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8-05 20:58:15
(原标题:智元机器人A股朋友圈扩容:上纬新材股价暴涨15倍,蓝思科技交付整机数百台)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8月5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上纬新材(688585.SH)复牌涨停,股价飙至110.48元/股,成为A股年内首只15倍大牛股。
这家公司的暴涨故事,缘于今年7月份一则智元机器人拟入主的消息。在那之后上纬新材股价不断刷出新高,令市场大为咂舌,甚至引发停牌核查。
在具身智能赛道的火热之下,实际上智元机器人正加速对接资本市场,一个由其主导的“上市公司朋友圈”正在快速成型。
成立于2023年2月的智元机器人,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从技术研发、制造布局到商业交付的三步走:2024年初,其制造工厂在上海落地,构建起“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家族;2025年初,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千台规模交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正在通过控股、合资、战略投资、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密集织造一个横跨材料、零部件、制造与下游应用的垂直整合产业生态网。从上游材料端的上纬新材(688585.SH),到整机交付的蓝思科技(300433.SZ),再到商业化落地领域的大丰实业(603081.SH),智元机器人正在串联起一个具身智能朋友圈。
暴涨15倍的“具身智能概念股”
7月以来,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的热情被迅速点燃,而最具代表性的“行情引爆点”,正是材料端的上纬新材。
这轮暴涨的起点发生在7月8日晚间。据当时公告,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通过持股平台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从而实现控股。
利好释放后的7月9日,上纬新材股价率先涨停,随后连续录得多个“20CM”涨停板。到7月28日,其年内涨幅已达1095.81%,成功跻身“10倍股”行列。此后短短三个交易日,这一涨幅再次扩大,截至8月5日收盘,股价高达110.48元/股,年内涨幅达1566.62%,总市值飙升至445.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暴涨之下,上纬新材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该公司8月4日晚公告称,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仍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84亿元,同比增长12.50%,净利润同比下降32.91%,主要系海外美金应收账款造成的汇兑损失等原因。
上纬新材提醒投资者,近期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已严重脱离目前的基本面情况,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而8月5日晚间,上纬新材再次公告称,如未来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可能再次向上交所申请连续停牌核查。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上纬新材是是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树脂材料企业,产品矩阵完善,覆盖风电、环保、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具备广阔的下游应用基础。上纬新材已形成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循环经济材料四大类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具备丰富的应用拓展能力。
随着智元的拟入主,市场高度关注上纬材料能否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尤其是其主打的环保树脂产品,是否具备应用于机器人结构件、外壳、连接部位等核心环节的材料性能与工艺可行性。对此,时代周报记者8月5日致电上纬新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相关信息暂不便透露,具体信息建议关注后续公告及官方微信公众号。
蓝思科技已交付整机数百台
8月4日,蓝思科技披露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合作进展。公司表示,已全面承接智元机器人多个系列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业务,并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消费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提供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蓝思科技还战略投资智元旗下专注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浙江智鼎机器人,布局“AI+机器人”融合创新。
8月5日,蓝思科技工作人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向智元机器人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我们有多个客户,相关进展不便透露,但可以确认的是,智元机器人方面已实现线下交付数百台整机。”该人士进一步透露,在交付中,蓝思科技不仅参与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也承担了整机的组装和下线工作。
事实上,早在2025年初,蓝思科技便与智元机器人联合完成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的交付,助力智元实现全年产能超千台的目标。蓝思科技还通过独家开发的曲面玻璃显示技术、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和轻量化高强度材料,为机器人外壳提供解决方案。据悉,蓝思科技自研的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也已进入量产阶段。
在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过程中,智元机器人正与多家制造企业深度协同。
今年4月,均胜电子(600699.SH)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展开全链条合作,包括智能交互决策系统(“大脑”)、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小脑”)、能源管理模块、传感器套件及高性能材料等关键软硬件技术。
随后在6月30日,智元机器人与均普智能(688306.SH)共同宣布,依托均普智能首条人形机器人量产中试线,正式启动核心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其中,智元G1机器人将实现大批量下线,A2全人形机器人也将进入一定规模的量产阶段。
领益智造(002600.SZ)则是在2023年12月由其子公司东莞领杰与智元机器人联手,双方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市场落地等方面展开合作。2024年6月,双方进一步签署ODM(原始设计制造)合作协议,合作深度持续拓展。
今年4月,领益智造建成面向人形与具身机器人整机装配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的产线,6月又与智元机器人计划设立合资公司,拟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稳步推进国内合作的同时,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机器人产业链的复杂度远超汽车或无人机,行业中很多企业仍不具备大规模制造经验”。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此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为加速落地,智元机器人自研全部关键关节,同时深入合作方产线,提供从工艺规划到供应链导入的全流程支持。
密集试水商业化落地
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多个行业头部企业正加速与智元机器人合作,试图在制造、文旅、医药等多个应用场景中探索商业化落地。
2024年,智元机器人与软通动力(301236.SZ)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通用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迈向通用,服务千行万业。同年12月,双方联合出资设立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天擎”),其中软通动力持股65%、智元持股5%。
今年1月,软通天擎在无锡发布旗下首款交互与教育双足机器人天鹤C1,定位科研教育和交互服务场景。
在文娱与商业场景中,智元机器人亦动作频频。今年3月,智元机器人与大丰实业(603081.SH)达成合作,双方拟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合资公司,大丰实业控股85%、智元持股15%,聚焦人形机器人在文娱、体育、商业等多场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根据协议,大丰将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一个季度内,向其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的意向采购订单,用于产品场景化研发。
合作内容不仅包括硬件定制开发与系统集成,还将联手打造基于语音、视觉、触觉、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模型的具身智能平台,应用于智能导览、沉浸式文化体验、品牌运营等领域。智元机器人提供技术底座与机器人整机方案,大丰实业则开放应用场景与数据资源,推动“AI+机器人+场景”的深度融合。
大丰实业公告称,合作聚焦多模态交互系统研发与智能终端场景化应用,拟通过智能导览与服务、景区/场馆运营优化、文旅演艺创新、沉浸式文化体验、品牌打造与运营等多场景切入,打造“技术+场景”融合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还将具身智能的触角延伸至医药领域。今年2月,智元机器人与东阳光(600673.SH)、北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及灵初智能,共同设立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东智”)。同时计划在光谷新建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推进机器人产品与具身智能模型的研发与量产。
在此基础上,3月29日,智元机器人与东阳光、光谷东智以及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等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围绕人形机器人“从本体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进行协作,打通商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东阳光拥有多个具备自动化改造潜力的实际应用场景,涵盖医药生产、虫草繁育等垂直领域,其在行业运营和数据资源方面的积累,也为具身智能的算法迭代和场景适配提供了基础。
此外,据东阳光披露,合资公司光谷东智在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营收,并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签订采购协议,项目金额上限达7000万元。
时代财经
2025-08-05
时代财经
2025-08-05
时代财经
2025-08-05
时代财经
2025-08-05
时代财经
2025-08-05
时代周报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