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财经
2025-07-14 07:44:34
(原标题:探究新茶饮赛道爆发的“内核”|“心”消费观察)
作者 |郑皓元 实习生|宋思敏
主编 |陈俊宏
新茶饮赛道正在逐步进入下半场,这个曾经快速增长破千亿规模的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它的最高光时刻:蜜雪冰城全球4.6万家门店横扫下沉市场,霸王茶姬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突破59亿美元。然而高光之下,行业增速已从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来五年的15.4%(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狂奔的茶饮巨头们正站在增量红利消退的十字路口。
高光的新茶饮赛道
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
新茶饮行业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饮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茶饮市场规模已超2000亿美元,中国茶饮市场规模也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茶饮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蜜雪冰城与霸王茶姬分别凭借“低价普惠”与“国风差异化”策略,成为新茶饮赛道中的现象级品牌。
蜜雪冰城以“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等超低价爆品为核心,以“草根逆袭”的姿态实现全球扩张。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门店总数已达4.6万家,超越麦当劳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餐饮连锁企业。霸王茶姬则依托“原叶鲜奶茶”的产品定位和鲜明的国风特色异军突起,其门店数量于2023年突破3000家,2025年第一季度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8%。其招牌单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突破6亿杯,被誉为新茶饮界的“爆款制造机”。
业绩与规模方面,两家企业均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财报显示,2022-2024年,蜜雪冰城营收从136亿元增至2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终端零售额达583亿元,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4000元。霸王茶姬营收则从4.92亿元飙升至12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0%;2024年其单店月均GMV攀升至51.2万元,远超同业水平。
资本市场的动向是行业热度的重要风向标。2025年3月,蜜雪冰城以“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的身份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个月后,霸王茶姬则以“新茶饮美股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蜜雪冰城高开超29%,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42.52%,总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霸王茶姬开盘首日涨幅超过20%,收盘市值突破59亿美元(约合434亿元人民币)。
新茶饮赛道的热度也迎来资本的蜂拥而入。喜茶在2025年最新一轮融资中的投后估值已高达600亿元,在短短半年内暴增400亿元;新时沏奶茶计划进军香港资本市场,茶颜悦色于2024年12月期间被传放弃港股并筹备转赴美股,此外,规模居行业前列的品牌如甜啦啦、益禾堂、书亦烧仙草、喜茶、CoCo都可、1点点、一鸣真鲜奶吧、柠季手打柠檬茶、林里手打柠檬茶等,均被市场猜测存在上市计划。
目前,新茶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提高,在高端市场表现尤为明显。数据显示,蜜雪冰城的市场份额高达20%,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4.2%。新茶饮市场正逐渐趋于饱和,中低端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为3547.2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新茶饮爆发“内核”
三重因素叠加
新茶饮的爆发是消费习惯变迁、供应链革新与文化价值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质是“普惠性触达×健康化升级×情感价值赋能”三重浪潮的叠加。行业从早期依靠流量红利和规模扩张的“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转向以效率管理、差异化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精耕时代”。有业内人士表示。
蜜雪冰城的成功印证了“平价普惠”模式的爆发力。凭借均价6元的定位,其在下沉市场构建了难以复制的规模壁垒: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达4.65万家,其中57.2% 位于三线以下城市,覆盖中国超4900个乡镇(占全国乡镇13%)。核心在于供应链的极致优化,公开资料显示,其自建原料工厂使柠檬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冷链物流单杯运输成本仅0.1元,支撑终端年零售额583亿元,97.6%收入来自供应链(2024年前三季度商品和设备销售182.2亿元),加盟服务费仅占2.4%。
古茗、茶百道等中端品牌通过高标准化加盟体系,在10-20元价格带快速扩张。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古茗门店超9,000家(80%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公司净利润率14.3%,76%的门店位于仓库150公里内,保障高频鲜果供应,形成“加盟-门店-供应链”闭环效应。
消费者决策逻辑已发生结构性转变。据中国消费者报发布的《2024现制茶饮消费者健康认知调查报告》显示,健康属性已成为茶饮行业核心购买驱动力,50.47%消费者要求配方透明化,44.13%关注真材实料,30.99%控制糖摄入量。政策进一步助推行业升级,食安新规禁用罐头防腐剂、限制食品添加剂(如蒸馏酒禁用β-胡萝卜素),倒逼供应链采用天然原料。头部企业同步加码技术投入,喜茶制定“四真七零”健康标准(真茶真奶真果真糖,0反式脂肪酸等);霸王茶姬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将咖啡因含量降至0.6%以下,推出轻因系列(如伯牙鲜沏)以应对“奶茶失眠”痛点。
新茶饮正从功能性消费蜕变Z世代的为“情绪载体”与社交货币。爷爷不泡茶以“空山栀子”系列为例,采用三斤花香窨制一斤茶底的工艺,融合地域文化(四川乐山栀子)与双茶底拼配,上线首周多地销量破千,社交平台种草笔记超万篇,#爷爷不泡茶#登顶微博热搜TOP1。霸王茶姬则以“伯牙绝弦”等文化IP命名产品,借东方美学强化品牌溢价,支撑差异化定位。
在存量竞争阶段,复购率成为品牌生存命脉,会员体系逐渐成为复购提升的核心基础,品牌通过分层运营与数据化标签管理强化用户黏性。据了解,茶饮行业平均复购率约15%,头部茶饮品牌通过构建“会员体系+小程序枢纽+社群触达”构建私域闭环,将复购率提升至30%-45%。 例如奈雪的茶设计了会员分层权益,即付费会员专享折扣,2024年其私域规模超3600万,每月会员增长量达200-300万;古茗通过精细化会员运营,2023年平均季度复购率达53%;沪上阿姨私域会员超3000万,复购率超40%。
在此基础上,社群运营与付费会员制成为深度绑定用户的双引擎。企业微信社群通过限时专属福利(如瑞幸LBS定向券)刺激复购,社群用户消费频次达普通用户1.5倍;奈雪借社群首发新品提升转化率,带动小程序订单占比70%。
付费会员制则聚焦高价值用户,喜茶会员权益推动复购率提升3倍;瑞幸私域用户复购率达58%-60%左右,远超行业均值。
此外,头部品牌通过自建产业链抵御原料波动。公开资料显示,蜜雪冰城原料自产率达60%(核心原料100%自控),成本降低约50%,五大基地支撑全国网络;古茗强化冷链以保障鲜果稳定供应。而中小品牌抗风险能力薄弱: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显示,2025年全国柠檬批发均价涨势明显,截至6月23日,2025年6月全国柠檬批发均价为12.75元/公斤,较4月份的9.94元/公斤上涨28.3%,较上年同期的7.9元/公斤上涨61.4%。
2024年6月柠檬批发均价同比上涨61.4%(农业农村部数据),无自有果园的品牌面临断供风险。
当行业从规模狂奔转向效率与创新竞争,供应链深度、健康化技术、私域运营能力已成为头部品牌的护城河,有业内人士表示。然而,精耕转型的过程亦催生标准不一、同质化加剧、加盟商盈利分化等结构性矛盾——这些转型期的阵痛,正为下一阶段的行业洗牌埋下伏笔。
狂热背后乱象丛生
激进扩张暴露食安危机
新茶饮行业已步入高度分化的红海阶段,呈现“金字塔型”市场格局。头部品牌效应强化与尾部品牌加速淘汰并存,各层级品牌面临截然不同的生存挑战,而高速扩张引发的管理漏洞与行业乱象日益凸显。
目前,新茶饮行业规模增长趋缓,头部集中态势加剧。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行业规模从2017年422亿元增至2023年19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8.87%,但预计2025年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艾媒咨询预测,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增速维持小幅稳定。
连锁化与寡头化并行。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茶饮行业连锁化率为51.6%,为餐饮细分品类之首。灼识咨询(CIC)数据显示,按2023年前九个月终端零售额计,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合计已达44.2%,独立茶饮店生存空间持续压缩。
金字塔格局下,行业层级差异显著,头部品牌规模壁垒突出。蜜雪冰城以全球4.65万家门店(2024年新增8914家)领跑行业,下沉市场渗透率达57%,自建供应链使原料自产率超60%。但快速扩张伴随闭店率上升,平均每新增6家门店即有1家关闭。
中端品牌则陷入增长乏力阶段。财报显示,古茗2024年营收增速从上年38.1%骤降至14.5%,单店日均GMV由5800元下滑至5200元;茶百道营收同比下滑13.8%,净利润大跌59%,年内关闭约900家加盟店。关店数是上年同期的四倍多。
高端品牌的分化差距拉大。招股数据显示,霸王茶姬以差异化策略突围(单店日均销量超800杯),2024年新增2929家门店;而奈雪的茶同期仅增143家,单店日均销量从344单跌至270单,客单价由29.6元降至26.7元;喜茶门店扩张数量由2000家缩减至1100家左右。
高速扩张下行业乱象丛生,价格战不断挤压盈利空间。行业价格带普遍下探至10元左右,加盟商成为最大承压者。财报显示,2024年古茗单店GMV同比下降4.3%至236万元,霸王茶姬单店月均GMV同比下滑超20%,蜜雪冰城单店日均收益较上年同比减少5%。
行业迎来闭店潮,大量加盟商开始退场。据报道,2024年古茗871家加盟商终止合作(同比增107%),茶百道890家加盟店关闭(同比增305%)。窄门餐饮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行业新开门店12.27万家,但净增长为-3.63万家,实际闭店数量近16万家。激进扩张逐渐暴露出食安危机与品控失控。书亦烧仙草被曝篡改食品有效期标签;沪上阿姨使用过期原料被监管部门立案;奈雪的茶预包装茶包中检出整只青蛙干。
同质化竞争与营销内卷进一步考验着品牌盈利能力。据了解,轻乳茶品类覆盖超7个主流品牌,2024年4月-9月,轻乳茶系列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近1倍,外卖量同比激增740%。各大品牌不得不加码营销补贴,数据显示,奈雪的茶推广费用同比增长48%,占收益比升至5%;茶百道、古茗分销费用增幅分别达202%和42%。
资本已由最初的狂欢回归理性。品牌上市后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受资本青睐,而二线品牌则遭遇估值遇冷。2025年,蜜雪冰城自上市后股价累计涨超160%,市值破2000亿港元;霸王茶姬首日开盘涨20%,收盘仍涨15.9%。但部分二线茶饮股市值较高点腰斩过半,资本投向集中于头部企业。
多位连锁经营专家指出,当前新茶饮行业已进入“规模与质量”的再平衡期,金字塔格局下各层级品牌面临差异化挑战:头部品牌须解决规模化扩张与食安管控失衡的矛盾;中端品牌亟需应对价格战引发的盈利萎缩;高端品牌则需突破同质化桎梏。破局路径需聚焦三重核心:一是深化供应链垂直整合,二是重构差异化价值,三是优化加盟机制,例如将加盟商盈利纳入考核,建立动态区域保护。率先建立健康、效率、体验正向循环者将赢得终局。
红利消退
新茶饮市场下半场“哨响”
新茶饮行业在高速扩张后陷入规模、成本与品牌调性的三角困局,增量红利显著消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行业增速已从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来五年预期的15.4%,倒逼竞争逻辑从粗放式规模竞赛转向精细化价值深耕。
供应链深度整合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路径。头部品牌加速向上游延伸。喜茶于2017年在贵州建立500亩有机茶园,奈雪的茶2018年自建云南草莓基地;2024年茶百道投产福建原叶茶生产基地以服务全国8000余家门店;古茗同年投资10亿建原料基地,预计年产能茶叶1万吨、鲜果5万吨。
效率优化方面,蜜雪冰城全球采购网络覆盖35国,核心原料自产率60%,包材自产降低成本50%;古茗直供基地实现单店物料周转仅2.5天,原料成本低于竞品18%;霸王茶姬上游拥有2700亩自营茶园,2024年采购1.3万吨原叶茶,其爆款“伯牙绝弦”贡献中国市场GMV的35%。
由于直营模式面临持续性亏损挑战,品牌开始通过商业模式轻量化转型以缓解盈利压力。奈雪的茶7年累计亏损达62亿元,2024年净亏损9.19亿元。行业转向混合模式与合伙制创新。霸王茶姬采用“直营标杆+加盟扩规模”策略,2024年净利率提升至20%;喜茶暂停加盟以优化单店模型;古茗将加盟费与门店存活率动态绑定(2025年1月门店业绩同比增长10%),形成总部、加盟商与店长的风险共担机制。
出海成为核心战略,2028年全球现制饮品市场预计突破1.1万亿美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7.2%)。东南亚成主战场,蜜雪冰城在印尼开设2600家门店(超肯德基),霸王茶姬聚焦马来西亚、新加坡核心商圈; 日韩市场以试水为主,蜜雪冰城在印尼开设2600家门店(超肯德基),霸王茶姬聚焦马来西亚、新加坡核心商圈;欧美市场则主打高端渗透,喜茶在美、英、澳开设超20家店,部分产品近10美元(约70元);霸王茶姬北美首店定价6-8美元(约40-60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化布局加速,但供应链本土化成出海关键挑战。蜜雪冰城依赖国内供应致跨国成本高企,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Q1越南门店营收929万元、净亏32万元;印尼营收2541万元、净利润仅224万元;喜茶美国原料需从洛杉矶仓库运送4555公里至纽约,配送成本激增。应对策略上,茶百道在韩国以苹果芒果替代台农芒果,并开发汉拿峰水果饮品;喜茶在美、澳、英、马建仓;蜜雪于4国建立本地化仓储,覆盖超560个海外城市。
健康焦虑成为了消费减频的主因。49.4%消费者担忧健康影响,42.2%害怕长胖(艾媒咨询2023);72.99%消费者重点关注奶原料营养性(《2022现制奶茶奶原料消费者认知报告》)。品牌通过技术投入应对,2024年“超级植物茶”成现象级热点,喜茶“羽衣纤体瓶”上市5个月售出近4000万杯;古茗2025年升级“鲜活”标准,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均超2%且持续上升。但健康化亦带来新矛盾——霸王茶姬低糖策略导致非华裔复购率偏低,蜜雪“平价健康”产品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有分析表示,行业拐点已明确显现。当规模红利消退,破局关键在于重构规模、产品与供应链的动态平衡——以健康创新拓展溢价空间,以全球布局分散经营风险,以供应链韧性支撑可持续盈利,方能在关乎味觉体验与消费忠诚的持久竞争中赢得未来。
格隆汇
2025-07-14
格隆汇
2025-07-14
格隆汇
2025-07-14
格隆汇
2025-07-14
格隆汇
2025-07-14
格隆汇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