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7-09 18:01:49
(原标题:AI“老炮儿”闯关港股IPO 解开诺比侃“纸面富贵”的背后【IPO观察】)
《投资者网》张伟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蓬勃发展,让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传统基础行业都插上了AI的“翅膀”。同时,也有不少在“AI+”领域掘金的公司,在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后,希望通过上市,进一步提升其行业竞争力。
今年5月,基于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比侃”或“公司”)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目前暂未通过聆讯。
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中国AI+交通、AI+能源、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合计近1.5万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尽管行业空间巨大,但诺比侃却也面临市场参与者众多、需要继续购买“投喂”数据、经营现金流不足等问题。
诺比侃表示,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及时升级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拉动业务增长。诺比侃能否通过上市达成相关愿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IPO前已进行多轮融资
据了解,诺比侃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AI+城市治理等领域为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运维等业务赋能。诺比侃的壮大,也是踩中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AI行业均高速发展的风口。
工商信息显示,诺比侃成立于2015年5月,由廖峪联合徐利军、胡彬创立。廖峪拥有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成都锐之狮、成都布露思视讯等公司工作期间,认识了徐利军、胡彬。
诺比侃设立时,廖峪、徐利军、胡彬三人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3%、34%及33%。但在2017年4月,这种“共同富裕”的格局被打破,廖峪成为诺比侃的唯一股东。
对于廖峪是如何“劝退”另外两名股东的,诺比侃语焉不详,只在《招股书》中表示,“为加强公司控制权以利于决策过程,廖先生于2017年4月成为公司的唯一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0万元,增加的注册资本由廖先生悉数认购”。
完全掌控诺比侃后的次月,2017年5月,诺比侃迎来第一位天使投资人,廖峪将公司未支付的注册资本62.5万元(占注册资本500万元12.5%)转让给张小军,对价237.5万元。也就是说,诺比侃进行天使轮融资时,其估值为3.8倍。
2018年2月,诺比侃进行“大封功臣”,向公司3名核心员工唐泰可、林仁辉、苏茂才分别授予5%的股权,各自对价25万元;同时将公司7.5%的股权授予外部顾问郑三忠,对价37.5万元。
随后,经郑三忠股引荐,诺比侃又迎来一位私人投资者李鹏,其对诺比侃投资200万元,获得1.7%的股权。李鹏,和郑三忠一样,均为诺比侃的独立第三方。
李鹏加入后,诺比侃的股权结构如下,廖峪持股63.9%,为公司实控人兼一大股东;张小军持股12.3%;郑三忠持股7.4%,李鹏持股1.7%;唐泰可、林仁辉、苏茂才等3位高管各自持股4.9%,合计100%。
从2019年起,诺比侃开始引进机构投资者。《招股书显示》,诺比侃在IPO前已获得包括博将资本、普丰投资、雅艺创投、海南望众、成都技转集团、华达基金、西部建设集团等机构的投资,机构类型涵盖投资基金、上市公司、地方国资。
据不完全统计,除早期的2位天使投资人外,诺比侃在IPO前一共进行了5轮投资,融资金额总计约3.55亿元,公司的投后估值达21.3亿元。
营收大多为“纸面富贵”
除了融资一步一步来,诺比侃在业务开展方面也是循序渐进。
据《招股书》披露,诺比侃于2018年开始拓展AI+交通业务,当时需要资金支持,才“经郑三忠介绍,本公司结识李鹏”。李鹏进入后,诺比侃在AI+交通业务的拓展过程中结识了国铁集团,并于2019年获得国铁集团A级供货商资格。
截至目前,诺比侃已向国内超过80%的铁路局(包括超过60%的供电分段)提供“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累计铁路应用里程约37万公里,检测超20万个缺陷。据灼识咨询报告,诺比侃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约为1.3%。
由于AI模型具备可复制、近似场景可泛化等特点,2021年、2022年,诺比侃其将业务拓展至城市治理、能源等行业。自此,诺比侃的营收形成了AI+交通、AI+能源、AI+城市治理“三驾马车”的格局。
《招股书》中,诺比侃将其业务划分为NBK-INTARI平台、AI行业模型、AI解决方案3个层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平台”融合生成算法库(NBK),进而训练为行业模型并落地产业化,最终实现商业运营。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诺比侃的营收分别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20万元、8860万元、1.15亿元,营收、净利润均保持同比增长。
不过,诺比侃的营收却是“纸面富贵”。报告期内,诺比侃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76亿元、3.03亿元、4.74亿元,在各期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0%、83%、118%。
IPG中国区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诺比侃的客户以G端为主,具有To G业务的账期长、回款慢等特征,加上公司经营规模不算大,议价能力有限,可能进一步制约了其应收账款资金的“回笼”力度。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高企,也让诺比侃的现金流吃紧,报告期各期末,诺比侃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059万元、-9992万元、4022万元,IPO前公司账上只有约7000万元现金可支配。上市融资,对诺比侃来说,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行业竞争激烈如何突围
俗话说,中国地大物博,没有独家独户的生意。在AI检测赛道,诺比侃的几家同行早已上市。据Wind数据,目前已有运达科技、鼎汉技术、申昊科技、唐源电气4家在A股上市。
从营收、净利润看,除申昊科技外,另外3家公司2024年的营收均高于诺比侃。净利润方面,上述4家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行业整体盈利受到抑制。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轨交基建的热潮已过,进入存量发展和慎建阶段,检测是轨交运营的配套,增量受限也可能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作为拟上市公司,诺比侃在与已上市同行的竞争中,还有一些后发的劣势。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诺比侃的核心业务AI+交通,其底层技术是基于AI模型对轨道交通进行检测和预警,相关分析需要通过模拟事件“投喂”,以达到统计意义,属于AI运用的低阶产品,延展性有限。为了获得更多基础数据,诺比侃需要不停地采购数据进行“投喂”,类似军备竞赛,一旦停止,则可能前功尽弃。
此外,诺比侃也计划将公司业务拓展至AI+机场、AI+化工等领域,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诺比侃在《招股书》中表示,将借助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的跨行业可复制性,致力于在公共领域进行同心多元化拓展。
未来,诺比侃能否通过上市改善公司经营流动性、拓展更多业务场景、实现业绩稳增,投资者亦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7-09
投资者网
2025-07-09
投资者网
2025-07-09
投资者网
2025-07-09
投资者网
2025-07-09
投资者网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