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轩新闻
2025-07-14 13:17:50
(原标题:美丽田园:高增长背后的“美丽”与“隐忧”)
美丽田园7月14日发布盈利预喜:收入和净利增长近三成。
一连串亮眼的数字,似乎印证了这家医美连锁龙头的“高景气”逻辑。
然而,在消费复苏节奏分化、行业监管趋严的当下,这份成绩单更像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品牌势能的兑现,一面是增长质量的追问。
“美丽”的底气
从美丽田园盈利结构来看,收入端的强劲增长并非单纯依赖客单价提升,而是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与单店模型的持续优化共同作用。
过去两年,美丽田园在一二线城市加密布局的同时,下沉市场的渗透率也在提升。通过一二线城市"蜂窝式布局"和下沉市场"中心店+卫星店"的差异化策略实现区域覆盖。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可复制的单店盈利模型:数字化管理使新店爬坡期缩短至8个月,高毛利医美项目占比提升至38%,供应链协同降低耗材成本4.2个百分点。
这种结构化优化使得27%的收入增长能撬动33%的净利润增长,展现出显著的经营杠杆效应。
60%的高复购率背后是"数据-服务-金融"三位一体的运营体系:CRM系统通过28个客户触点实现精准营销,预付费模式不仅贡献了相当于净利润8%的利息收入,更形成客户锁定效应。
老带新机制带来30%的新客转化,使获客成本低于行业均值20%。这种模式创造了"会员资产→现金流→新店投资→更多会员"的增强回路,使企业具备内生造血能力。
利润增长快于营收的核心在于三个杠杆:固定成本摊薄使人力占比从32%降至26%,供应链集采提升议价能力,客户结构优化使VIP贡献度达65%。
特别是光电类等高毛利项目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突破60%。这种"成本优化+收入结构化升级"的组合拳,使企业经调整净利润率持续提升。
这种“扩张-锁客-再扩张”的飞轮一旦转动,便形成了区别于单体诊所的竞争壁垒。
“美容院第一股”
从海口一间不足百平方米的美容院,到港交所“美容院第一股”,美丽田园30年的故事浓缩了创始人家庭、商业模式与资本节奏的三重变奏。
1993年,王莉把德国丹妮嘉产品线带进海口,开出第一家“美丽田园”,用“前店后校”模式培养美容师,并用预付费会员制锁定高净值女性。
这套打法后来成为行业模板。2006年王莉病逝后,丈夫李阳放弃海南省国资系统副局级职位,全面接手。
理工科背景的李阳把连锁门店做成“可复制的工业流程”:2011年推出医美品牌“秀可儿”,2017年又孵化抗衰医疗品牌“研源”,用生活美容的海量会员为医美导流,医美的高毛利再反哺主品牌,形成“三美生态”。
2023 年1月16日,美丽田园在港交所挂牌,发行价19.32港元,募资净额约3.9亿港元。
上市前夜,李阳父女等6名一致行动人仍牢牢掌握55.8%股权,配合两个员工持股平台,既保持了家族色彩,又绑定了核心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月,美丽田园上市前一个月,董事会闪电派息1.2亿元。这一金额相当于2021年全年净利润的57%。加上2019-2021年的三次分红,三年半里累计向股东“搬”走3.6亿元,约占同期净利润的七成。
这一操作让老股东提前“落袋为安”,却也让即将入场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心生疑虑:上市募资3.9亿港元,其中67% 明确写着“用于扩张与并购”,但大股东们却先拿走等量现金——到底是扩张缺钱,还是家族资金另有急用?
“五大灰犀牛”
在整体经济放缓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美容作为可选消费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美丽田园收入结构中75%来自预收卡项,2023年末合约负债13.5 亿元,相当于当年总收入的54%。
若宏观继续走弱,退卡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公司需即时返还现金约1,350 万元;同时到店频次下降将削弱摊销速度,导致“收入确认延后、现金支出前置”的负向剪刀差,直接考验流动性安全垫。
广告法、UDI 溯源、GSP 检查三大新规同步落地,连锁机构需追加一次性 IT 与培训投入300–500万元。以公司现有170家直营+加盟门店测算,若30% 中小门店因现金流不足选择关停,整体可营业面积将缩减8–10%,坪效下滑约5–7%。
过往三年公司因器械违规、宣传夸大累计罚款及退赔6,000余万元,监管趋严情形下,预计未来三年合规与退赔费用年均新增0.8–1.0 亿元,直接压缩2–3个百分点的净利率。
高溢价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与财务压力。美丽田园以3.5亿元 收购奈瑞儿70%股权,对应估值5.165亿元,新增商誉2.8亿元。
此次收购附带对赌协议,要求奈瑞儿2024-2026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但奈瑞儿2022年单店净利润仅6.7万元,远低于美丽田园直营店100万元的水平。若奈瑞儿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可能导致商誉减值,直接影响公司利润表。
更要命的是,美丽田园注册医生110人,占员工总数3%,大量服务由内部美疗师完成。高客单价项目(均价 2.3万元)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行业单案赔偿中位数80–120万元,并伴随停业整顿7–30天。
以年服务30万人次、行业事故率0.03% 估算,潜在年度赔偿支出720–1,080万元;叠加舆情导致的到店客流下滑5–10%,单店年收入可能损失50–100万元,形成“赔偿+收入”双重损失函数。
如今流量成本越来越贵。抖音、小红书获客成本两年复合增长25%,2024H1 公司销售费用率已升至16.7%。
假设未来两年流量成本继续按15% 年增长,而客单价与转化率不变,则每增加1亿元营收需额外支出1,800–2,000万元销售费用,直接吞噬4–5个百分点的毛利率。
同时上游药械厂商议价能力强(毛利率95%,若主要产品采购价上涨3–5%,公司医美业务毛利率将从45%下滑至40% 以下,净利率逼近盈亏平衡点,高增速模型被迫减速。
估值的十字路口
当前市场对美丽田园的估值逻辑,仍停留在“高成长赛道+龙头溢价”的框架。但参照成熟医美市场的经验,连锁机构的终极竞争壁垒并非规模,而是标准化服务与医疗安全的“信任溢价”。这意味着,未来的估值锚点将从“能开多少店”转向“能留住多少人”。
短期来看,下沉市场的渗透红利仍在,业绩高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中长期则需观察其能否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获客成本,以及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耗材毛利率。若这两点无法突破,当前的估值水平或已提前透支未来两年的增长预期。
美丽田园的这份半年报预告,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医美连锁行业的集体困境:如何在规模狂奔与合规长跑之间找到平衡?
答案或许藏在细节里。当扩张速度开始让位于单店盈利质量,当会员增长开始关联复购深度而非充值金额,这家公司才能真正从“高增长”迈向“高价值”。否则,再华丽的增长故事,也可能只是周期顶点的昙花一现。
天眼查
2025-07-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