1400万美元投资了聚焦“游戏+社交”的创业公司MiAO,进一步加码这一赛道。

此外,深耕中东市场的Yalla Group,则凭借对当地Majlis文化(注重纯粹聊天聚会)的精准把握,其“社交+游戏”产品组合实现了部分产品付费率超40%的佳绩,展现了强大的本地化适应性与商业化潜力。

图源:点点数据

从产业趋势看,泛娱乐出海的头部企业正在探索一条更具平台化潜力的发展路径:轻度社交游戏正迅速成长为重构社交生态的入口。另一方面,社交关系链也反过来为游戏带来天然的传播与留存动力。

多家公司中报证明,相比依赖单一流量变现的传统模式,“社交+游戏”天然具备构建“流量—互动—付费”商业闭环的能力,用户粘性与转化效率显著提升,为平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融合浪潮的背后,以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助推器角色。

无论是赤子城利用AI优化用户匹配和实时翻译以克服文化障碍,还是心动投资MiAO探索AI在游戏内容生成中的潜力,技术赋能已成为提升这一融合模式效能的关键因素。

这也预示着,“社交+游戏”的下一轮进化,将与AI深度绑定。

AI催化“社交+游戏”的化学反应

当“社交+游戏”的融合成为泛娱乐产业出海的大趋势,人工智能成为平台效能提升与边界拓展的核心引擎。

AI既是辅助产品开发、用户运营的工具,也逐渐深入融入产品逻辑中,成为驱动用户体验升级、运营效率跃升和内容生态繁荣的关键催化剂。

图源:36氪研究院

首先,运营层面看,效率与体验的双重升级,是AI最直观的价值释放。

赤子城科技将AI深度应用于用户画像建模、实时匹配优化、智能内容推荐及跨语言实时翻译。本质上,AI优化了社交关系链的构建与维系成本,夯实了融合生态的用户基础。

其次,在游戏侧,AI的触角正深入开发与运营的核心地带。 据伽马数据《中国游戏产业AIGC发展前景报告》,超六成国内头部游戏公司已布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I能显著降低游戏内容生产与迭代的边际成本。比如,心动公司投资的创业公司MiAO,正聚焦开发一款多人开放世界社交游戏。其创始人吴萌曾提出对AI的长远期待——“一句话生成一个原神”。

这意味着,未来“社交+游戏”产品的丰富度、更新频率和个性化程度,将因AI而获得指数级的提升空间。

更具颠覆性的影响,在于AI对交互体验本身的重构。

传统的社交游戏互动主要发生在用户与用户(PvP)或用户与预设程序(PvE)之间。而AI技术的成熟,正催生高度拟人化、具备情感反馈能力的“智能代理”(AI NPC/伙伴)。

用户将不再仅仅与“真实的人”或“僵化的代码”互动,而是能够与理解语境、产生共情、持续学习的虚拟角色建立更自然、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这极大地拓展了“社交+游戏”的内涵,从人与人的连接,延伸至人与智能体的共生,使虚拟世界的社交体验更加饱满和沉浸。 这种体验升级,是吸引并留住用户,尤其是追求新奇与情感满足的Z世代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AI已从后台的技术支撑,跃升为重塑“社交+游戏”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的“系统级”变量。它既在当下显著提升了融合模式的运行效率,更在根本上为未来打开了全新的交互维度和内容生态。

AI的深度融入,正使“社交+游戏”从一种产品组合,加速进化为一个具备自我更新、持续进化能力的“智能泛娱乐生态”。这无疑为泛娱乐产业全球化创造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出海2.0时代,重估“AI+泛娱乐”平台级机遇

这个财报季,“社交+游戏”融合模式取得了确定性、高增长,中国泛娱乐企业的出海征程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本周,心动公司、赤子城科技、Yalla等泛娱乐出海标志性企业股价大涨,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不仅正扩大在全球泛娱乐市场中的份额,更走向一种具备更高适应性、更强用户粘性与更优商业效率的新模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释放平台价值。

“社交+游戏+AI”的融合生态,相比传统模式,更能穿透文化壁垒,精准适配全球市场多元化的数字生活需求。

相较于《黑神话:悟空》等大型3A游戏所代表的高投入、长周期、强技术门槛的出海路径,“社交+游戏+AI”的组合不依赖极致的画面表现或重度玩法设计,而是以轻量化的内容、高强度的社交互动和AI驱动的个性化体验为核心抓手。

这种模式能更快速地响应本地用户偏好,灵活调整产品形态,如Yalla对中东Majlis文化的适配,高效构建高频使用的“日常数字场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约150亿美元,占全球游戏收入近三成,其中具备社交属性的中轻度游戏贡献显著且增速可观。

更深层次看,这种优势契合了人口与技术变革的浪潮。

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而对于Z世代而言,游戏正在成为新型社交语言。

对他们而言,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再单纯由玩法创新决定,而更依赖于社交关系链的构建与情感连接的维系。这恰恰是“社交+游戏+AI”模式的核心能力所在——通过AI优化连接、创造新互动体验,持续激活社区活力,使产品本身具备了平台化的延展潜力。

另一方面,AI正在从“工具层”走向“系统层”,逐渐成为释放中国泛娱乐产业创意存量的重要引擎。

过去二十年,中国在游戏和内容行业积累了人才、工具链和制作经验,这些沉淀如今正在AI技术的加持下被快速调动和放大,构成出海企业最具长期价值的竞争力。

从内容创意到分发机制,AI正加速释放创作者生态的生产力,推动一系列过往高门槛的内容形态进入规模化增长通道。过去困扰影视作品、轻互动游戏等领域的创作瓶颈,正在被AI的高效生成与分发能力逐步打破。

展望未来,伴随AI成为产业核心基础设施,泛娱乐产业正在形成“大厂修路,中小厂造车”全新格局。

以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角色日益聚焦于提供强大的“技术基座”,包括大模型能力、开发工具链、云计算资源,降低整个行业应用AI的门槛与成本,成为产业创新的“水电煤”供应商。比如,腾讯混元最新发布并开源3D世界模型1.0,显著提升专业建模团队的工作效率,为游戏开发、数字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图源:腾讯混元

而以赤子城科技、心动公司等为代表的泛娱乐出海企业,则积极拥抱技术红利,结合自身对特定市场用户需求、社交机制和游戏设计的深刻洞察,专注于打造下一代“AI原生”的社交游戏产品。

展望未来,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将进一步提升“社交+游戏+AI”的沉浸感,催生更具平台潜力的新形态产品。中国泛娱乐企业有望开启多领域融合、智能化重塑产品的出海新时代。

来源:港股研究社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