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近1800只基金南下抢筹扫货银行和创新药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7-22 03:19:58

(原标题:近1800只基金南下抢筹扫货银行和创新药)

证券时报记者裴利瑞

今年以来,港股强势反攻,公募基金南下抢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显示,全市场有近1800只基金在二季度提高了港股仓位,部分基金的增持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以创新药为代表的高成长方向,和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方向,成为基金加仓港股的两大“心头好”。

近1800只基金

提高港股仓位

从基金二季报来看,可投资港股的港股通基金、QDII基金普遍提高了港股仓位。

比如,格林港股通臻选A的调仓颇具代表性,该基金在一季度末的港股仓位仅有37%。但最新的二季报显示,其港股仓位大幅提升至94.87%,相比一季度提高了近60个百分点,其中前十大重仓股已经全部为港股,合计仓位87.12%。

鹏华沪深港互联网也在二季度加大了对港股的配置,相关仓位从一季度末的22.87%提升至二季度末的77.85%。二季报显示,该基金在一季度仅重仓了3只港股,但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均是港股,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金蝶国际、中芯国际和快手。

诺德兴新趋势A加仓港股同样十分明显,一季报的前十大重仓全部为A股,但二季报的前十大重仓中已经出现了美图公司、快手、高伟电子等4只港股,港股仓位从2.41%提升至44.45%。诺德兴新趋势的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表示,今年以来,港股科技股表现相对亮眼,二季度重点配置了部分港股新科技公司,尤其增配了港股市场独特的优质科技资产。

整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有近1800只基金提高了港股仓位,其中近300只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力度提升了超10个百分点。

重点增配创新药和银行股

具体到增配方向上,创新药和银行是基金加仓港股的两大主要行业,体现出高成长和高股息的杠铃配置策略。

Wind数据显示,沪港深基金对港股医疗保健板块的配置权重从一季度末的0.54%提升到0.88%,对港股金融板块的配置权重从0.5%提升到0.67%。其中,石药集团是基金在二季度加仓股数最多的港股,全市场有101只基金进行了增持,其中包含梁福睿的长城医药精选、张金涛的嘉实港股优势、万建军的华安研究智选等多只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等港股创新药也获得了基金大力增持。比如,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加仓了三生制药,郑澄然管理的广发成长新动能加仓了中国生物制药,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加仓了信达生物。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公募基金对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三只个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比已经超过10%。

金融板块上,港股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只高股息银行股获得了基金大举加仓。比如,全市场有108只基金加仓了港股的建设银行,其中有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汪孟海管理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郭斐管理的交银创新领航。此外还有91只基金加仓了港股工商银行,47只基金加仓了港股农业银行。

南下资金

推动港股估值回升

对于基金增配港股、南下抢筹的趋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港股市场“双重优势”驱动配置转向两个方向。第一,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经近期调整后处于相对低位,较部分海外市场指数呈现明显估值优势;第二,港股科技股中互联网服务、软件应用等板块与国内经济复苏关联度较高,政策边际改善更易传导至股价表现,形成“估值修复+基本面共振”的投资逻辑。

汇添富沪港深大盘价值的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宏观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和多个领域的突破带动港股市场情绪改善,与此同时,海外宏观因素和关税政策的变化对港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市场波动性仍旧显著,但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已促使港股的定价体系逐步发生变化,长远将提升港股市场估值的稳定性和逐步推动估值的合理回升。

展望后市,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曲少杰表示,从市场交易特征分析,近期港股与A股市场中,科技、互联网、机器人等板块的热度已回落至2023年以来的相对低位,而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的交易热度较高。从资金在不同行业的轮动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可能反复出现“跷跷板效应”,科技板块和高股息板块交替上升。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