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13 23:23:51
(原标题:重磅来了,影响下半年!)
【导读】公募投研人士解读“中报”行情:业绩或持续回暖,科技成长有望成为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燕北
7月,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业绩预告,A股半年报行情正式启幕。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近5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近六成公司业绩“报喜”(包括预增、略增、扭亏、续盈)。
A股进入“半年报时间”,哪些行业或板块业绩表现超预期?重点应关注哪些指标?从组合优化角度,还应该关注哪些风险?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曾豪,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永赢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基金经理王鑫晨,国泰区位优势基金经理智健,创金合信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罗水星,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恒生前海基金经理龙江伟等7位公募投研人士,共同研判A股半年报行情和市场机遇。
他们表示,上半年,科技和新消费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全年来看,科技成长仍有望成为投资主线。
博时基金曾豪:伴随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今年下半年A股业绩有望持续回暖。
永赢基金王乾: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推动市场上行的关键力量,而定期财报则是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时点。
创金合信基金罗水星:大金融、有色、AI、游戏和创新药是重点关注的方向,这几个板块目前披露的业绩多数符合预期甚至小幅超预期。
嘉实基金王鑫晨:会适当参考财报数据是否达到预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情况,进一步调仓换股,优化投资组合。
国泰基金智健:建议投资者多关注业绩基准为宽基的全市场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有望获取更好的超额收益。
恒生前海基金龙江伟:今年来看,科技成长和新消费在市场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未来如果业绩能够持续维持高增或超预期,结构性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诺德基金谢屹:对于有显著风险或者估值显著过高的公司,我们会持谨慎的态度。
下半年A股业绩有望持续回暖
中国基金报:A股进入“半年报时间”,你怎么看待半年报行情?历史上的表现如何?
曾豪:从历史数据来看,定期报告披露期上市公司业绩成为权益市场定价的重要线索。具体而言,在每年的4月、7—8月、10月,股票涨跌幅与业绩增速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当期业绩增速较高的行业明显跑赢业绩较差的行业。历史比较来看,上半年A股盈利预测有所下调,但伴随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下半年A股业绩有望持续回暖。
王乾:长期来看股市是一部“称重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推动市场上行的关键力量,而定期财报发布期则是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时点。从历史上看,行业板块或者重点公司中报业绩良好,往往会对下一阶段的市场表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龙江伟:历史上,对中报表现较好的公司市场都会给予正向反馈,其中一种策略叫“净利润断层”,就专门用来捕捉这类业绩超预期公司的投资机会。但也要时刻跟踪市场动态,因为市场的预期在不断修正,不能简单地将业绩好等同于超预期。
谢屹:市场半年报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好于预期。游戏、通信、计算机和电子等科技板块都实现了较好增长,这里有AI带动的算力和应用增长,也有游戏行业政策转变导致的行业反转。除了科技行业,医药、必选消费等板块也有较好的增长,这些增长主要是由行业自身基本面驱动的,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
智健:从历史情况来看,A股对业绩的反应一向非常有效。由于A股强制披露四个季度报表,半年报的重要性仅次于一季报。半年报行情既是对一季报高景气板块和公司的进一步确认,又是重新挖掘新一轮景气启动的板块和公司的机会。
罗水星:4月和7月,对于业绩关注的权重往往会提升。7月初预先披露的公司大多数是业绩较好的公司,今年市场整体处在震荡筑底阶段,业绩复苏弹性集中在少数几个板块,比如TMT、大金融、有色、创新药、新消费、风电、农业龙头和部分军工企业等。
王鑫晨:半年报出炉,为投资提供了业绩验证的窗口。从历史表现看,中报披露期间市场风格分化多会加剧,资金通常会向业绩确定性高的行业和公司迁移。业绩超预期的行业和板块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而业绩不及预期的板块则可能面临资金流出。
把握长期逻辑 灵活调仓换股
中国基金报:具体到组合管理,你是否会参考半年报进行调仓换股或调整投资策略?整体如何挖掘半年报机遇?重点关注哪些指标?
王乾:组合决策方面,我们会在研判企业中长期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半年报披露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不仅重视半年报披露的企业短期经营业绩变化以及所反映的问题,更重视公司的中长期价值空间,并考虑市场定价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组合优化。
龙江伟:半年报是复盘和检视持仓标的质地和预期的重要依据,我们会根据半年报情况进行机动调整。重点关注的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速、收入增速、现金流指标、库存、合同负债等。具体行业的权重指标不一样,对于底部反转类资产,会更看重库存是否见底;对于正在快速上升的行业,则更关注其固定资产。
王鑫晨:会适当参考财报数据是否达到预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情况,进一步优化投资组合。但并不会照本宣科,若业绩短期不如预期,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半年度数据仅是短期表现,关键是分析其背后的长期逻辑。
曾豪:半年报对于选股逻辑的验证和调整有重要意义。财报数据一般滞后于企业实际基本面,但能够对基本面逻辑形成印证。基本面具有回升逻辑、已经上涨的股票对于半年报验证的需求较高,因为逻辑的持续演绎需要业绩数据的支撑。此外,还可以通过半年报挖掘业绩较好但基本面回升逻辑尚未被市场发现的细分方向。
指标方面,净利润增速仍是判断基本面拐点和趋势的重要指标,A股多数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具有周期变化规律。ROE则是判断股票中长期回报率的重要指标。
谢屹:重点关注的方面,除了业绩的同比、环比增长情况以及业绩的稳定性,还有行业的周期位置,它会影响增长的持续性。在策略调整方面,更多会进行逆向调节,比如对于处在增速高位、估值高位、周期顶部的个股和行业可能会有所减持;对仍处在相对底部的行业,我们会重点增持,尤其是已经出现估值折价的公司。
罗水星:很多行业的半年报会延续一季报趋势,仅少部分行业会有新的变化,所以组合不会进行大的切换,继续重点关注盈利拐点临近和盈利持续性超预期的行业。
智健:对于半年报我们主要关注三点:一是对于一季度表现超预期、涨了一段时间的个股,我会审视二季度公司的经营质量,观察公司是否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在发展,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加减仓。
二是对于上半年滞涨、二季报业绩开始超预期且我个人判断景气度会持续的个股和板块,会重点跟踪和研究,看是否有新的建仓机会。
三是对于周期底部的优质权重股,我会观察市场对其业绩利空的反应程度。如果业绩出现利空但股价反应很积极,说明周期底部已经被充分定价,则会考虑是否进行建仓。
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风险
降低产业链相关度
中国基金报:就风险管理而言,在半年报披露阶段,你会根据哪些指标剔除某些行业和个股,以控制组合投资风险?从优化组合的角度,还应该关注哪些风险?
曾豪:一是净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企业,需要判断利润下滑的原因,如果是由于企业竞争力下降,就需要规避。二是行业资本开支大幅增长、自由现金流普遍恶化的行业。行业格局恶化、供大于求的风险较高,可能会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龙江伟:我们在成长股上的投资相对较多,较为看重收入增速和毛利率情况,若出现收入放缓、毛利率下滑的情况,有可能是受到下游需求或者产品竞争加剧的影响,需要重新梳理对于行业和公司的判断。从产品组合角度,尽量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风险,尽量降低产业链的相关度。
谢屹:对于有明显风险或者估值显著过高的公司,我们会非常谨慎。例如,在关税冲突中缺少海外产能、受冲击较大的公司;在新消费热潮中享受了过高估值的部分标的;部分业绩尚未得到实质性提升的AI早期初创企业或者转型到AI的其他行业的企业。
罗水星:会重点剔除营收超预期下滑、负债恶化、景气高位回落的行业,回避股价大幅回撤的风险;对于高预期、高拥挤度、股价处于高位的行业和个股也会做适当的止盈操作。
王鑫晨:投资需要根据盈利预测与估值进行理性定价。港股估值起点较低,这对所有投资者都是好事。在上涨过程中,有些企业可以快速消化这种估值、持续增长,但也会有一些企业“鱼目混珠”,这需要我们仔细甄别产业趋势,找到真正能结构性增长的企业,或者是筛选出被错误定价的企业,同时也要警惕普涨行情下的投资动作变形。
智健:我们重点关注行业高景气已持续较长时间、公司估值较高、涨幅过大,且出现向下拐点的低于预期的股票和行业。同时,对于处于周期高点的偏周期性行业也会非常审慎。
AI算力、贵金属、创新药等表现超预期
中国基金报:今年你比较关注哪些行业的业绩情况?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有何亮点?哪些行业或板块超预期,哪些低于预期?
罗水星:大金融、有色、AI、游戏和创新药是重点关注的方向,这几个板块目前披露的业绩多数符合预期甚至小幅超预期,传统消费和传统化工、煤炭、地产链条表现相对一般。
龙江伟:AI算力产业链表现远超预期,此前市场对于全球市场是否能够维持高位资本开支非常担忧,但算力产业链通过持续的业绩高增长和清晰的展望正在消除市场的这些担忧。另外,系统级芯片、存储等半导体板块表现也比较好,展现出较高的景气度。业绩低于预期的企业多集中在竞争加剧的制造业和受多重原因影响的传统消费等行业。
曾豪:一是科技成长方向的业绩情况,在DeepSeek引领的AI产业趋势下,能够率先实现业绩验证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有望占优。二是当前A股顺周期方向估值无论横向比较还是与自身历史比较均处于低位,中报可能带来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
目前来看,电子、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公司业绩报喜的较多,而交运、公用事业、电力设备行业公司业绩报喜的比例较低。
谢屹:比较超预期的部分是新消费、新科技、贵金属、创新药等领域。低于预期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银行、能源、化工等偏周期行业。
智健:今年国内经济还在触底阶段,想要提升整个行业景气度不太现实,我更多关注结构性板块景气度。中报业绩主要关注新消费、内需核心资产、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等领域。
王乾:今年会重点关注几类企业的业绩表现,一是外需导向型企业,重点关注贸易壁垒、关税政策变化、产业链重构等因素对相关企业经营的影响;二是消费相关公司,既包括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消费品企业,也关注依赖自然出清的行业公司底部业绩的韧性;三是“反内卷”政策导向下,相关行业公司未来的业绩变化趋势。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行业龙头公司普遍展现出较强的经营能力,业绩表现超出预期。部分内需相关性较高的行业公司,存在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
王鑫晨:被低估的内需以及AI产业的结构性机会,大概率将构成今年主要的选股战场。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复苏向好、AI产业持续发展,市场行情从普涨到分化,存在一定的风险。
科技成长、新消费板块行情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今年上半年热度较高的科技成长板块、新消费板块有哪些亮点?会否成为今年下半年的投资主线?
罗水星:算力龙头,尤其是海外算力相关科技个股业绩表现较好,游戏板块也有亮点,出海相关的消费韧性超预期,新消费内部开始分化。
曾豪:结合中观景气数据和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TMT、偏应用的影视、游戏等细分行业,以及硬件“卖铲人”的PCB、半导体业绩更好。新消费中,零售、专业连锁等细分行业预计表现较好。
全年来看,科技成长仍有望成为投资主线,一方面是由于对算力的需求持续高增长,带动硬件板块业绩向上;另一方面,AI应用有望加速,利好中长期基本面预期。
谢屹:科技和新消费已经成为上半年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是上半年的投资主线。这一趋势能否延续全年还需要观察,因为上半年的涨幅较大,隐含了相对乐观的增长预期,这些预期能否兑现仍有不确定性。
不同的主题板块之间的确定性是不同的,所以存在分化的可能性。例如科技板块,更多取决于海外算力的需求能否继续增长,而这又要看下游应用是否会有新的形态出现。新消费更是如此,其下游需求的形态虽然较为确定,但扩张的节奏能否持续仍存有疑问。
龙江伟:今年来看,科技成长和新消费都有不错的表现,未来如果业绩能够维持高增长或超预期,结构性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智健:从半年报角度观察,科技方向高景气度主要集中在北美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以及国内自主可控点状高科技龙头公司;新消费板块高景气度集中在宠物、潮玩、金银珠宝、美护等领域。上述半年报业绩出色的公司很多已提前上涨,有些甚至已经进入震荡。
王鑫晨:今年宏观的大主线是“复苏”。科技在AI的催化下被赋予了更多非线性增长的可能,科技股重估也带动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持续强化。
从业绩看,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消费复苏等领域因业绩预增,推动相关板块走强。未来随着全球及中国AI发展的继续催化,且这部分企业还将有结构性的盈利增长,仍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优质资产。
看好业绩确定性强的高景气方向、
业绩触底的内需优质核心资产
中国基金报:上半年基金公司进行了上万次调研。结合半年报业绩和行业观察,你看好哪些行业的增长潜力?哪些行业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王鑫晨:建议重点关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的三大领域:一是数字化转型中的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电商、本地生活等细分赛道;二是快速崛起的新势力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硬件等;三是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半导体行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智健:上半年高景气的行业涨幅都比较大,我比较看好短期景气度提升、可以看到3~5年长周期的板块,具体看好宠物以及全球化出海的科技消费品。此外,看好一些业绩已经触底,后续有望企稳回升的板块,主要是内需领域的优质核心资产。
谢屹:首先是周期板块的复苏;其次是科技板块,包括AI和消费电子相关赛道,比如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等。对于今年表现较好的创新药,需要关注其盈利落地的情况。
龙江伟:除了AI、新消费之外,我们非常看好国产化的发展,国产化仪器、设备、材料、软件等都是制造升级的重要支撑。
另外,我们也看好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潜力,在全球视角下,这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新基建”。不少相关公司已经披露获得关联订单,未来还有进一步提速的可能。
曾豪:一是算力,需求长期向好叠加基本面持续验证,看好受益于AI发展的通信、电子等行业;二是基本面边际改善、股价和估值仍有修复空间的医药生物。此外,“反内卷”和供给侧逻辑驱动下,电力设备、钢铁等行业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王乾:结合行业观察及中报预期,我们认为以下三大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第一,中报业绩确定性强的高景气方向,黄金板块相关企业业绩弹性突出;“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家电、汽车领域终端需求改善显著;科技硬件与AI算力产业链延续高景气周期。
第二,“反内卷”背景下,供给侧出清带来盈利拐点的领域。光伏产业链在经历产能结构性调整与价格触底后,供需格局逐步优化;锂电池行业在低端产能加速出清过程中,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边际改善。
第三,全球化布局的成长性赛道。非美市场出口链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同时,电力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加速全球化进程,将带来不少机会。
短线参与或面临较高风险
中国基金报: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半年报行情?有何建议?
王鑫晨:半年报行情为投资者提供了挖掘结构性机会的可能,可以关注业绩预增、行业景气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但考虑到半年报披露具有一定滞后性,普通投资者短线参与或面临较高风险。
建议投资者认清市场长期发展逻辑,选择长期确定性更高、更符合时代和产业趋势的行业。同时,从性价比角度出发,通过专业投研团队加持的相关基金产品参与投资,胜率或许会更高。
曾豪:建议普通投资者更多关注中长期基本面的变化,将半年报业绩作为中长期逻辑的验证,辅助投资。
智健:建议投资者更多关注业绩基准为宽基的全市场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有望获取更好的超额收益。
编辑:杜妍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