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

北京农商银行IPO延后,合规处罚暴露短板

来源:商讯社

2025-08-06 17:22:00

(原标题:北京农商银行IPO延后,合规处罚暴露短板)

近几年,银行A股IPO似乎并不多见,特别是万亿级别的农商银行大多已经上市。


 



 


7月21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农商银行”)披露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三十二期)》,本期辅导期间为2025年第二季度,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


 


此次披露距离其2018年首次辅导备案已过去了近7年,但此次工作进展报告却称,本辅导期内,IPO工作计划有所延后。


 


IPO之路


 


官网显示,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法定代表人为关文杰,是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的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凭借着多年的耕耘,在2020年,北京农商银行资产规模成功突破万亿元,正式跻身万亿级农商行行列。


 


截至2024年末,北京农商银行除总行外设有分支机构581家,分布在北京城区以及下辖的各区县,其中1家分行、22家管辖支行、207家非管辖支行以及351家分理处,已发展成为金融服务覆盖北京市所有行政区和乡镇的万亿规模现代商业银行。


 


然而,尽管资产规模日渐庞大,北京农商银行的IPO进程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成为四家资产规模过万亿的农商行中,唯一没有上市的银行。


 


实际上,早在2011年12月,北京农商银行就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成立IPO领导小组,自此正式开启了长达13年的IPO长跑。2012年,北京农商银行提出要将IPO作为主线工作全力推进。直到2018年9月,北京农商银行与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接受上市辅导。


 


2019年,北京农商银行完成了股权确权、资产确权、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等一系列IPO主体工作;2020年,北京农商银行也表示将全力推进IPO战略实施,似乎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但北京农商银行的上市进程并未如预期般快速推进,从2020年到2023年,北京农商银行多次审议通过延长上市方案有效期的议案;2024年5月29日,北京农商银行还在董事会第五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董监事会办公室(IPO办公室)更名为董监事会办公室(战略发展部)并完善相关职能的议案》,更是为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迷雾。


 


非息收益拖累一季报


 


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的战略重心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从2020年年报中“全力推进IPO战略实施”的决心,转变成去年年报中对2025年展望的“锻造战略执行力和数字科技能力‘双一流’的农商银行”,其战略的调整十分明显。


 


在资产规模方面,2025年一季度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3060.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479.89亿元,增幅为3.81%。其中,贷款余额为5306.39亿元,较年初的4944.36亿元增加362.03亿元,增长7.32%。负债总额为12053.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3.16亿元,增幅为4.18%。其中,存款余额为8501.21亿元,较年初增加43.57亿元,增长0.52%。


 


不过,在经营业绩上,2025年一季度却出现了一定波动,北京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71亿元,较上年年同期下降了5.74亿元,同比下降了12.63%;实现净利润23.5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3.27亿元增长0.32亿元,增幅为1.39%。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5年一季度,北京农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78亿元,增幅为2.83%。其中,实现利息收入75.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14亿元,收益缩水10.80%,同比降幅明显;但好在其发生利息支出为47.28亿元,同比下降了9.92亿元,支出减少了17.35%,将其利息净收入拉回正轨。


 


而导致北京农商银行营收下降的“罪魁祸首”主要是非息收益的表现不尽人意。


 


今年一季度,主要是投资收益实现12.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7亿元,降幅为10.4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79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0.53亿元,由正转负,变动额为-5.32亿元;汇兑收益为0.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亿元,降幅为63.64%,拖了其营收总额的后腿。


 


在营收两位数下降的情况下,北京农商银行仍旧实现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成本管控较好,营业支出大幅下降。


 


在2025年一季度,北京农商银行营业支出为11.9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24亿元,降幅为34.23%。其中,税金及附加为0.41亿元,与上年同期几乎持平;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1.58亿元,同比下降了3.23亿元,降幅为21.81%;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在一季度报中并未显示,而上年同期则支出3.00亿元。


 


虽然并未披露信用减值损失的具体情况,但一季度报中提到,北京农商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152.80亿元,较年初下降了1.07亿元;但其拨备覆盖率为336.25%,较上年末增长了13.54个百分点,在风险抵补能力上,北京农商银行的整体表现有所增强。


 


在三大资本充足上,截至2025年一月末,北京农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08%、11.74%和10.65%,分别较年初下降了0.85、0.74和0.68个百分点,尽管均满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监管要求,但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较上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合规化建设存短板


 


股权结构方面,北京农商银行同样存在农商银行普遍存在的股权结构分散的情况。截至2024年末,北京农商银行法人股占比77.35%,自然人股占比22.65%;国有控股企业持股比例合计为56.09%。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为63.70%,但没有任何一名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9996%,并未达到实控的持股比例,而北京农商银行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如此分散的股权让北京农商银行在IPO“股权清晰、控制权稳定”的核心要求面前显得有些不利。


 


且截至2024年末,北京农商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有3家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对外质押,被质押股权占全行股份总数的8.32%。


 


而在公司内部管控方面,今年开年,北京农商银行就曾收到一张高达900万元的大额罚单。


 


公开信息显示,1月10日,北京农商银行因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外包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代收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10项违法违规行为,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共计902.27万元。


 


同时一并被处罚的还有7位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相关负责人;时任银行卡部副总经理的马某被罚款18.5万元;时任银行卡部副总经理董某被罚款7.5万元;时任银行卡部总经理的叶某和银行卡部副总经理徐某均被罚款5万元;时任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的刘某被罚款10万元;时任个人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吴某被罚款7.7万元;时任公司副行长的李某被罚款4.93万元。


 


从其违规行为来看,北京农商银行此次涉及多个环节,数据造假、匿名开户、反洗钱识别率低等问题集中爆发,而高管层的战略决策中也缺乏对业务风险的有效约束,从传统业务到风险管理“全方位失灵”,这似乎对于正处于IPO的北京农商银行而言,带来不利的影响。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