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硅料价格回升见顶,仍待传闻“收储方案”落地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06 20:45:40

(原标题:硅料价格回升见顶,仍待传闻“收储方案”落地)

在经历一个月的持续回升后,硅料价格涨不动了。

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本周多晶硅报价稳定在45000元/吨—49000元/吨区间,市场已经开始陆续成交。而在7月2日多晶硅启动上涨前,价格约为30000元/吨—36000元/吨。

多晶硅期货在这一个月中的涨势更猛。7月30日,多晶硅主力合约一度上涨至54705元/吨,随后大幅回落至50000元/吨左右,略高于现货价格。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多晶硅涨价与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的“综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行为,引导企业科学定价、理性定价,有力有效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关。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作出明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选取“内卷式”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领域,针对性开展成本调查,摸清生产经营情况,督促企业自觉规范价格行为。

此前,硅料企业已经长期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硅料头部企业均已披露现金成本和完全成本,其中成本最低的协鑫科技截至今年一季度约为27070元/吨。

上海有色网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多晶硅价格难以继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链传导存在一定压力,下游企业对高价资源的接受能力有限。

史真伟说,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硅料企业大多能实现盈亏平衡,而此前则处于“卖一吨亏一吨”的状态。

在史真伟看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是否回暖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多晶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下游组件的价格传导效果。

近期,行业内传出不同版本的“硅料收储”传闻,均提及将成立相关硅料收储企业,要求所有硅料企业选择成为收储方或被收储方,收储产能规模从数十万吨到百万吨不等。

经济观察报就相关方案咨询了相关硅料企业,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只是小作文,没有官方信息。”

下游难接受硅料涨价

在硅料涨价过程中,最下游的组件环节也曾尝试跟进涨价,却未能如愿。

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8月5日组件报价大约在0.665元/W(瓦特)至0.707元/W(TOPCon组件),较7月1日上涨约0.01元/W。

多位光伏组件经销商反馈,头部组件厂目前都在涨价,但幅度较小,每次调价大概在0.02元/W—0.03元/W。

每瓦特组件大约需要2克硅料,硅料价格每上涨1万元/吨,组件成本就会增加约0.1元/W。目前组件价格的上涨幅度,远低于硅料价格的涨幅。

组件价格难以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率正在下降。

今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该文件明确指出,新能源发电量应全面进入市场,同时设置机制电价机制,保证新能源发电的部分收益。

目前,山东、上海、广东、蒙西等多地已印发136号文的配套细则。

根据8月5日上海发布的细则文件,2025年6月1日(不含)前全容量并网的存量项目,最高按年度电量总规模的100%纳入机制电量,机制电价统一为0.4155元/千瓦时;6月1日(含)后全容量并网的增量项目,单个项目机制电量规模、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形成,按照本市当年度开展竞价后发布的竞价结果公告确定。

按照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策解读,本市户用分布式光伏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原上网电价保持一致,预计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度电收益基本稳定。

受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影响,6月光伏新增装机已出现大幅下滑:当月新增装机14.36GW,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85%。

仍待硅料收储方案落地

尽管价格难以向上突破,硅料产量仍在进一步增加。

由于能源成本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40%至50%,多晶硅产能通常建在电价低廉的西北、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主要使用水电,西北地区则以火电、光伏、风电等为主。

根据中信期货研究数据,西南地区工业硅(多晶硅原料)受水电季节性影响显著:丰水期成本集中在8500元/吨—10000元/吨,枯水期提升至11000元/吨—12000元/吨。

目前,西南水电正值丰水期,水电价格偏低,部分西南地区的多晶硅产能已开始陆续复产。

根据通威股份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通威已经于5月中旬有序推进四川能源科技公司(12万吨产能)复产工作,目前已全面达产达标,综合开工率约50%。公司后期多晶硅生产安排将围绕成本要素、团队稳定性、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科学调配各基地产能,动态调整开工情况,全年仍围绕有序控产的原则运行。

因此,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硅料价格的走势与此前行业龙头提及的硅料收储计划能否顺利落地紧密相关。

根据一份广泛流传的收储计划方案,行业将成立相关硅料收储企业,收储产能约120万至130万吨,目标留存220万吨产能以保证70%左右的开工率,对应市场需求120万吨至140万吨;收购资金来自参与整合企业的资本金及未来销售硅料带来的利润。方案还提及,若收储计划难以实施,业内将通过提高多晶硅能耗标准的方式推动产能出清。

经济观察报就此方案咨询相关公司,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是小作文,没有官方信息。”

不过,针对多晶硅行业的监管措施已陆续释出。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名单涉及41家多晶硅企业,基本覆盖目前所有头部多晶硅企业。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