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创始人把良品铺子卖了,武汉国资接盘!

来源:网易财经

2025-07-18 22:22:34

(原标题:创始人把良品铺子卖了,武汉国资接盘!)

7月17日, 良品铺子官宣长江国贸将通过股权转让成为控股股东,叠加网谷创投的持股计划,武汉国资累计持股将超30%。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国贸并非宁波汉意寻找的第一个白武士。

2025年5月,宁波汉意与广州市属国企广州轻工就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事项进行磋商,签署了《协议书》。广州轻工已于7月14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了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导致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近20%股份遭冻结,公司控制权变更陡增变数。

武汉国资成为新主人

梳理来看,此次股权转让分为两大部分。

先看主体部分——良品铺子的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

2025年7月17日,双方分别与长江国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持有的72,239,880股和11,970,120股股份,分别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8.01%和2.99%。

这笔交易以12.42元/股的价格进行,交易款项总额为10.46亿元。协议转让后,长江国贸的持股将达到21%,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宁波汉意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部分则是外部投资方——良品铺子持股5%以上股东,今日资本旗下的达永有限。

同一时间,达永有限也与长江国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6,049,900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8.99%。这笔交易以12.34元/股的价格进行,交易款项总额为4.45亿元。协议转让后,长江国贸的持股增加到8.99%。

综合以上两次股权转让,长江国贸将直接持有良品铺子29.99%的股份及对应表决权,买下这些股份的总价格约为14.9亿元。

溯源此次直接收购方,长江国贸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金控”)100%控股,后者由武汉国资委实际控制。如果此次交易顺利,良品铺子将被纳入武汉国资体系下。

但据《湖北日报》报道,公司被收购后,创始人杨红春尚未“离场”,将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良品铺子方面也表示,此次交易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主动选择,通过引入本地国资,公司将在供应链优化、渠道拓展、研发创新等领域实现突破。

这一次交易或许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对于此次引入地方国资,良品铺子在公告中做了下一步布局:

“引入长江国贸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将与公司具备产业协同性,能充分发挥长江国贸在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及国内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行业资源优势,为公司转型发展全面赋能,形成公司“一品一链一园”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多次自救无果

在寻求外部援助前,良品铺子的管理层已用尽浑身解数展开自救。

自2021年起,良品铺子的业绩连续三年起伏不定。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3.24亿元、94.4亿元、80.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3.36亿元、1.8亿元。其中,2023年更是有史以来首度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到了2023年11月,面对量贩零食行业掀起的价格战与波动的业绩,刚刚临危受命挂帅良品铺子的杨银芬宣布启动良品铺子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以此来夺回被量贩渠道分流的客群。据悉,杨银芬是良品铺子联合创始人,历任董事、副总、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

彼时,作为元老创始人之一的他下定了决心要通过降价来自救,更是喊出了“不走这条路,就是死路”的口号。2024年年报显示,良品铺子全年累计有500余款产品价格下调。

不过,这场大动干戈的降价,并未对业绩带来实质性的帮助。2024年,良品铺子的营收与净利双降,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5.57%,也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降价没有换来增长,反而拖累了良品铺子的盈利能力。

另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一直在重振业绩的良品铺子,又陷入了“配料表造假”风波,其被打假人士指出“用木薯粉代替红薯粉,降低成本”,虽最终调查结果为良品铺子洗清了“配料表造假”指控,这场风波仍重创其“高端、高品质”形象——至今社交媒体上仍不断有消费者以此质疑其品质。

或是在亏损的压力下,2025年年初,实际任职仅1年4个月的杨银芬以个人原因为由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良品铺子再度换帅:程虹接棒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成为公司上市以来首位“非创始系”掌门人。

管理层再经更迭后,良品铺子的发展战略又“变了”,2025年3月,良品铺子宣布将版图从休闲零食类目扩展至全品类食品,不仅卖零食,还卖制造零食的原料和原料的衍生产品。比如,在4月末,良品铺子一边卖脐橙,一边卖以脐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牛乳香橙吐司、脐橙粽子等,“一果多用”。

尽管动作频频,但成效却仍难言理想。7月14日,良品铺子发布的半年报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亏损7500万元到1.05亿元。原因系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毛利率,以及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等。

部分内容参考自:投资界、中国企业家杂志等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