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7-16 09:28:26
(原标题:关于选择和卖出,其实你知道)
别想极致,先确保赚钱,赚钱,你就超过了90%的股民。
近几天连续收到两个关于卖出的提问。
一个是周天的周总结,有读者提问:特别希望黑白老师能多从我这样的普通人角度出发讲讲买卖的时机选择。
一个是小号昨天的新股分析下,有读者提问:能不能讲下ETF的买入与卖出的方法或规则?是估值合理就开始卖还是高估才卖呢?谢谢!
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关于卖出的思考。
关于卖出的第一个核心认知,你只能赚到你认知部分的钱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哪怕是一波牛市之后也是小部分人赚钱?
答案是,大部分人,不跌到疼,就舍不得卖。
只要还在上涨,就下不了卖出的决心。
越涨越乐观是大多数人的心态,只要卖出后还涨,不甘心的心态又回让自己买回来。
因此哪怕牛市末期持仓高估,远远超过了当时买入时的预期,也会选择持有,最终直到牛市结束熊市到来,暴跌之后才因为恐慌卖出。
所以你要构建卖出的体系,第一步就是意识到一个问题,只要你有卖出的标准,就不可能赚到所有上涨的钱。
第一条核心,你得认识到,你只能赚你认知内的那部分钱。
如果市场股价的上涨有价值的部分,有情绪的部分,如果你都想要,就算有体系你也执行不了。
会在卖了怎么还涨,是不是体系有问题,然后不断换体系。以及我卖了怎么还涨,这次不一样,就不执行体系了。这两个问题中循环。
未来你一定会一次次的遇见,卖了还涨的状况,让你的体系能执行的是你知道只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关于卖出的第二个核心认知,没有简单的公式
说到卖出必然牵扯到估值。无论估值还是买卖方法,很多人都更希望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或公式,这样自己完全套用就可以赚钱。
但遗憾的是,没有这样的公式存在。
对于股票,无论你是以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路,还是企业的总市值=净利润X市盈率的考虑,都有一个核心。你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判断。
这意味着你不可能逃脱对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大量财报阅读,不同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跳过的。
如果有一个公式简单到你套用一下就能赚钱,那么股市就不可能有人亏钱了。
每当你觉得股市难的时候,你要记住一个10%获胜的地方,本就不应该简单。
一个获得超额收益的地方,就是他的难挡住大部分人,才让你获得了超额收益。
那么到底如何卖出呢?
先聊宽基ETF,宽基相对来说比股票和行业ETF好观察一些,因为纳入的企业多分布的行业多,不会快速出现整体的基本面巨变。
因此宽基,我个人会参考历史估值,加入部分个人判断。
以沪深300为例,他基本上就是10~15PE的反复波动。
我定投的话一般12PE开始,逐步越跌越买,跌的越多,买入的份额越大,金字塔模式,比如12PE买一份,到了10PE可能每次就买5份。
而上涨之后我一般14PE开始逐步卖出,这个是倒金字塔模式,刚开始卖的份额少,越涨每次卖的份额越多。
这里我们要知道15PE是一个相对容易达到的区间而不是说估值到这里就不会上涨,比如2020年一样涨到17PE,甚至2008年一样涨到20多PE。
你卖出后继续涨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要记住第一条原则。
你只能赚你认知内的那部分钱。否则你永远都执行不了你的体系。
你卖出后大概率还会涨,也会有很多人告诉你这次不一样,短期看你不会是胜者,因为大多数人好像赚的更多,但是大多说这次不一样的人,上涨一直印证着他这次不一样的想法,会让他一直舍不得卖出,往往最后都是做一轮过山车。
执行了体系,你不会赚到所有。但你坚持12PE逐步买,14PE以上逐步卖,你一定能赚钱,而长期能赚钱,就是小部分的赢家。
对于个股的卖出
进一步对于行业ETF和个股,相对就要更复杂一些,行业我一般会看一下前十持仓企业,个股更是要深入详细的分析。
对于企业何时卖,那就必然离不开企业估值的话题。
很多人执念现金流折现,因为巴菲特说过一句话: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其存续期间所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
但是这个思路至少有两个难点:
第一:你不可能一下就看那么远,
第二:一下就考虑很长周期后折现的结果,得到一个很有价值的价格,会让人过度乐观,反而容易买的太贵。
所以这更多是一个思考的逻辑,站在实战的角度,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才能执行。
怎么简单思考呢?你期望股价上涨,其实就是企业的总市值上涨,而企业的总市值=净利润X市盈率。
其实就俩变量,业绩,和市场给出的估值。
业绩,你要认真研究,你确保业绩能增长,这个没办法简单,只能你去分析企业。
估值,这个就相对复杂,多少估值算合理,这也是一个大家希望有标准, 但很难统一的数值。
因为不同企业的生意模式不一样,总的来说负债率低,成长性越好,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我会以25~30PE,做个估值中枢。低于这个区间我认为逐步便宜,高于这个区间逐步进入离开了合理估值。
其他根据负债率,成长性,现金流的变化我会适当降低这个合理估值。
对于多少估值才算合理,从上课的角度,可以说参考无风险收益率,从实战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个PE比较容易达到。
这就是实战分析,和讲课的不同,讲课要有标准依据,而实战更多是经验积累,就像一些战争科班出身的将领,可能还打不过一些战场上自学的人。
一笔交易如果你想从股价获利,如何能达到?
你10PE,买了,认为他的合理估值是20PE,他真的涨到了20PE,你就赚钱了。
你这个合理估值,你预估的保守一些,你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
一般过了合理估值之后,我会小幅降低一些仓位,随着上涨逐步落袋为安。
所以两个核心,你尽量买的低估,这样稍有上涨你就能获利,这需要别人越恐慌的时候你越坚定。
合理估值的假设要相对合理,你期望的越低完成的概率越高。
合理估值只是一个区间,是全市场的共识,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用一样的估值模型。模糊的正确,好过精准的错误。
一笔投资获利,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最便宜的时候敢买,尽量买的便宜,这比卖出精准更重要。
其次大的逻辑上到合理区间我会降低一些仓位,但是这个合理区间只能是一个模糊的范围。
为什么说,投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有一定的规则但也很多地方是无法完全量化的。
更多是长期的经验积累,你让我列个表,说哪个行业就改多少是合理估值肯定不现实。
因为资产的生意模式在变,10年前可能是朝阳的行业,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或者十年前是成熟的行业,现在基本进入夕阳,他们发展的阶段会变,合理的估值也会变。
比如卖出的策略上,我500港元以上卖出了一点腾讯,是因为我250港元的时候仍然敢买,是因为我仓位较重,卖完还有接近40%的仓位,是因为我当时还有一些新的要布局的机会。
我持有10%的腾讯,和持有40%的腾讯,有没有新机会,也会是不一样的决策,所以一定程度上你要尽量买的便宜,另一方面他也需要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对于卖出,你只能追求模糊的正确,逐步卖,落袋为安,理解装兜里才是钱。
你能把钱装兜里,就超过了卖出还涨,短期嘲笑你的人,因为大部分人最终都没拿走这份钱。
记住第一条,卖出方法能执行下去的核心是什么,你不可能赚到一只股票所有的涨幅。
你能赚钱,就足以超过股市90%的人
你能赚年化10%,对于普通人这笔金钱使用的效率就很高。
所以别总想什么钱都转。
对于估值呢,后续我可以再写一篇文章,其实估值真正的便宜不用你去算。
你看懂了企业,腾讯200多元的时候,不用任何公式也会知道是捡便宜的好机会。没看懂企业,腾讯200元的时候也觉得是垃圾。
在股市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一套用就能判断企业的估值。
要么你就认清自己,只定投宽基,这个难的是控制欲望,和认清自己。
要么你就一家家的死磕财报。这个难的事持续阅读,和认知构建。
总之投资这事,不可能简单。
之前你聊过港股红利,一直想等个更便宜的价格买,但是越等越涨,等着等着就3500点了还能买吗?
这是投资中经常犯错的一种心态,其实估值也不高,下跌的时候看到,觉得还会跌,想等更便宜买。
涨了一点,又觉得曾经看到过便宜的价格没买不甘心,想等跌回之前的价格就买,等来等去,越等越贵最后可能就错过了。
企业还看好,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低点,还要不要等呢?
如果认为他仍然低估,我的建议是不要。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SH)跟踪的指数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HSHYLV.HI),黑白今年2月25日写过一篇分享,当天净值1.02元。今早黑白写文的时候是1.2元,涨了20%。
而且这期间5月、6月、7月各进行了一次分红。
当下的心态1月我没买,1.2元不甘心怎么办。
你能做到错过就错过,自己能甘心,等等也无妨,除此之外就是黑白长聊的方法你可以定投,你先买点底仓,然后随着下跌逐步买入。
未来有下跌的机会,你可以逐步买入降低成本,心态不受影响。
直接涨了,你有持仓也不会太过遗憾。
比如红利ETF,中间是有过一波下跌的,3月你看到上涨不甘心采用了这个策略,后面就会有一次建仓机会。
但是人有个心态就是一旦错过了最低点,就总想等,真等到下跌又觉得会继续跌,等来等去看好的都错过,反而在最后疯狂的时候又不甘心的买回来。
高估的时候等待是必然,但低估的时候,我认为你要有策略,黑白是随着下跌逐步建仓的体系,我的核心就是别让自己有错过的遗憾,先买点底仓,未来下跌后赔率和获胜的概率增加再加仓,高概率高仓位,低概率低仓位。
对于红利ETF有几个好处。
1、从下图也能看出来,高股息的企业有个好处,股价下跌股息就会上升,如果采用定投的方式,最终会获得一个较低的成本和不错的股息。
所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长期定投。
2、红利ETF的分红一直都比较稳定,月月分红算是持有体验最好的一类了,长期积累后,未来有了一定的基数,相当于ETF每月给自己“发工资”,有效提高生活幸福感。
至于对于对应的ETF黑白聊过两个。除了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SH),A股4月15日当时黑白写过一个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SZ)
它跟踪的“中证全指红利质量指数”前十持仓分别为:
福耀玻璃9.98%、贵州茅台9.56% 、新和成6.74%、南山铝业5.78%、山金国际5.60%、海天味业5.43%、亿联网络4.67%、吉比特3.75%、格力电器3.72%、药明康德3.03%
这是中证指数公司最近公布的前十持仓,我们了解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
茅台、海天、格力、福耀玻璃,药明,十个里面有一半是传统价投比较关注的企业。
持仓熟悉程度更高,坚持定投的阻力就更小,也更容易具备耐心。
为什么这个ETF和价值投资者的持仓的重合度较高,他的策略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他的规则。
如图,前两步和大部分红利基金都类似,主要选出了分红能力强、分红意愿高,且过往分红稳定的“低估值、高股息”龙头。差异主要来自于第三至第五条。
如图,先选出ROE稳定性靠前的股票,再用ROE代表的盈利能力、ROE变动代表的盈利增长、现金流杠杆率代表的内生造血能力与股息率代表的低估值这四大指标进一步打分,筛选出“低估值、高质量”的企业——这便是“红利质量”的构成。完全可以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来概括:“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企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行业的现金流结构差别较大,打分标准专门将金融和非金融行业的现金流杠杆率进行区分。这几个指标下来比单纯的红利基金,甚至比现金流指数,要更注重企业质量,且不同企业质量之间变得标准化、可比较。
因而长期看来,可以更科学的选出价格合理且优质的好企业,因此他的前十持仓一般大家都比较熟悉也不足为奇
从选出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也比较符合价值投资者的偏好。
行业占比第一的是可选消费占比22.4%、第二主要消费占比18%,消费就占了30%。
同时在6月的成分股调整中,指数将仅有的两只金融股都调了出去,换言之这是一个完全没有金融股的红利ETF。
这个差异与传统红利ETF以及像类似黑白已经有一些金融持仓的朋友,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当前占比前几行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和医药卫生,在行情较好的情况下,有更好的弹性和爆发力,这也是与中证红利这样传统高股息指数很大区别所在。
产品设计方面,费率目前是0.15%管理费和0.05%托管费的同类最低档。分红采用月度评估的模式。
当然最后还是提个醒,这俩ETF和黑白第一次写相比都涨了一些,很多人容易对上涨的企业过度乐观,1元黑白聊的时候,觉得不那么完美,涨到1.2元就越看越优秀,所以建议定投的方式。
在股市别有赚钱到所有的执念,你能赚钱,就超过了90%的股民。
今天聊了卖出,和错过了最低价格要不要等。其实道理都不复杂,只是人总想找一个完美的两全之策。
要简单就定投,但是很多朋友觉得想象空间有限。
弹性高就要花时间去研究,但很多朋友生活、工作又没那么多时间。
于是就想看看有没有捷径。
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最后发现那些慢慢走的人已经领先自己很久,执着于找捷径的自己,哪怕找到捷径也追不上他们。
前几天看到一个减肥成功的人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其实你知道一两个月就能减肥成功,可你偏要折腾一辈子去减肥
你与其天天研究什么、减肥茶、欧包、蛋白棒,液断、生酮、轻断食。
不如踏踏实实地管住嘴,运动起来。
减肥方法其实很简单,大家也都知道。
黑白减肥最成功的一次瘦了20斤,无他多运动,别喝饮料,控制摄入。
但是他难坚持啊,于是别人免费告诉我们的我们不信,我们总想花钱找点捷径。
投资中其实也一样,定投宽基就能赚钱我们知道,卖了还涨也是必然,我们能理解。但真的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想两样都要,又要稳有要赚大钱,执着于找到一个能赚到所有涨幅的方法。
可是,不运动,胡吃海喝,还能瘦的方法不存在。
又稳,又要赚的快,这种道路也没有
其实你知道正确的路,但执念让你一直在找一个不存在的方法。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雪球
2025-07-16
雪球
2025-07-16
雪球
2025-07-16
雪球
2025-07-16
雪球
2025-07-16
雪球
2025-07-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