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07-27 22:41:16
(原标题:十大券商一周策略|赚钱效应累积,水牛特征浮现!仍有“低位资产”值得挖掘)
市场近期已经演绎出比较典型的水牛特征。最初观察到的是比较广泛和普遍的机构资金净流入,随着市场赚钱效应开始积累,散户的流入也在加速,并且行情热度升温、“反内卷”叙事逻辑加强,一些保守型资金可能也在被动调仓。历史复盘显示,2010年以来,基本面和流动性背离的水牛,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4个月,本轮水牛行情能否演化为持续时间更久的全面牛市需要观察后续基本面(即使是结构性的)好转情况。
本轮“反内卷”行情中,简单复制2021年博弈上游涨价的持续性可能有限,但市场还存在一些估值尚处低位且关注度不高的周期制造类品种。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给多个细分领域带来催化,同时随着科创板“1+6”政策、金融支持科创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自今年4月以来明显滞涨的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突破3600点后,当前策略应对思路建议增配恒科、增配科创,同时行业层面继续围绕有色、通信、创新药、军工、游戏轮动。
全球流动性宽松意味着大量资金有增配诉求,外溢至中国尤其是离岸市场中国香港。经历了年初至今的估值修复后,港股市场估值变动并未偏离全球流动性可支持的水平。在预期变化下,本周风险情绪改善贡献绝大部分涨幅,往后依然看好港股市场机会,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具体细分板块上,建议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1.互联网方向,如电商、本地生活等细分板块景气有筑底态势,估值较为合理;游戏景气度较高,估值或具有一定性价比;2.煤炭、水泥及周期品景气度或因“反内卷”提速而加速筑底;3.社会服务、纺织服装、航空机场等正处于估值不高+高景气的阶段;4.港股新消费景气度仍高,但需关注在估值相对高位下的三季度解禁压力。强调关注港股科技板块,其正处于景气修复+估值低位交集,也是内外资的共识,且大多为大市值头部公司,更适合机构投资者“高切低”布局。
今年A股三轮行情增量资金结构不同:一季度科技股行情,融资资金、散户是主力;4月触底震荡,私募基金、外资逆势主导;近两周外资ETF净流入扩大,表明外资可能有流入。往后去看,弱美元环境叠加国内政策积极发力改善市场预期,若PPI能够回升进一步带动盈利预期改善,将坚定外资回流信心。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积累,主动公募基金赎回情况有望在下半年改善甚至可能转为小幅净申购。近期国内外AI算力动态及趋势方面,整体来看,随着政策加码与产品落地提速,AI产业下半年有望进入“算力驱动”阶段,国内芯片与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起行情。自主可控、垂直整合趋势强化,重点方向包括算力硬件、本土大模型生态和产业级应用平台的系统协同发展。
本轮上涨背后的核心驱动是对企业ROE见底回升的乐观预期,而不仅是围绕政策主题的炒作,因此伴随盈利回升的兑现,市场将持续修复的趋势。市场整体接近前高,但当前估值扩张相对于基本面修复的“超跑”程度不高,且个股和行业间存在相当的分化,仍有“低位资产”值得挖掘。
国内政策仍在延续年初时的政策思路兑现:即促进出清的同时托底需求,经济下行的风险不高,海外的关税缓和预期与投资周期开启将带来ROE向上修复的驱动力。资产配置推荐同时受益于海外实物资产需求上升、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的上游资源品、资本品、中间品;保险的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的见底,建议关注非银金融;国内政策主线围绕“民生”,盈利能力稳定且受益于量增的红利型消费可作为银行“平替”;海外政策除制造业回流外围绕“AI产业竞争”,算力与基础设施值得关注。
市场共识依然集中在“低估值周期修复”与“科技成长产业趋势”两条主线,行业轮动强度继续收敛,但轮动和扩散正在演绎。周期行情内部正在向煤炭、建筑等低位行业扩散,AI内部也由北美算力轮动至国产算力和中下游软件应用。虽然近期经历了一轮主线的聚焦,但当前多数板块拥挤度仍处于合理位置,内部尚有细分方向可以挖掘。
其中,资源品“反内卷”已上升至主线高度,三维度把握长期配置逻辑;军工前期较高的拥挤度已在消化,高胜率窗口下有望继续反映阅兵催化+“五年计划”、全球军贸市场打开长逻辑;AI领域重视向国产算力和中下游应用的扩散机会。
维持“反银行-微盘杠铃超额”与“三季度胜负手是创业板指+科技科创”的结构观点。外部弱美元资金回流非美资产+内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共同推动股市流动性宽松,对应当前公募、两融、保险、外资等出现共振增量资金涌入,这在过去几年极为罕见。当前量能较此前中枢放大50%,暗示基于流动性步入牛市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眼下依然重在结构,找对方向是最重要的。除科技科创+创业板指外,反杠铃超额也意味着以各细分行业龙头为代表的A500指数也具备超额空间。
大盘后续向上的空间,取决于下周中美瑞典关税会谈、8月1日美国关税大限日、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否构成全球政治博弈的缓和与经济力量的回摆,这也将构成反杠铃超额除流动性推动牛市外更加持续的解释。
近期市场持续走强,牛市氛围正在形成,但投资者对牛市的级别还有较大的分歧。历史经验表明,小牛市看盈利,大牛市盈利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宏观流动性(利率)和股市牛市级别关系较弱;政策和股市资金催化下往往较易产生较大牛市。股市在政策和微观流动性(股市层面的流动性)的共振下,往往较易产生较大的牛市。历史上股权融资规模低于上市公司分红后,牛市级别都较大。历史上推出较高级别的指导股市发展的政策,往往容易驱动较大级别的牛市。
当前红利资产的核心叙事逻辑正面临挑战,资金逻辑亦出现明显裂痕:永续分红叙事隐含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低位运行的假设,随着经济预期改善出现动摇,交易型资金也会卖出红利板块,银行补跌就是这一趋势的直观印证。这背后是“反内卷+大基建”政策组合点燃了市场乐观预期。展望后续,随着“反内卷”政策深化、重大基建项目落地开工,供需格局将持续优化,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支撑指数中枢上移。
从节奏来看,预计市场将呈现“顺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特征。顺周期领域可关注与大基建强相关的板块,与“反内卷”政策形成共振,在经济预期修复中具备明确的业绩弹性。科技成长方向,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军工、创新药仍是中长期主线。主题投资可关注脑机接口、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3D打印等领域。
赛点2.0第三阶段攻坚战,市场破新高后,踏空资金加速进场,交易驱动下,市场短期走向过热,波动率将放大,注意稳扎稳打。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可以把投资主线降维为三个方向:1.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2.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3.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有强势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的进展,而AI产业趋势的进展又取决于AI应用端和消费端的突破。在当前消费板块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的情况下,以宏观叙事而对消费过分悲观反而是一种风险,重视恒生互联网。
市场突破后,虽然分歧仍然存在,但对于指数的长期突破维持乐观判断,形态类似“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短期指数临近关键点位,市场博弈加剧,警惕短期回调的风险。市场对突破存在两大疑惑,“基本面尚未触底”和“反内卷”财政支撑不强。在宏观预期未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汇金是本轮突破的核心力量,也是市场最重要的底气之一,持续性的长期资金投入稳定及抬升市场中枢。建议以“牛市思维”操作,但最好以“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的心态进行交易,在交易和配置层面不建议盲目追高,应坚守自我。风格上看好成长板块,在市场风险偏好高位,成长更易跑出超额。
责编:战术恒
校对:李凌锋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券商中国
2025-07-27
券商中国
2025-07-27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