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7-13 15:28:00
(原标题:入市重点投向,长钱长投制度优化……多家险资巨头发声)
围绕中长期保险资金入市与“长钱长投”,近期多家头部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撰文阐述观点。
结合宏观市场环境、保险公司自身发展,险资机构认为,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到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险资提到,当前仍需注重优化权益资产配置能力,同时长钱入市过程也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相伴。
回归价值投资本质
权益投资之于保险资金,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于权益投资策略,险资人士提到一个总体思路,即回归价值投资本质。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肖凤群提及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策略,排在首位的就是回归价值投资本质。她表示,二级市场交易类股票及基金投资,持仓更具稳定性的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股票投资,以及持股比例相对较高、业务协同效应要求更强的举牌及合营联营企业,乃至控股后形成并表子公司的战略持股,都应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从长期盈利增长中获得增值,或是在资产价格回归价值的过程中获取投资收益。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应回归投资‘好公司’、获取‘好回报’的价值投资本质,在提升长期收益的同时,引领市场投资理念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转变。”肖凤群表示。
太保寿险投资副总监、资产管理中心主任陈子扬和太保寿险账户经理冯健联合撰文提到,作为中长期资本,保险资金的长期性、负债匹配性和收益稳定性,与价值投资所倡导的“长期持有、安全边际、基本面分析”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实践中,保险资金通过深度挖掘“好生意”的本质特征,力求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最大的业务增长空间和投资回报。
基于这一逻辑,对于标的选择标准,陈子扬、冯健文章分析,保险资金在中长期资产配置中应重点考察以下指标:首先是企业长期竞争力,标的公司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潜力;其次是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净资产收益率(ROE)、资本回报率(ROIC)、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等关键财务指标长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再次是经营稳健性,企业业绩波动性小,现金流可预测性强;最后是股东回报能力,企业需建立稳定的分红政策并保持优良的分红记录。以上指标共同构成了保险资金价值投资的筛选框架,确保投资标的可以满足保险资金长期稳健增值的需求。
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新经济、高股息、出海
对于权益投资重点关注的配置机遇,险资人士集中提到的领域包括: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高股息低波红利资产,以及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投资机遇、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
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表示,历史上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脉络在资本市场有着清晰的映射。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孕育着丰富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保险资金应着眼长期布局,积极把握时代主题中的投资机遇。
一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科技与创新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长期资金应积极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展开布局,自下而上寻找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趋势变革的高成长标的。
二是盈利稳定、估值合理、质地优良的传统产业。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资本市场中出现一批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较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产业竞争格局稳定、估值总体合理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能够为保险资金提供相对稳定的中长期回报。
三是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带来的投资机遇。他表示,出海不仅是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应对地缘政治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也是很多制造业和消费企业开启第二成长曲线、拓展利润来源的重要契机,将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需要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影响,精选标的开展布局。
四是具备要素禀赋优势和成长潜力的细分行业,例如医药领域受国内产业政策优化、研发竞争力提升且国际经贸冲突影响较小的创新药,以及具备较大国产替代潜力的高值耗材板块。此外,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必然加快,带来相关细分领域的成长投资机会。
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提到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重点,包括增配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
杨平分析,从国内视角看,我国已拥有庞大和完整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工业产出份额居世界首位,在化工、机械、新能源(车)、电子产品和家电消费品等众多领域已形成占据全球优势地位的产业链,其中龙头公司的行业壁垒愈发坚实。近年来,优质制造业龙头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领先于中小市值公司,率先出现恢复性增长。在政策引导下,制造业优质龙头公司具有更强的业绩稳定性和估值溢价,适合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行战略性配置。
从国际视角看,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加快,各国对战略性产业自主可控诉求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碳中和目标的全球推进与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周期形成双重共振——发达经济体迎来基建系统迭代升级窗口,新兴市场则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建设扩张阶段。
杨平认为,这种叠加效应使得供给端具备刚性特征的上游资源的战略稀缺价值持续凸显。基于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与能源转型的长期逻辑,掌握核心资源权益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资产配置价值将在中长期维度持续提升。
长钱入市与资本市场良性生态相伴
险资人士还建议,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保险资金入市。
国寿资产总裁于泳近日撰文提到“长钱长投”的环境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是价值投资的“土壤”有待进一步培育。二是“长钱长投”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于泳建议,积极构建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生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发挥政策端、市场端、机构端合力,共同培育“长期资本敢投、优质资产可投、专业机构会投”的良性生态。
其中,在市场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市场定价效能。完善市场分层体系;优化IPO、再融资与并购政策节奏;畅通市场退出通道,科学设置退市标准,进一步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和投资者保护制度,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增强投资者信心。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工具供给,优化交易机制,提高中长期资金参与度。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引导构建跨周期风险对冲机制。
同时,于泳建议,继续优化完善长钱长投的激励机制。例如,继续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可从投资领域和持有期限等维度细化风险因子分类,对高股息股票、主要宽基成份股、公募REITs、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上市公司股权等资产的风险因子进一步优化。同时,优化完善保险长期投资权益资产的会计记账标准,引导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投资者。
陈子扬、冯健撰文也建议实施差异化资本计量。一是对持有期限超过5年的股权投资给予一定资本优惠;二是明确区分交易性股票投资与战略性股权投资;三是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产业投资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四是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计算方式。同时,还建议在资本约束机制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通过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长期稳定性,激励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资本市场投资。
此外,还建议适度放宽衍生品投资限制。建议研究放宽套期保值类衍生品的使用范围,允许适度使用衍生品进行组合管理,并逐步建立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额度管理制度,完善相关会计处理和资本计量规则,为保险机构提供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排版:刘珺宇
校对:高源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