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装机修复 风电零部件个股阿尔法显现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07-16 09:09:00

(原标题:装机修复 风电零部件个股阿尔法显现)

受保障性电价截至日期影响,近期风电装机数据迎来高峰。随着装机需求回暖,产能利用率回升,大兆瓦和新技术的应用为零部件环节开辟了发展空间。2025年国内外海上风电限制因素陆续消解,海风装备产能偏紧,出口订单的签订为相关企业的业绩进一步增长奠定了基础。

广大特材7月1日披露,新建的齿轮箱零部件项目已完成对海外齿轮箱集成商的产品验证与审核,开始批量交付。此前,该公司预计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增加23.43倍。

风电零部件企业过去受行业降本增效、市场竞争加剧影响,部分产线收益不达预期。而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近年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推进高端产品进口替代,不断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把控产品质量和成本。

2025年,风电整机招投标价格趋稳,整机价格战减弱,市场信心恢复。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划分存量与增量项目,存量项目可继续享受保障性的上网电价,增量项目需通过竞价方式定价。

随着风电市场景气度的回升,上游零部件新产能释放,产品线及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大兆瓦轮毂、底座产能整体偏紧,主轴环节在“锻改铸”的背景下技术壁垒持续提升,大兆瓦机型交付放量推升供需紧平衡,叶片、铸件等环节进入量价齐升通道。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催生海外需求扩容,中国整机商依托成本优势实现市场份额与盈利结构的双重改善。2025年起,欧洲和美国等大型海上风电场加速安装,业内预测海工基础自2026年起将出现明显供给缺口。

而国内“十五五”期间的风光大基地规划达255GW,远超“十四五”期间的 200GW,陆风年均装机量有所保障,零部件环节有望走出需求瓶颈。

装机回升 业绩遇喜

2025年1-5月,中国风电累计装机46.8 GW,同比增长138%。其中5月单月新增装机26GW,同比大增801%。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曾于2025年2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136号文件”)。

市场普遍认为,5月的装机小高峰是因为该文件规定,在2025年6月1日及之后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机制电价通过竞价确定,而存量项目可继续享受较有保障性的上网电价,运营商为锁定项目收益率,集中赶在5月底完成并网。

2025年4月和5月,新强联排产订单充足,下游客户需求较为旺盛,该公司全力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客户的交付要求。

新强联在风电零部件行业形成了上游锻件、滚动体自供,中游大型回转支承、精密轴承、锁紧盘/联轴器等产品线,该公司对外表示,将通过优化工艺等手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产业链降本优势,从多个维度来提升产品整体的毛利率。

广大特材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5亿元,同比增加32.91%,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95亿元,同比增加23.43倍。

国内海上风电项目进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海风项目新增开工约5.65GW,同比增长23%。年初以来,广东、江苏项目陆续启动,浙江等地区深远海示范项目加速推进,自然资源部发布文件优化海风项目用海审批,降低后续新建项目遭遇延期的可能性。

据预测,2025年国内海风装机有望高增,2026年装机景气持续性具备支撑。2025年预计并网海风项目容量达11.2GW,包含已开工、已招标、已并网分别约5.5GW、3.2GW和2.6GW,2026年海风项目有望并网 15GW。

长江证券指出,海风管桩行业有望受益于二季度下游开工起量,相关企业能够实现量利双增,释放业绩弹性。

由于管桩行业具有重资产属性。随着海风管桩企业出货增加,有望带来显著的成本摊薄效应,带动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海力风电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尤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目前产品全覆盖国内外12MW以上大功率等级产品。

随着江苏部分项目开始批量发货,该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上升,同时,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环比均大幅提升。

该公司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比2024 年将有所增长,截至2024年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约48.8亿元,预计于2025年度确认收入。

产能提升 成本摊薄

风电零部件厂商在上一轮抢装潮中经历了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2024年主要上市公司产能利用水平偏低,行业进入产能消化期。

在上一轮景气低迷阶段,铸件环节竞争激烈议价能力弱,价格下降较大;主轴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叶片环节竞争激烈、企业议价能力弱、盈利不稳定,毛利率偏低。随着下游需求的回升,海风开工提速促使高价值量订单释放,各环节产能出现结构性紧缺,盈利出现拐点。

据测算,2026-2030年,全球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约260GW。中信建投预测2025-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年化增长率为12%,其中国内陆风、国内海风年化增长率分别为6.4%和22%;海外陆风、海外海风年化增长率分别为15%和32%。

机组大型化后,风电主轴尺寸和重量也有明显增加,锻造工艺生产难度大幅提升,为实现降本主要主机企业陆续启动主轴锻改铸。

2021-2024年国内风电铸件价格持续下行,相关企业经营持续承压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效益,折旧与摊销快速增长,相关企业业绩持续承压。

2025年受风电装机需求旺盛带动,大兆瓦风电铸件供给偏紧,年初以来主要铸件企业均与整机客户完成价格谈判,价格涨幅在5%-10%之间,铸件盈利能力迎来复苏。

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铸件作为重资产行业单位成本得到明显摊薄,进一步提振单位盈利能力。2024年下半年广大特材铸件业务扭亏为盈。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固定资产转固进入尾声,铸件和齿轮箱业务触底复苏。

2025年上半年,广大特材募投项目效益进一步显现,其中,风电齿轮箱零部件项目产能逐步释放,订单放量,设备平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度增加,有效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实现盈利。

国海证券指出,与上一个五年周期不同,本轮风电需求的回暖并没有伴随零部件产能的大幅扩张。相反,诸如新强联等公司的融资扩产周期刚刚接近尾声。随着行业自律的不断深化和落后产能的出清,“十五五”期间,零部件环节的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

叶片方面,时代新材近年在大型叶片技术、产能配置及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2025年风电叶片全年产能预期可达4700套以上,风电叶片订单显著提升,大叶型占比明显提高,该公司叶片的毛利率有望提升。

技术改进 盈利释放

风电设备大型化和环境的复杂性对齿轮箱及其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着高功率密度、轻量化以及快速迭代能力不断改进。

截至2024年年底,双馈齿轮箱容量已达15MW级,半直驱齿轮箱容量已达25MW级。

广大特材新建的齿轮箱零部件项目已完成对海外齿轮箱集成商采埃孚与弗兰德的产品验证与客户审核,已开始批量交付;海上风电铸件项目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产线优化、工艺降本、产品多样化等方式促使产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熔炼产能满负荷运转,盈利能力增强。

风电主轴承技术壁垒则较高,2019年及之前,中国风电主轴承以国外品牌为主。2020年,借风电抢装潮的机遇,主轴承国产化率跃升至47%,并在2022年及之后持续增长。

齿轮箱轴承与主轴承、偏变轴承不同,属于精密轴承范畴,其制作精度远高于后两者,导致其国产替代进程较为滞后。

国机精工下属轴研科技针对风电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海上大功率偏航变桨轴承,着力攻关关键技术和精密高效制造工艺,已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 兆瓦以及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轴承及齿轮箱轴承,不断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目前中国风电大型化进程已显著超越海外,国产主轴轴承市场占比超过进口轴承已成趋势,在机组大型化推动下,主轴承形式从调心滚子轴承(下称“SRB”)向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下称“TRB+TRB”)结构切换,需求进入爆发期。

据预测,2025年国内TRB需求有望达1.48万只,同比增长137%,全面打开齿轮箱轴承市场空间。而7兆瓦以上机型是从2023年才开始批量交付的,并在2024年后有望实现占比的大幅提高。

在此情况下,业内预计风电轴承厂商TRB产能的扩产很有可能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尤其是以SRB为主力产品的厂商。

2022年,新强联募投齿轮箱轴承及精密零部件项目,从大型回转支承切入精密轴承领域,2024年已交付样机进行台架试验,生产线预计于2025年6月竣工投产,产能对应2000台风机。目前,新强联齿轮箱轴承处于小批量出货状态。

新强联的竞争力一方面来自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来自向上游的一体化布局。截至2024年,该公司已基本实现锻件、滚动体的完全自供。

国海证券认为,2025年,新强联融资扩产周期已接近尾声,伴随风电行业需求回暖以及精密轴承放量,该公司产能有望加速释放,带动业绩反转。

叶片材料方面,时代新材持续加强PET、聚氨酯、拉挤材料在叶片上的研究和应用,实现材料替代降本,通过外形及叶片结构优化,实现叶片轻量化降本。

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风电叶片产量达5.3GW,较2024年同期的2.43GW实现显著增长,显示出技术突破带来的产能提升效应。

该公司的新材料事业部核心产品为高端聚氨酯减振耐磨制品、HP-RTM复合材料制品及先进有机硅材料制品,2025年上述产品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2026年,高端聚氨酯防护产品将成为风电叶片行业主流前缘防护解决方案。

海外市场发力

大金重工7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建的海工特种运输船预计于年内下水试航。自2023年以来公司主动降低了收益率低的陆上产品规模,战略重心逐步转向盈利、格局、壁垒较高的海外市场。

大金重工出口海工年产能约30万吨,随着2025年二季度唐山曹妃甸基地逐步投产,最大年产能将提升至80万吨。

海外需求方面,欧洲风能协会预计2025-2030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累计47GW。受电网消纳及融资利率影响,202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不及预期。

2025年4月,欧洲央行宣布降息,融资利率下调将提升开发业主的收益率,加速欧洲海风项目建设。

欧洲海上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全球符合欧洲海洋工程标准的海风桩基供应商不到10家。且海外项目周期较长,一般会提前1-2年签署合同。

2025年1-5月,大金重工连续中标2个共计约20亿元的欧洲海风单桩订单,2022-2024年,该公司在欧洲单桩市场签单份额约20%,仅次于本土龙头Sif。

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大金重工海外收入实现17.33亿元,占总收入约46%,主要以欧洲市场为主。

受益于欧洲海风高附加值订单交付,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国海证券指出,海风、出海已经积压了大量的项目和订单,在2026年国内陆风需求回落之后,风机、零部件厂商的生产重点或将转向这两个方向,风电市场空间也有望维持高位。

影响管桩企业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出货量,关系到盈利能力、费用率等指标。随着国内海风交付起量,有望带动相关企业业绩修复。

广大特材新建的齿轮箱零部件项目已完成对海外齿轮箱集成商巨头采埃孚与弗兰德的产品验证与客户审核,已开始批量交付,将为公司零部件出海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力风电山东威海基地2023年正式投产,并首次进军海外市场,为老挝风电场项目批量供应塔筒。

2024年山东东营基地、江苏启东出口基地建成投产,为南非项目批量生产塔筒。该公司的通州湾海力装备基地、吕四港海力启东一期基地均已投产,未来将作为该公司面向出口的重要门户。

海外订单交付周期比国内订单长,未来受美元利率下降影响,整机厂商预期海外风电项目进度将加快。三一重能预计2025年海外订单交付量较2024年将会有比较高的增长,从2026年开始,海外的新增装机量预计将会有显著增加。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