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7-25 10:13:06
(原标题:当石油遇上电动汽车,不要做最后一个离开舞厅的人!)
为什么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石油行业“稳如泰山”,而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视而不见?
对于那些不相信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石油行业依然生机勃勃,全球仍然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开采石油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们这个媒体和错误信息高度分裂的世界,人们很容易忘记的一件事是,许多人所依据的信息与你我完全不同,有时这意味着他们与现实极其脱节。重大转变往往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以一种我们都还没准备好的姿态出现。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但又高度分化的时代,最可怕的不是没有信息,而是每个人看到的“现实”都不一样。
你想想,如果你天天看的都是:
“某某石油公司又发现大油田了”!
“全球石油产量再创新高”!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销量下滑”!
你会怎么想?当然会觉得石油行业依然生机勃勃,新能源汽车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炒作概念。
但如果你看到的是另一组数据: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同比增长约25%,首次占全球汽车市场20%以上。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占新车总销量超过四分之一。
中国市场继续领跑,2024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100万辆,占国内新车销量近五成。
这时候,你还会觉得新能源汽车只是“小打小闹”吗?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可怕之处——它让人在舒适区里“温水煮青蛙”,直到危机真正来临才幡然醒悟。
让猫叔来给大家看几个震撼的数字:
2025年6月,中国汽车销量的53%为插电式汽车(32%为纯电动汽车)。
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传统燃油车已经开始沦为“少数派”!
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速。根据保守预测:
2025年:插电式汽车占比60%(纯电动35%)
2026年:插电式汽车占比70%(纯电动45%)
2027年:插电式汽车占比80%(纯电动55%)
2028年:插电式汽车占比90%(纯电动65%)
看到了吗?到2028年,燃油车在中国可能只剩下10%的市场份额!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只是特例,其他国家不会这样。”
但别忘了,中国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8.5%,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球每卖出4辆车,就有超过1辆是在中国卖的!
更重要的是,欧洲紧随其后,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的电动化速度也在加快。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嘴最近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以及反内卷。
很多人看到新能源汽车打价格战,就觉得这个行业可能“不行了”。
但猫叔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真正“不行”的是燃油车!
一组数据显示——
新能源汽车平均折扣:10%
燃油车平均折扣:23%
23%的折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厂商宁愿亏本甩卖,也要把这些“库存”清掉!
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普及时,诺基亚的功能机再怎么降价也卖不动一样。记住,当技术发生代际跨越时,价格已经不是决定因素了。
如果说燃油车的23%折扣,那是“绝望式甩卖”,而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是“成长式优化”。
价格战(内卷)虽然看起来激烈,但实际上能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最终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内卷,不利于生态构建。而基于此逻辑的反内卷,也不是坏事,能从政策面上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高质量发展路径。
7月16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紧接着,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这意味着什么?
1、政府不会让新能源汽车“卷死”自己。过度价格战的会吞噬优势带来危害,必须出手规范竞争秩序。
2、“反内卷”本质上是利好。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要依靠价值创造,需要汽车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多维度发力。
3、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对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想想看,当政府出手规范竞争,那些靠“低价倾销”混饭吃的企业就没活路了,而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反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不就是优胜劣汰的市场净化过程吗?
新能源汽车大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能源利用的主动路径选择。
不是说化石燃料就一无是处了,化石燃料依旧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只是说,在汽车的电气化趋势下,石油,大概率会受到冲击。
现在石油行业确实还在“稳步发展”,油价也没有崩盘,这给很多投资者造成了错觉:“你看,新能源汽车折腾了这么久,石油不还是好好的吗?”
但猫叔要提醒大家几个关键点——
即使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经很高,但存量汽车的替换需要时间。
就像挪威,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100%,但要让汽车保有量达到50%以上,还需要好几年。
这个“时间差”给了石油行业最后的缓冲期。
今年4月,汽油消费量同比减少4.7%,这是我国2023年3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同比下降。
虽然只是一个月的数据,但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信号。
对于石油行业的投资者来说,现在面临的不是“周期性调整”,而是“结构性衰退”的可能性。
当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占据90%份额时,会发生什么? 当其他主要市场也跟进这个趋势时,会发生什么? 当石油需求出现结构性下降,而且看不到救星时,会发生什么?
记住,不要做最后一个离开舞厅的人。
虽然石油行业现在还有盈利,但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买的相关石油股票,5年后还值得持有吗?
2、当全球石油需求见顶回落时,这些公司的估值逻辑还成立吗?
3、你是在投资,还是在赌博?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者,也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追高。
新能源汽车确实是未来趋势,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相关股票都值得买。我们需要要关注——
1、技术护城河:有真正技术优势的公司!
2、成本控制能力:能在价格战中存活的公司!
3、产业链地位:占据关键环节的公司!
让我们以长安汽车为例,看看如何用这三个维度来分析。
技术护城河方面,长安汽车已掌握智能低碳核心技术600余项,行人自动紧急制动、远程智能泊车等26项技术应用实现行业先发;2022年搭载国产化芯片3882万颗,占行业搭载总量的30%。技术实力确实不俗,但问题是这些技术能否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
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这里就要打个问号了。2024年深蓝汽车净亏损15.72亿元,阿维塔净亏损高达40.18亿元。尽管长安汽车2024年新能源销量达73.5万辆,同比增长52.8%,但归母净利润却下降35.37%至73.21亿元。
这说明什么?增收不增利,成本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产业链地位方面,长安汽车确实有一定优势。2024年销量268.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持续提升。但在新能源领域,面对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头部玩家,长安的地位还不够稳固。
长安汽车是个“有潜力但还需要时间”的标的。而猫叔最喜欢的就是基于正确的方向,用时间来托底的标的。所以,猫叔果断二进宫长安汽车,并逐步重仓。
长安汽车的优势——
1、传统车企转型,有制造和渠道基础。
2、技术储备相对丰富。
3、政策支持力度大(新央企,新长安)。
长安汽车的劣势——
1、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堪忧。
2、品牌矩阵复杂,资源分散(长安、深蓝、阿维塔、启源),至今没有一款能打的明星车型,但这也是一种潜力,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3、在激烈竞争中还未建立明显护城河。
如果你看好传统车企转型,长安汽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其新能源业务发生质变。短期内,长安汽车更像是一个“转型概念股”,而非“盈利成长股”。
我们是散户投资者,天生也好,后天也好,都不具备强大的资金、信息等优势,所以,我们更要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不要忽视投资纪律。
能源转型是确定性趋势,但具体到每个公司、每个时点,还是要做好研究。
记住猫叔常说的话:“看对方向不代表能赚到钱,时机和标的同样重要。只有方向对了,时间才会为你托底!”
历史上很多重大变革都是这样,在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变化就已经在悄悄发生了。
就像当年那些耳熟能详的超级行业巨头——
比如,胶卷巨头柯达,在数码相机普及前还觉得自己“不可替代”,最后一命呜呼。
比如,手机霸主诺基亚,在iPhone发布时还认为“触屏手机只是玩具”,最后自己被玩没了。
比如,出租车行业,在滴滴出现前还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被颠覆”。
今天的能源转型,可能也是这样一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源变革。
当你还在纠结石油股票是买还是卖的时候,变革的洪流可能已经滚滚而来。
投资的本质,就是对未来的下注。
而猫叔相信,那些能够提前看清趋势、顺应变革的投资者,才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获得真正的回报。
不管你是石油行业的“既得利益者”,还是新能源赛道的“新进玩家”,都要记住一点:市场不会因为你的情怀而改变方向,只有适应变化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趋势是朋友,但时机更重要,时间只会为对的趋势托底。
关注猫叔,一起在变革中寻找机会。$长安汽车(SZ000625)$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雪球
2025-07-26
雪球
2025-07-26
雪球
2025-07-26
雪球
2025-07-26
雪球
2025-07-25
雪球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