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20 21:39:28
(原标题: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导读】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
7月20日,在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与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举办“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上,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出席并发表了《加大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力度 积极拥抱金融的AI时刻》的主题演讲。
陈文辉表示,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经并将继续给经济社会带来全方位改造,数字经济下半场更精彩;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以下为陈文辉演讲的主要内容:
AI推动范式跃迁
数字经济下半场更精彩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在陈文辉看来,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计算机算力、存储容量、通信速度均高速增长,数据正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而在数字化浪潮下,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体量多么巨大的行业,都有被完全颠覆的可能性。
“核心业务逻辑的改变,是数字化浪潮下行业‘新势力’得以颠覆传统企业的关键。以比较典型的汽车行业为例,电动车造车‘新势力’重塑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充分适应了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转变。”
陈文辉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成本持续下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主旋律,下半场更精彩。
其中,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共同驱动,将产生一个全新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模式。这将大大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陈文辉强调,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AI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全方位改造,也是指数级的重塑与跃迁x(x的AI次方)。
在他看来,AI对于未来事物的塑造方式,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加和关系,不仅仅是赋能事物,使其在已经明确的赛道上加速并争当赢家,而是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甚至会给x带来脱胎换骨的大变化,使经济社会进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新疆域。
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
陈文辉表示,AI技术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等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统计显示,当前金融机构AI应用的场景以内部赋能为主,多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式;算力和模型部署普遍采用本地化部署方式,资管行业多从投研辅助、运营管理等场景切入。在各资管子行业中,AI技术应用已呈现出不同特点。
比如,在银行领域,已实现从观望到重点投入,从国有行、股份行延伸至头部城农商行,深入前、中、后台业务;在证券领域,头部试水效果初显,向中小券商下沉,从内部运营向投顾、投研、投行、合规等延伸;在基金领域,部分机构正在投研、风控、合规、营销等领域进行局部探索,中小机构以观望为主;在保险资管领域,头部谨慎务实,优选投研、合规、运营等场景推进降本增效。此外,在信托领域,少数公司开始尝试,落地场景少,主要是运营、运维、知识库、文本撰写等。
在陈文辉看来,当前,金融行业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加速迹象。DeepSeek的技术架构(尤其是多模态推理+轻量化部署)与金融行业数据驱动强、合规要求严、安全标准高、实时性敏感等特性形成了深度耦合。
另据统计,国内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
陈文辉提出,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在他看来,AI应用能否成功落地,主要取决于成本和适用性(是否真正好用)。
“任何一轮科技浪潮,都始于底层基础技术的耕耘,其中有两个核心技术指标:一是性能,从凑合用到真正好用;二是成本,从‘高不可攀’到‘轻松消费’。当前,AI的性能和成本已经达到临界点,因而AI应用也将在今年迎来爆发。”
金融业拥抱AI的建议
陈文辉表示,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全面冲击着金融机构的传统优势,如AI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
对于金融业拥抱AI,陈文辉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在他看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投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涉及多方面变革与重塑,离不开一把手的前瞻性认知、方向性引领、坚定决心和持续推动;需要坚定数字化转型目标,制定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规划。同时,也需要培养全员的数字化意识。
他建议,金融机构应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如有助于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
二是加大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比如,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要大力进行选拔和使用;鼓励具有AI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规划中,提升AI技术赋能金融业务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相关复合型人才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是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AI运用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如AI幻觉、算法歧视、可解释性不足问题、多模态融合与数据安全问题等,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
他建议,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AI治理架构,确保人类对关键流程的掌控。同时,监管机构应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并加大自身的数字化监管转型力度,有效提升监管能力。
四是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在支持AI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校对:王玥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沸腾”!券商加码重磅业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