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07-22 11:57:57
(原标题:山姆事件背后:中国供应链正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进阶)
近日,山姆会员店陷入选品争议。因密集下架多款高回购率、高性价比商品,同时上架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等多款大众品牌产品,引发了山姆会员对其“选品降级”的集中质疑。然而,所谓的大众品牌入驻,是否真的代表了“山姆品质”崩盘?事实上这其中存在着外界对会员制商超定制供应链逻辑的认知差异。山姆定制供应链的底层逻辑是以会员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价值创造,这一逻辑从根本上决定了其选品标准绝非简单的“品牌高低”评判,而是对供应链协同能力的综合考量。那么,回归争议背后,大众品牌进驻山姆的可能性从来不是零,而是大众品牌在实现升级迭代后的自然结果。
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武器
一直以来,山姆建立了一套严苛的供应商准入体系,要求所有商品必须通过全球优质产地的直采认证。例如,牛肉仅选用谷饲150天以上的特定部位,且全程冷链可溯源;榴莲则来自马来西亚农业部认证的“树龄25年以上”果园,出肉率需达40%以上。这种近乎偏执的品控,推动其自有品牌Member’s Mark的复购率高达92%。
这只是山姆的其中一面,山姆的另一面则不满足于常规的采购与销售,还深入供应链,基于会员洞察、自身经验与品牌合作定制开发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山姆不仅引入商品,山姆这套选品机制的核心是满足会员需求。秉持“会员第一”经营理念的山姆,十分注重把握会员需求与趋势,甚至要求自己领先会员需求半步。
相应地,山姆的高门槛也转化为对品牌的高要求,品牌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具备爆款潜质,还需拥有稳定的供应链,提供足够优惠的价格并持续开发新产品。
以卫龙入驻为例,其为山姆定制的高纤牛肝菌魔芋,在原料配比、规格设计等方面均针对山姆会员的消费场景优化。这类定制并非简单换包装,而是基于山姆对会员健康诉求、食用场景的大数据分析,倒逼供应商进行生产体系升级。能完成这类定制的企业,必须具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实力与柔性生产能力,这恰恰是山姆选品标准的隐性体现。
与之类似,胖东来在选品时也注重差异化。其引入的十月稻田五常大米,在大米品类中以优质产地和独特口感著称,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主食的需求;“九鼎铸匠”铁锅凭借材料厚实、价格公道的特点,在厨具领域脱颖而出,与市场上其他靠流量营销的同类产品形成区分,这同样是胖东来通过特色选品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有力证明。
“价值共创”而非“贴牌依附”
山姆定制供应链的深层诉求,是培育能共同成长的供应链伙伴,而非寻找单纯的贴牌生产商。这意味着入驻品牌需保持自身调性与创新能力,与山姆形成“价值互补”。
从卫龙的研发水平和品质管控能力来看,该品牌凭借辣条、魔芋爽等明星产品的持续迭代,稳坐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份额头把交椅,也不断在定义食品产业的工业化路径。日前,卫龙第七代魔芋爽生产线首次对外披露,据介绍该产线通过颠覆性设计,将魔芋爽生产的四大核心工序浓缩于双层立体空间中,较第六代产线占地面积缩减一半,却实现产能翻倍与效率跃升80%。
此外,卫龙还设有“上海-漯河双研发中心”,不仅聚焦风味创新,也联合院士团队开展产业标准化研究,将传统工艺中的“经验依赖”转化为可标准化的技术参数,使每一款新品都能在风味独特性与工业化可行性间找到平衡点。
数据显示,卫龙与山姆定制的高纤牛肝菌魔芋上市十天即进入休闲零食类目TOP10,这说明市场认可的是“山姆标准 + 品牌特色”的组合,而非单纯的“大牌光环”。同时,卫龙在合作中保留品牌独立性,通过山姆渠道触达中高端家庭消费场景,再将山姆的会员反馈反哺产品研发,这种双向赋能正是健康供应链关系的体现。
再看胖东来引入协和维E乳也是类似的逻辑,该产品源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南京的皮肤病研究所联合研发,在功效护肤领域口碑扎实。胖东来没有因该品牌遭受“假协和”谣言侵扰而拒绝,反而凭借自身严格的产品准入和审核体系让其得以平反,体现了胖东来与品牌相互成就,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丹尼斯等超市在引入一些区域特色品牌时,也注重与品牌携手挖掘产品潜力,拓展市场,并非将品牌当作贴牌工具。
传递国牌“品质共识”
此次山姆争议背后,是消费者对“定制”与“品质”关系的认知升级。山姆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定制供应链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通过更精密的需求匹配、更严格的过程管控,让每个环节都成为品质的背书者。当卫龙这样的民族品牌能在国际商超体系中保持独立身份并实现价值输出时,其所展现的不仅是企业实力,更是中国供应链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的进阶。
这种进阶,或许才是山姆定制供应链留给行业的深层启示:品牌无高低,能在供应链中持续创造独特价值的,就是好伙伴。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