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8-05 10:48:21
(原标题:卧安机器人亏损收窄:超六成收入依赖亚马逊,银行借款大幅攀升)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国泰君安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机构。
身处机器人行业,卧安机器人也难逃“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不仅期内持续亏损,同时还深陷流动性危机之中。递表上市可否缓解当下燃眉之急?
1
主营机器人均价两三百,六成多收入依赖亚马逊
卧安机器人为一家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致力于构建以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的零售额计算,卧安机器人是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1.9%。
自成立以来,卧安机器人凭借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领域打造出“Switch Bot”品牌。自推出以来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Switch Bot App的累计注册用户超过310万人。
卧安机器人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产品和其他智能家庭产品与服务。其中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产品包括增强型执行机器人及感知与决策系统。
报告期内,来自销售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产品产生的收入金额分别为2.29亿元、4.16亿元和5.47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3.4%、91.0%和89.7%;来自其他智能家庭产品与服务的收入金额分别为4545.1万元、4093.0万元和6296.4万元,占当期收入的16.6%、9.0%和10.3%。
更具体而言,增强型执行机器人中的灵活型技巧机器人涵盖门锁机器人、窗帘机器人、手指机器人及相关配件。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灵活型技巧机器人的收入分别为1.4亿元、1.98亿元和2.38亿元,当期销量分别为77.14万台、87.76万台和91.85万台。
除了销量及收入,卧安机器人主要产品的售价也被外界所热议。报告期内,门锁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26元、283元和338元,窗帘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49元、296元和279元,手指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15元、124元和126元。
除此之外,感知与决策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平均售价分别为69元、73元和84元,智能摄像头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53元、207元和208元。
不过虽然单价偏低,但卧安机器人整体毛利率却于期内大幅走高,分别为34.3%、50.4%和51.7%,三年时间上涨17.4个百分点。
于往绩记录期,日本、欧洲及北美为卧安机器人的主要市场。报告期内,最大市场日本贡献收入占比61.4%、62.3%及57.7%;欧洲地区占比16.8%、15.0%和21.4%;北美地区占比17.3%、18.3%和15.9%;世界其他地区占比4.5%、4.4%和5.0%。
销售渠道方面,卧安机器人的大部分收益主要来自若干知名电商平台(尤其是Amazon),Amazon为公司最大客户。报告期内,来自Amazon VC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45亿元、1.78亿元和2.19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52.8%、38.9%及35.8%。此外,同一时期,公司通过Amazon SC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980万元、1.2亿元和1.73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9.1%、26.3%及28.4%。
换言之合计有超过六成的收入依赖亚马逊,而一旦亚马逊相关政策有变,像此前如果发生封号等现象的话,或将对公司产生直接影响。
2
亏损收窄,成本支出有所降低
公开信息显示,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市场相对较新,并已显著增长,市场规模由2022年的22亿元增加至2024年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7%。同样,AI具身家庭机器人的渗透率由2022年的1.0%增加至2024年的2.3%,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624亿元,渗透率为14.6%。
凭借所处行业快速增长的优势,卧安机器人的营收规模也实现较快提升。报告期内,卧安机器人实现营收分别为2.75亿元、4.57亿元和6.1亿元,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0%。
尽管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但卧安机器人仍处于亏损之中,并且公司还表示未来能否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卧安机器人产生的年内净利润分别为-8698.3万元、-1637.6万元和-307.4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912.4万元、581.4万元和2608.1万元,净利润率分别为-31.7%、-3.6%和-0.5%,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5.2%、1.3%和4.3%。
卧安机器人将净亏损的原因归因于:为提升核心技术以及丰富产品及服务范围而产生的研发开支;为提高品牌声誉及扩大客户和终端用户群而产生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
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02亿元、1.37亿元和1.72亿元,分别占各期收入的37.2%、29.9%及28.2%;行政开支分别为2100.6万元、2413.9万元和3237.2万元,分别占收入的7.6%、5.3%和5.3%;研发开支分别为6176.1万元、8919.2万元和1.12亿元,分别占收入的22.5%、19.5%和18.4%。
报告期各期,上述三项费用合计占当期收入比重的67.3%、54.7%和51.9%,三年时间下滑了15.4个百分点。但尽管已明显下调了期内各项费用支出比率,但经营支出费用仍占比较高,长期以往无疑会给公司整体的利润水平带来一定压力。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卧安机器人共有583名员工,其中574名位于中国内地,9名员工位于日本。所有员工中,研发、生产、运营及营销、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7.6%、32.0%、24.4%和6.0%。
3
银行借款大幅攀升,账面资金持续下降
除了各项费用投入,卧安机器人还要面对因业务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存货管理及应收账款收回压力。
报告期各期,卧安机器人的存货分别为8360万元、8240万元和1.64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总额的28.4%、27.5%及44.5%;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11.9天、76.8天及82.0天;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4510万元、6210万元和4580万元,贸易应收款项的平均周转天数分别为43.0天、43.0天及32.6天。
此外,卧安机器人采用向银行转让贸易应收款以换取低息贷款的财务操作。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转让的贸易应收款分别为1.19亿元、1.47亿元和8810万元。卧安机器人表示,贸易应收款项保理安排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流动资金产生不利影响。根据银行协议,倘若任何贸易债务人延迟付款最长达120天,公司可能须向银行赔偿利息损失。
同一时期,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2770万元、4430万元和2860万元,贸易应付款项增加主要由于采购量增加;与供应商的付款期限延长所致。各期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60.9天、58.0天和45.2天。
而由于上述财务指标的急剧增高,也给卧安机器人整体的流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报告期各期末,卧安机器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7亿元、2462.1万元和-3127.8万元,2022年公司录得现金流大幅流出,尽管于次年有回暖迹象,但截至2024年末仍处于流出状态。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卧安机器人的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39%、48%和56%,流动比率分别为2.7、2.2和1.8,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0.5、0.6和1.0。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明显增长,而流动比率逐年放缓。
或许是因现金流承压,卧安机器人也将目光瞄准了银行借款。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计息银行贷款分别为4020.7万元、3020.0万元和9125.0万元。
于上述同一期间内,卧安机器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45亿元、1.3亿元和6233.7万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进一步走低,录得5721.2万元。
天眼查显示,2018年9月,卧安机器人完成由清水湾香港创投、朗科投资、启赋资本等在内的天使轮融资。2021年1月,完成由VentechChina、源码资本、清科创投、高瓴创投参与的A轮融资。2022年3月完成由达晨财智、国调创新投资参与的B轮融资。
此次IPO,卧安机器人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扩大销售渠道及地区覆盖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偿还12个月内的部分未偿还银行贷款、一般营运资金及公司用途。
外界也注意到,卧安机器人在2025年5月刚完成6000万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突破40亿元。(港湾财经出品)
机构之家
2025-08-0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0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0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0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0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