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热门产品,限购!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29 13:17:03

(原标题:热门产品,限购!)

【导读】红利资产受追捧,主题基金密集限购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近期,红利、高股息主题基金密集发布“限购令”,涉及多只主动和指数产品。基金公司表示,此举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

业内分析称,防御性需求叠加低利率环境,高股息红利资产依然是备受市场资金关注的避险港湾。因此相关基金获得资金青睐,启动限购以保持稳定运作。

红利基金密集限购

7月29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联接自7月29日起,暂停5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

同日,天弘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暂停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业务。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也宣布,于7月29日至7月31日暂停5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红利基金近期密集限购,或是由于资金的踊跃申购。从最新披露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上半年整体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内生动能有所分化。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在这一背景下,高股息红利资产依然是备受市场资金关注的避险港湾。

从股债利差的视角来看,近期债市波动,接近4%的利差使得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进一步走高,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吸引力凸显。因此,防御性需求叠加低利率环境,凸显红利资产“安全垫”属性,资金密集涌入红利基金。管理人启动限购,旨在防范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避免基金经理面临资产配置压力,维持投资组合稳定性。

“不过,有一些基金限购是为了分红。”上述业内人士称,限购公告发出后,部分红利联接基金紧接着发出了分红公告。

红利资产配置价值仍存

多重利好之下,市场多数观点认为红利资产配置价值仍存。

业内表示,新“国九条”等政策持续鼓励和强化上市公司分红要求,为红利资产提供了较强政策支撑。后续,高质量分红有望成为市场新生态,红利吸引力有望“水涨船高”。

此外,今年以来,“聪明资金”一路“买买买”,截至6月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7000亿港元,银行、能源等红利资产为配置重点,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价值。

东方红资产管理表示,从截至2025年6月30日主要指数的股息率来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达到7.96%,高于中证红利指数5.57%的股息率水平,更显著高于恒生指数(HSI)、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全指的股息率水平。在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65%左右的情况下,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比较优势愈发凸显。

在美联储降息大势所趋、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背景下,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市场,港股红利投资前景可期。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基金经理周龙认为,过去两年红利资产估值整体修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虽降低了其纯避险需求,但恰恰证明了其价值规律的有效性。红利不仅是一种选股标准,更可内化为一种投资思维——以守为攻,在防御中寻找进攻机会,在复杂中保持简洁,于市场波动中维持自洽。投资者应将其融入自身框架,而非单纯以股息率高低评判。

招商基金提醒道,投资者需注意的是,不同红利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可能存在显著差异。2022—2024年市场下行期间,央国企红利指数表现突出;而在市场反弹阶段,红利质量指数往往更具弹性。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进行多元化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指数。

编辑:江右

校对:乔伊

制作:鹿米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