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德适生物港股IPO:自研跨模态基座模型,打造全新医学影像A1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7-28 21:34:55

(原标题:德适生物港股IPO:自研跨模态基座模型,打造全新医学影像A1)

说起影像诊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影像犹如临床医师的“眼睛”,而通过影像完成病情判读相当于“大脑”思考过程。而练就“慧眼”和“智脑”并不容易:医生不仅要掌握影像诊断、人体解剖等医学知识,更需通过经年累月的阅片实践。随着AI技术的融入,医学影像诊断的效率和精准性正得以显著提升,尤其在批量筛查和复杂病例中优势明显。

正在冲刺港股IPO的“杭州AI十八罗汉”之一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适生物”)正是专注医学影像AI大模型研发的创新引领者,其自主研发的通用型医学影像大模型——iMedImage正将AI赋能医学诊断推向新的台阶。2025年6月29日,德适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通过18A章节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6月最新一轮增资后,公司投后估值达25.6亿元。

1、iMedImage基座模型:千亿级医学影像市场中的底层多模态、多任务、多场景通用模型

影像诊断占临床诊断信息约70%,2021年至2023年,医学影像数据增长了120%,但我国医学影像科医生仅增加了10%,由此可见,医生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繁重的工作负荷及难以避免的误诊率,可能严重影响影像报告的质量,甚至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判断。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医学影像的临床误诊率高达21%。

由此,医学影像AI现已成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且市场广大。但众所周知,医学影像AI领域长期受困于三大行业痛点:高开发门槛、长周期投入与低效产出。具体表现为单一病种模型开发通常需耗费上千万元资金、数十万张标注影像数据,研发周期长达3-5年,且存在设备兼容性差、临床场景适应性弱等局限,严重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

正因如此,德适生物自主研发的iMedImage跨模态医学影像基座模型为医学影像设备企业提供了一条高效智能化升级路径,使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源构建AI研发体系,即可快速实现设备诊断智能化转型,带来三大核心优势:

(1)开发周期从行业平均3-5年压缩至60天内完成;

(2)AI研发投入减少90%以上,投资回报率显著提升;

(3)从基础影像采集扩展到肿瘤微环境分析、病理分型预测等高级诊断功能。

据了解,基于千亿级参数架构,iMedImage仅需200例影像数据与短至数天训练周期,即可完成专科模型构建,资料依赖度远低于传统开发模式,研发成本降低逾九成。这一技术特性使得中小型设备厂商、甚至临床医院亦可轻松切入AI赛道。以染色体分析为例,基于此技术开发的智能染色体核型诊断系统,将行业平均约50%的准确率提升至99.45%。同时,凭借其多模态兼容性与对主流伺服器的良好适配性,iMedImage正成为全球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升级的核心引擎。

依托于iMedImage医学影像基座模型,德适提供“基座模型-智能医疗器械-大模型服务”全流程端到端AI医学影像解决方案组合,包括六款基于iMedImage的AI+分析系统、三台AI+智能医疗器械、四款代表性试剂耗材以及两类大模型服务。

公司在2024年已占据中国染色体核型分析市场30.6%的份额,位列市场第一,显示出其在特定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影响力,作为中国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AI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的企业,领先多数市场竞争对手四至五年。而根据招股书披露,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行业此前长期被国外知名光学影像巨头卡尔蔡司(与MetaSystems公司合作)、徕卡(Leica)合计占据95%的市场份额。

在该细分市场,德适生物乘势崛起,前景广阔。沙利文调研数据显示,凭借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卓越创新能力,其全球首创的第三代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建立了全球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新范式,并获得了国际首台(套)装备认证。其快速的销售增长得益于其引领的行业代际设备更换,和市场客户总数的持续增长。

同时,基于iMedImage基座模型,德适已实现了自研系统产品的快速拓展,在染色体应用之外,已经构建了覆盖血液细胞分析、组织病理分析、产科超声分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其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团队支持。据悉,公司创始人宋宁博士是一名“80后”,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复合背景,在医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AI及临床医学交叉领域享有国际声誉,获中南大学生物工程学士学位和医学遗传学硕士学位、日本长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一度在日本长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执教。此外,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均由在临床生殖健康、医学影像AI、智能医疗器械及多学科创新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

在专业领域成果颇丰,也使得公司备受资本关注。公司先后获得多轮投资,投资者包括杭州紫洲、和途六号、滨海远翼、宁波嘉缘、国中投资、嘉兴惟馨、余杭经开、华睿睿银、红石梁集团等。

2、iMed MaaS:“零代码”医学影像训推平台,医学AI生态系统的“操作系统”

AI影像技术应用风口已至,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AI将渗透至30%的医疗诊断场景,其中医学影像将是核心突破口。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以基座模型驱动的医学影像市场(包括MaaS(模型即服务)及集成一体化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学影像基座模型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7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519亿元,2030年至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8.5%。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学影像MaaS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40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143亿元,2030年至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1%。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学影像一体化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3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377亿元,2030年至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3.6%。这些增长是由AI驱动的成像技术进步、基座模型的日益普及以及医疗保健领域对高效诊断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所推动的。

这些都为德适生物产品应用提供了扩张的土壤。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成功将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商业化,打造了iMed MaaS医学AI平台。iMed MaaS平台是基于iMedImageTM医学影像基座模型独立开发的云端AI服务平台。该平台旨在为医疗机构、学术科研机构及区域医疗系统提供“即用即取、按需服务”的智能影像AI能力。

iMed MaaS集成多领域预训练模型,提供模块化功能接口,并采用无代码操作环境,显著降低医疗AI的采用门槛。即使是缺乏专业AI开发资源的基层医院,也能高效部署针对其特定临床工作流程定制的影像AI工具。该平台使医疗服务提供者能构建经济实惠、可扩展且易于管理的AI驱动的医学影像生态系统。

截至2025年6月,公司产品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400多家医疗保健中心及医疗机构,包括三甲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及保健中心。通过"基座大模型-专科系统-产业生态"三级架构,公司与腾讯共建"云+端+生态"系统,与云尖共同落地"存算训推"服务器产线,并与新华三集团、迈瑞医疗建立多层次渠道合作。

产品核心性能对于商业落地功不可没。通过基座大模型iMedImage,行业准确度标杆由原先的约50%提升至99.45%,临床报告的出具时间也从近30天缩短至仅需4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跨模态预训练架构,使单一统一模型能支持19种医学影像模态(如染色体、CT、MRI、超声及病理),并覆盖超过90%的临床医学影像场景,包括生殖健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放射卫生。

随着产品市场开拓显效,德适生物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023年和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5284.4万元、7035.2万元。2024年9月,公司推出iMed MaaS云平台解决了基层医院AI应用落地难题,支持本地私有化部署,助力医疗机构数据合规与智能升级“双达标”,在上线后短短数月即贡献收入1954万元。得益于模型云服务的新业务放量,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3.1%,云平台服务贡献了27.8%的营收,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过去两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均超65%,显示出强大的技术溢价及市场接受度。高毛利的模型服务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在医疗器械行业位居前列。公司净亏损大幅收窄——2024年净亏损约4337.5万元,相比2023年的净亏损5611.6万元收窄近23%,净亏损率由-106%改善至-61.6%,亏损收窄近一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潜力。

随着业务规模扩张,德适生物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发展与管理效率的同步提升。公司员工数量从2023年的206人降至2024年的145人,人均产出接近翻倍。

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较2023年同比收入增长超过35%,高速成长势头延续且明显领先于同行,成为该细分领域“国产超越”的典型代表。此外,通过天眼查及公开市场招标数据可以看到德适生物2025年上半年智能医学装备系统的中标数量及金额较2024年同期出现3位数大幅增长,其2025年业绩值得期待。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根据招股书内容,公司未来将加速核心智能化产品研发与商业化,重点推进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同时持续迭代iMedImage模型,推动AI技术与算力升级,通过拓展智能医疗器械临床应用与提供AI模型服务实现双引擎增长。

3、德适构建全模态医疗AI基础设施,空间巨大

今年6月29日,仅仅成立9年的德适生物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的研发及商业化、iMedImage多模态医学影像大模型的进一步迭代开发、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业务、寻求医疗价值链中的上下游参与者的战略收购及投资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加快实现从“AI工具提供商”向“全模态医疗AI基础设施架构师”的战略转型。

创新研发始终是公司的增长引擎。德适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于2025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认证,是近年罕见的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软件通过案例,标志着该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市场潜力得到了官方认可。事实上,德适生物不仅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拥有6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获得广泛认可。其中,德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核心产品已经获得中国NMPA注册证、欧盟CE认证、美国FDA注册证合计27个,荣获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系列荣誉,入选国家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挂帅榜单。

正如公司战略规划所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投资机会,推动全球扩张”。德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宁博士曾公开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生态共建,让每一家设备厂商、临床医院都能共享AI红利。iMedImage不仅是一项技术产品,更是中国智慧医疗走向全球、服务人类健康的通用语言。"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