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万亿蓝海,科创债新工具今日登场了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7-07 12:18:00

(原标题:万亿蓝海,科创债新工具今日登场了)

【来源:机构之家】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 “黑天鹅”“灰犀牛” 事件频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而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传统增长动能逐渐减弱,亟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凭借多元化的工具和机制,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股权融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股权融资并非万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股权融资门槛较高,对于处于初创期、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企业来说,很难满足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难以获得股权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此外,股权融资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正逐渐成为助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市场能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资金。科技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可以一次性募集大量资金,同时,债券融资不涉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有利于企业保持稳定的治理结构。

科创债的政策探索已经持续多年,规则日渐完善成果斐然

中国债券市场对支持科技创新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双创债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从试点转为常态化发行。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发行指引》,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债券融资支持范围。支持提供 “双创孵化” 服务的产业类企业或园区经营公司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涉及双创孵化服务的新建基础设施、扩容改造等相关项目。

2017年7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推出双创债,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并明确发行主体、条款设计、审核机制等内容,募集资金专项投资于创新创业公司的公司制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标志着双创债正式落地。

2022年5 月20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相关指引,并联合国资委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积极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科创用途公司债券从试点转常规,科创债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经历2015年以来的试点探索期之后,政策开始导向科创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科创票据、混合型科创票据开始推出。

2022年5 月2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升级推出科创票据相关事宜的通知》,将科创类融资产品工具箱升级为科创票据。通知明确科创票据是指科技创新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分为科创主体类和科创用途类。规定主体类科创票据发行人需具有相应科技创新称号,用途类科创票据要求募集资金中50% 以上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且投向应符合 “十四五” 规划等相关文件要求。

2023年10 月19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混合型科创票据相关机制的通知》,创新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通过浮息含权条款、收益分成挂钩、股债联结转换等方式实现差异化组合式设计的债务融资工具。混合型科创票据的推出进一步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了科创企业的融资工具。

经过多年发展之后,科创债已经初具规模,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推出,科创债升级为多层次债券市场融资的重要板块。

2025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潘功胜首次提出要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2025年5 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标志着债券市场 “科技板” 正式推出。随后,债券市场“科技板”细则落地,“一揽子”增量措施围绕发行、交易、增信、配套机制等环节展开,凸显债市支持科技创新的决心。

在2025年6月18日,陆家嘴论坛围绕科技创新再度打出“组合拳”,科创债成为重要议题之一,证监会主席吴清针对科创债发展发表了系列讲话,证监会表示将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安排及完善贴息、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随后,10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火速上报科创债ETF,以新的投资工具助力科创债的发展,科创债ETF降低了投资门槛,参与方从投资机构拓展到普通民众,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

科创债的存量、发行量快速扩大,上交所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自2022年1月1日以来,中国境内的科创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日,科创债累计发行总额已突破3.2万亿元,存量规模约为2.3万亿元。这一数据表明,科创债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发行节奏来看,2025年5月以来,科创债的发行明显提速,年内累计发行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此外,截至2025年7月3日,债市“科技板”下科创债已发行419只,发行规模达6248.98亿元。场对科创债的高度关注和参与度日益提高。

科创债的发行规模在2022年至2025年中期之间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2022年,作为政策推动的关键年份,科创债的发行规模稳步上升,全年累计发行量达到约8000亿元;2024年,市场对科创债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发行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科创债的发行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尤其是在5月份,单月发行规模达到3483亿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政策引导下,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看好,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的速度也持续加快。

科创债的迅速发展壮大离不开各参与方的鼎力支持,其中上交所的电子化发行系统,对提升债券发行的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上交所的电子化发行系统“债券通”自2022年上线以来,逐步实现了债券发行的全流程线上化。这一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自动化审核流程、标准化模板应用以及智能风控模块。

自动化审核流程大幅缩短了债券发行的审批时间。2025年5月新政实施后,科创债的审核时效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较2022年的平均审核周期减少了约83%。

标准化模板的应用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复杂性。传统的债券发行需要发行人准备大量定制化材料,而“债券通”系统提供的标准化模板使信息披露准备时间减少了60%。

智能风控模块的部署提升了发行过程的合规性。根据2024年上交所年报数据,智能风控系统的实时合规检查准确率达到99.2%,较人工审核的错误率下降了85%。

本次首批10只科创债ETF自2025年6月18日上报,到2025年7月3日获批,仅有两周的时间,其中大部分科创债ETF的上市地点在上交所。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

首批科创债ETF先发优势显著,头部债券产品规模领先

科创债虽然累计了较大的存量规模,但是交投活跃度一般,市场流动性有待提升。从交易情况来看,上市一年内成交额不足5亿元、不足1亿元的科创债占比分别约46%、32%,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债券占比不足四成,科创债整体流动性有待提升。同时,交易活跃度不足可能影响债券的有效定价,造成债券价格与真实价格存在偏离,而这对于首批科创债ETF来讲,或是正是潜在的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

发行首批科创债ETF基金的基金公司多为管理规模领先的头部机构,其中博时基金以4188.79亿元的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高居榜首,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本次博时基金参与发行的产品为科创债ETF博时(基金认购代码:551003,基金证券代码:551000)。该基金于2025年7月7日通过销售机构公开发售。

截止2025年7月3日,各大公募基金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排名

数据来源:wind、机构之家整理

博时基金作为公募老五家,在债券型基金产品的管理上具有深厚的积累,构建了覆盖国债、可转债、政金债、信用债等多维度的债券指数产品体系,截至2025年3月31日,博时基金债券ETF及指数基金管理规模达到977亿元,同样行业领先。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