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近一年业绩异军突起,细拆这只基金的前瞻布局能力

来源:六里投资报

2025-07-16 13:31:32

(原标题:近一年业绩异军突起,细拆这只基金的前瞻布局能力)

今年以来,提前布局创新药的基金异军突起,占据了业绩排行榜的靠前版图。

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公募业绩Top10中,就有7只重仓创新药的基金;创新药摇身一变成为今年基金收益的“胜负手”。

这其中,中银港股通医药表现尤为出色,过去一年(2024.7.1—2025.6.30),中银港股通医药A净值增长率达84.18%,在银河证券的港股通偏股型基金(A类)中排名第一(1/41)。(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4/7/1-2025/6/30 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84.18%/54.21%,经托管行复核。同类基金为: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A类),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止日期:2025.6.30)

资料显示,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经理郑宁2022年加入中银基金,当年7月开始接手管理医药基金。

目前,郑宁在管有4只医药基金,而且在前几年的医药漫漫熊途中,控制了下行空间。郑宁所管理基金的强劲表现,核心源于基金经理基于其投资框架做出的对优质创新药企的前瞻性布局和深度聚焦。

表现亮眼

积极布局创新药龙头

与A股相比,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研发实力雄厚且估值相对更具吸引力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这也是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表现更为突出的一个原因。

2025年一季报显示,这只基金配置了较多创新药龙头公司,且配置得都较重,前六大的持仓占比就有约50%,前十大集中度72.35%。(数据来源:中银港股通医药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截至2025/3/31,产品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72.35%。风险提示:前十大重仓数据来源于2025Q1季报,2025.3.31。个股数据均为定期报告截止日当天的历史数据,不构成股票推荐,更不构成投资建议,不确定股票买卖的具体日期,不可作为股票买卖依据,基金持仓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而这批重仓公司在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都不低。

事实上,回顾基金的历史持仓可以看出,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在2023年末成立后,就开始积极布局创新药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波创新药企业的涨势并不是今年才突兀地上涨,而从2024年就已经显露迹象。

综合衡量隐含回报率

三步筛选创新药并侧重港股

从2021年以来,医药板块可以说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低迷期,

而能在这波创新药行情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事实上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和选股能力。

郑宁的投资框架,其实始终如一。

对于不同赛道、不同公司,郑宁的判断标准都是一致的,就是进行风险收益比比较,综合衡量实现未来自由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和DCF下的隐含回报率。

具体到方法上,他将投资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每个月对医药整体的基本面、估值面、资金面、政策面做打分,判断目前点位处在历史周期中的哪个位置,这决定了仓位;

其次,对子行业做同样比较,找到综合打分比较高的子行业;

同时,个股隐含回报率表也会透露出哪些子行业隐含回报率高,这些子行业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

最后,对重点关注的子行业个股做DCF测算,结合胜率和赔率决定个股仓位。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郑宁在2年前筛选出了创新药并且开始重仓。

以郑宁管理时间最长的中银创新医疗为例,他在该基金2022年三季报中写道:

“分子行业看,医药创新的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包括创新药、自主可控等;

因此在三季度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配置、降低了对医药消费、医药制造的配置。

分市场看,港股医药的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尤其是Biotech公司,

因此在三季度加大了对港股医药的配置,降低了对A股医药的配置。”

事实上,追溯郑宁从2022年7月开始管理的中银创新医疗基金,其持仓在当年三季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基金大幅增加了港股的配置,前十大重仓中有9只个股为新进,其中6只为港股上市公司,不乏现在已成长起来的创新药企业。

提前布局这些公司给基金带来了一定收益,使得基金多少能抵御住前些年的医药低迷期。

三端共振,报表兑现

部分细分子行业有大机会

郑宁将投资创新药的逻辑总结为八个字:三端共振,报表兑现。

创新药和前几年主题投资的阶段已经不同,不再是用PPT讲故事的阶段,而是在财务报表上有了显著的变化。

其次,需求端、供给端和支付端出现了三端共振。

最近几年,国家对创新药的鼓励政策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比如全产业链支持国产创新药等文件,不仅加快了创新药的审批速度,还打通了创新药商业化放量的渠道,可以实现利润反哺更大研发投入。

Biotech的收入在高速增长,而费用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因此利润端持续扭亏,一旦跨过盈亏平衡点,马上就进入利润的非线性增长阶段。

同时,今年以来的集采优化文件也对传统药企的当下利润有了一定支撑,可以让传统企业放下心、大胆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

当传统药企走出集采干扰,创新药开始放量,拉动收入提速,同时研发费用趋于稳定,净利率就会提升,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郑宁表示,一部分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开始商业化放量,比如BTK、BCMA CART等,这些品种未来有望成为几十亿美金的品种;

另一方面,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中国创新药从2022年的个位数占比提升到2024年的30%,2025年一季度份额继续攀升,这意味着国产创新药在全球的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意味着,这可能是近几年来投资创新药相对较好的时机。

站在当下时点,创新药既有业绩释放,又有星辰大海,创新药的未来表现或可期待。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业绩说明:

中银港股通医药A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1.60%/-11.84%,2025年一季度32.25%/19.35%;中银港股通医药C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2.33%/-11.84%,2025年一季度32.15%/19.35%(基金经理无在管同类产品,同类指“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88.45%/38.53%、2021年度-5.93%/-8.99%、2022年度-12.04% /-17.81%、2023年度-9.35%/-9.51%,2024年度-11.52%/-9.79%,2025年一季度27.82%/0.57%;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5.32%/1.55%、2021年度-6.31%/-8.99%、2022年度-12.39%/-17.81%、2023年度-9.60%/-9.51%,2024年度-11.85%/-9.79%,2025年一季度27.70%/0.57%。

基金经理在管同类产品业绩表现:中银医疗保健混合A成立于2018年6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18年底-10.50%/-23.14%、2019年度76.38% /19.85%、2020年度89.84%/31.76%、2021年度-1.94%/-6.67%、2022年度-22.96% /-14.32%、2023年度-0.72%/-7.32%、 2024年度-8.65%/-6.81%、2025年一季度21.44%/0.27%。中银医疗保健混合C成立于2020年9月7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2.60%/-0.73%、2021年度-2.32%/-6.67%、2022年度-23.27%/-14.32%、2023年度-1.09%/-7.32%、2024年度-9.02%/-6.81%、2025年一季度21.32% /0.27%(同类指“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该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性及投资风险,并承担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中银港股通医药、中银创新医疗均属于R4风险等级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C4型及以上的投资者。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中银港股通医药将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将面临需承担汇率风险、境外市场风险以及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