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合规短板暴露治理隐患,不良加速生成,江阴银行能否走出“成长阵痛”?

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7-14 17:44:44

(原标题:合规短板暴露治理隐患,不良加速生成,江阴银行能否走出“成长阵痛”?)



2025年7月8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阴银行”,002807.SZ)发布公告,副行长王凯因工作调动辞去职务,郁晓芸被聘为新任副行长,任职资格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核准。

而在6月27日,江苏证监局对包括江阴银行在内的三家农商行的基金销售业务开展检查,发现其在制度建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信息报送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要求相关银行在30日内提交整改报告。

这两则看似独立的公告,反应映出区域性银行在经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至1.76%(2024年末数据)的背景下,以基金销售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本应成为江阴银行突围的关键,但暴露出的合规问题却为其转型之路蒙上阴影。



整改公告来源:江苏证监局官网

江阴银行合规问题频发,多次"“触礁"”受罚

江阴银行在合规领域并非首次出现问题。早在2023年,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便对其开出罚单(锡银罚决字〔2023〕1号),因该行存在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反洗钱管理规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等多项违规行为,对其予以警告并处罚款198.8万元。



处罚公示来源:人民银行江苏分行官网

进入2025年,江阴银行的合规问题依然频发。4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该行因重点领域数据不准确、表外金融衍生品类数据少计两项违规行为,被无锡金融监管分局罚款60万元,同时,该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薛长松、风险管理部员工盛华、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朱晓伟均被处以警告。



处罚公示来源:江苏证监局官网

6月27日,江苏证监局披露的对江阴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果,更是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也是该行首次因基金销售业务被公开处罚。

江阴银行在此次检查中暴露出的基金销售业务问题具有典型性。制度层面,该行尚未建立投资人信息安全及权益保障的风险监测机制,与即将于2025年10月施行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中强化投资者保护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内部控制方面,代销基金业务的产品准入决策由授信审查委员会代为履行,且该委员会未纳入合规人员,这与行业内产品准入委员会必须包含合规、风控专业人员的通行做法背道而驰。

江阴银行当下正处于区域性银行转型进程中的 “成长阵痛期”,既要直面合规整改带来的短期冲击,又需在行业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趋势下探寻全新的增长引擎。

经营数据的喜与忧:规模扩张与利润承压的博弈

而从财报来看,江阴银行2025年一季报呈现出“营收升、利润降”的分化格局。财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收入为11.27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2024年全年提升3.4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3.5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较2024年下降5.65个百分点,凸显出银行在规模扩张中面临的盈利增长难题。



江阴银行财务数据来源:江阴银行财报

资产端拆出资金增长35.53%、其他债权投资增长42.70%,主要源于资产及投资结构调整,而衍生金融资产下降30.16%则因工具规模缩减;负债端同业存放款项减少33.25%,应交税费增长91.17%,其他负债增幅达151.05%,反映出负债结构的调整及特定款项变化。

收益方面,投资收益大增143.55%,尤其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增长277.23%,主要得益于债权投资处置收益增加,不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863.9万元,且同比降幅较大,降幅达123.49%,受交易性金融资产波动影响。现金流上,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显著改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整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60.45%,各项变动多与结构调整、市场波动等因素相关。



江阴银行财务数据来源:江阴银行财报

非息收入增长成为营收提升的重要推手。一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5.7%,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及一季度长债利率调整的背景下表现亮眼。与规模扩张和非息收入增长形成对比的是息差收窄带来的利润压力。

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51%,较2024年全年收窄25个基点,虽边际趋稳,但累计收窄已对盈利能力造成实质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3.14%,环比回落9个基点;计息负债成本率1.63%,环比回落10个基点,负债端成本下降部分对冲了资产端收益下滑压力。

资产质量的隐忧不容忽视。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维持0.86%的低位,关注类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表面稳定。但不良贷款新生成率达1.76%,较2024年全年和一季度分别上升75个和126个基点,新增不良压力加大。同时,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369.32%降至350%,下降19.32个百分点。



江阴银行财务数据来源:江阴银行财报

整改压力下的发展路径与业绩前景

江阴银行当下正处于区域性银行转型进程中的“成长阵痛期”,既要直面合规整改带来的短期冲击,又需在行业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趋势下探寻全新的增长引擎。

2025年第一季度,江阴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0.31亿元,较上一期的0.38亿元减少约700万元,降幅为18.4%。虽然从绝对值来看,手续费收入占比本就不高,短期波动对整体营收的直接影响有限,但这一变化仍折射出该行非利息收入板块增长乏力、中间业务拓展受限的现状。尤其是在利息收入持续承压、资产负债结构面临调整的背景下,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营收模式已显不足,不利于银行的未来发展。

从收入结构看,江阴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较低,难以构成有效的收入补充。这种结构性弱点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当前,银行传统存贷款利差空间不断收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若中间业务无法形成规模性增长,将不利于营收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下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行在财富管理、托管、企业金融等非息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中间业务作为轻资本、低风险的收入来源,原本有望成为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抓手。对地方法人银行而言,持续优化收入结构、提升中间业务占比,是提升盈利质量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江阴银行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江阴银行财务数据来源:江阴银行财报

此外,江阴银行的管理层变动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带来了的不确定性。新任副行长郁晓芸的专业素养与管理效能,成为影响整改工作走向的关键变量。从行业规律来看,若其具备深厚的合规管理积淀与业务转型实战经验,能够精准把握监管要求与市场动态,或可推动整改工作按预期节奏推进,为业务结构优化注入动力;反之,若对银行核心业务特性、区域金融生态及监管政策框架缺乏足够认知,可能导致整改措施与实际需求脱节,不仅会拉长整改周期,还可能使整改工作停留在表面,进一步制约业务复苏进程。

资产质量防控方面,江阴银行面临的压力持续凸显。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行不良生成率出现抬头迹象,这一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部分行业经营承压向金融领域传导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潜在风险正逐步释放。

为应对这一挑战,银行已启动多维度风险防控机制:在贷前环节,升级尽职调查流程,细化客户准入指标体系,从源头遏制因盲目授信导致的不良贷款增长;在不良处置端,通过核销、债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手段加速存量不良资产出表,一季度拨备覆盖率的阶段性下降,客观上为后续处置工作预留了操作空间;在风险预警层面,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通过构建动态更新的信用画像,提升风险识别与预警的时效性。从全年目标来看,若不良贷款新生成率能稳定控制在1.5%以内,且拨备覆盖率维持在300%以上,将为其提供充足的风险缓冲空间,保障业务运营的稳定性。

最后,江阴银行董监高的薪酬合理性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29位董监高的税前报酬总计1315.35万元,较2023年增长4.76%,这一幅度高于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

但在高管团队纷纷涨薪的同时,江阴银行平均薪酬却有所下滑。该行2024年人均薪酬为38.08万元,而2023年这一数据为39.55万元。这种薪酬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公司治理层面的利益分配平衡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效益关联性的讨论。

当前,江阴银行处于“合规筑基、转型突围”关键阶段。短期需聚焦基金销售业务整改,以透明务实举措修复市场信任;中期加快业务结构调整,降低对传统息差收入依赖;长期构建“合规为本、科技赋能、特色发展”经营模式,确立县域金融服务差异化优势。投资者需关注整改措施及时间表、新任管理层战略部署、中报核心指标变化趋势,这些信号共同积极时,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跨越。(《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