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7-09 13:10:33
(原标题:益丰新材营收连年下滑:毛利率忽高忽低,分红金额出现两个版本?)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6月21日,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益丰新材)递表创业板,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
益丰新材期内营收的连年走低,核心产品硫脲毛利率及销售单价的下滑,以及与客户京博石化的关联交易,似乎都在暗示着公司此次IPO之路将面临一定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此次的招股书中,同一时间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现金分红数额。
营收连年下降,毛利率忽高忽低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益丰新材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立足于有机硫化学产业,聚焦光学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学镜片、医药、新能源、电子等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拥有境内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境外专利授权8项。
在创业板“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的标准下,益丰新材近年来业绩表现似乎显得差强人意。
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7.14亿、6.25亿、6.02亿,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1.37亿、1.39亿,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亿、1.55亿、1.33亿。
营收方面,益丰新材2023年下滑12.45%,2024年下滑3.81%。公司称营收的下滑主要系为发展主业剥离其他业务所致。
据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有机硫化学品、硫基新材料、其他产品。各期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74%、93.7%、95.21%,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2.26%、6.30%、4.79%。其中其他业务主要系环保助剂产品及特种异氰酸酯贸易收入。
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有机硫化学品贡献了接近六成的收入,各期分别为61.06%、57.44%、56.92%;硫基新材料各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5.63%、29.68%、28.31%。
不难发现,近年来益丰新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其他业务则反之,而与此对应的却是营收的连年下滑。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环保助剂业务为油品助剂,主要作用于改善汽油或柴油性能,提升发动机效能等,面向的客户主要为石油化工企业,与主业关联不大。
益丰新材坦言,环保助剂业务与主营产品关联度较低,2023年营收下降主要系为聚焦主业、减少关联交易,2022年末将环保助剂业务剥离所致;2024年营收下降主要系受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心产品硫脲等的收入下降。
营收乏力的同时,公司毛利率也呈现了忽高忽低态势。
益丰新材各期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1.1%、39.74%、37.2%,主营毛利率分别为35.28%、41.57%、38.33%,2023年骤升后2024年迎来回落。公司称毛利率的变动主要系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变动影响。
在主营业务中,核心业务有机硫化学品中的硫脲产品的毛利率下滑尤为值得警惕。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业内少数具备电子级硫脲生产能力的企业,同时公司的硫脲产品还获得山东优质品牌认定,拥有“山东名牌”的称号。2024年益丰新材的硫脲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6.4%。
换言之,硫脲产品是体现益丰新材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之一,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公司的硫脲产品不仅毛利率不稳定且销售单价更是在2024年下滑明显。
硫脲各期的毛利率分别为34.71%、42.25%、33.6%,2024年下滑8.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期占比也逐年下滑,分别为50.02%、42.64%、39.23%。
销售单价方面,硫脲产品各期的单价分别为14837.54元/吨、14661.09元/吨、11461.52元/吨,2023年同比下滑1.19%,2024年的下滑幅度达21.82%。
公司称,硫脲产品2023年毛利率的上升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下降,2024年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销售单价下降。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主业占比的提升,是企业走向专业化和聚焦化的重要标志,但聚焦并不是目的,而是结果。从近年来的数据看,营收的下滑,核心产品硫脲的销售单价、毛利率及收入占比的走低,说明企业依赖的主业支点可能正在发生松动,如果主业本身增长乏力,盈利能力走弱,而公司又未能找到足够的替代增长点,将不得不引发市场对企业前景的担忧。
供应商较为集中,与京博石化的关联采购
同时上游采购方面,公司存在供应商较为集中的现象。
各期,益丰新材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62.89%、73.05%、71.98%。在前五大供应商中,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京博石化的关系值得关注。
各期,益丰新材向京博石化及关联方采购的电、蒸汽、酸性气等的采购额分别为5091.43万、4460.26万、4373.65万,采购占比分别为14.85%、16.26%、16.30%。
与此同时,京博石化还曾是益丰新材的主要客户之一。前述提到的公司2022年底剥离的副业环保助剂业务,其面向的客户主要为京博石化。2021年益丰新材与京博石化签署《长期框架协议》,由公司向京博石化销售助剂产品。2022年,公司向京博石化及关联方的销售额为3415.53万,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为4.78%,位列当年公司的第三大客户。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京博石化为京博控股的控股子公司,且京博控股的董事长及主要股东马韵升先生为益丰新材的实控人。同时,益丰新材的其余主要管理层也均存在在京博石化及其关联公司担任职务的情况。
公司称,期内与京博控股之间的关联交易定价合理、公允,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剥离与主业关联不大的油品助剂业务后导致营收规模的缩小,或会引发外界对公司能否找到其他可替代盈利渠道的质疑,加之这部分的业务客户为关联方,可能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关联交易透明度的关注,从而加剧对业绩增长可持续的担忧。
存货周转率下降,三年分红有两个版本?
据悉,此次IPO,益丰新材拟募资8.44亿,其中4.19亿用于高折射率光学树脂材料项目,1.38亿用于高端功能材料环状聚烯烃项目,1.34亿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13亿用于数字化建设项目,3966.88万用于营销渠道建设项目。
上亿费用用于研发中心建设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公司的重视。各期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64%、4.37%、3.67%,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均值分别为3.67%、3.76%、4.46%。
另外,益丰新材期内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也有所波动。
其中为公司贡献近六成收入的有机硫化学品中,硫脲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8.62%、95.64%、104.34%,对应的产销率分别为102.73%、93.96%、98.27%;巯基乙醇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04%、90.69%、99.7%,对应的产销率分别为99.97%、97.09%、100.37%;巯基丙酸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1.08%、72.82%、70.94%,对应的产销率分别为88.09%、75.13%、124.03%。
另一产品硫基新材料中,聚硫醇504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25%、88.69%、90.08%,产销率分别为87.26%、89.59%、79.03%;聚硫醇405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92%、29.15%、70.72%,产销率分别为41.93%、87.22%、93.91%;聚硫醇309各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1.9%、107.02%、100.2%;产销率分别为86.41%、92.13%、94.53%。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库存商品在公司的存货中占比较高。益丰新材各期末的存货余额分别为5264.98万、6771.43万、6715.5万,其中库存商品的占比分别为59.02%、67.99%、69.57%。公司称主要系硫脲和巯基丙酸库存余额增加所致。
与此同时是存货周转率下滑明显,各期分别为9.09次/年、6.26次/年、5.6次/年。
利润分配方面,招股书显示,益丰新材曾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均进行了现金分红,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版本的招股书中却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分红数额。
一个版本是2022年-2024年分别进行3044万、6800万、2840万的现金分红,三次累计分红1.27亿;另一个版本显示2022年-2024年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6800万、2840万、4260万,分红总额为1.39亿。现金分红金额到底哪个准确?又或是数据错误?益丰新材后续恐怕需要详细说明。
股权结构上,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马韵升直接持有公司32.45%的股份,其配偶万春玲直持有公司12.66%的股份,并通过万韵泰达持有4.85%的股份,两人合计持有公司49.96%的股份。马韵升的妹妹马爱凤为一致行动人,持有0.26%的股份。
此外,博盈合伙、博达合伙、博雅合伙、博义合伙、博信合伙合计持有公司23.34%的股份,并且与马韵升、万春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对相关重大事项行使何种表决权及如何行使表决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各方同意无条件地按照马韵升的意见进行表决。
换言之,无论哪个版本的分红,马韵升夫妇三年分红金额都超过6000万元。
合规层面,2023年9月,益丰新材青岛分公司因未能如实申报出口货物商品编号被黄岛海关处以1.96万的行政处罚罚款。(港湾财经出品)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09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7-09
格隆汇
2025-07-09
格隆汇
2025-07-09
挖贝网
2025-07-09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